這個春天,大家過得並不平靜。
一場疫情席捲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危難中起起伏伏。
而很多在年前裸辭準備年後再找工作的人,成了這場潮水中擱淺的魚。
曾經羨慕說走就走的旅行,現在才知道有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已經是幸福。
很多網友調侃起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目標:
2020 第一季度職業規劃變成了“要飯”。
2020 年計劃從“學英語、找對象、保護好髮際線”等雄心壯志變成了簡單“活著”。
大部分企業因為疫情腰斬員工工資,或者乾脆待業不發放工資;
車貸、房貸讓許多疫情期間無收入的人壓力山大;
還有很多人5月份才踏上找工作的道路,卻發現今年的工作格外難找。
酒店、餐飲、旅遊等行業更是損失慘重。
一位武漢人說,為了房貸急得要睡不著,另一位被困武漢的打工人員說,自己已經靠幾百塊過了一個月了,房租都付不起了。
而大學生們更是自我調侃:畢業就是失業,今年註定家裡蹲了。
“2019是最差的一年,也是未來最好的一年”。很多人只把這句話當做玩笑,沒想到2020年開頭,玩笑就成了真。
潮水來時,大家都在風間浪口,潮水退去時,才能看清誰在裸泳。
今年在跟一位朋友聊天談到失業時,我說該怎麼辦,不上班,就完全沒收入,這位朋友對我說:
平時勸你做副業你嫌賺錢少,現在沒有planB了。
而說這話的朋友在疫情期間,依然在網上更新著自己的公眾號和小說,雖然收入從一萬多也降到了幾千,
但是在不能上班領工資的時候,副業的幾千塊,簡直成了救命稻草。
朋友們都紛紛在聊天群裡表示羨慕。
他說:副業的作用不是成就多大的事業,而是支撐著自己的生活不要掉落深淵。
我突然驚醒,是啊,成年人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唯一的收入來源上。
不論何時何地,充實自己,擁有多種技能,才能最快的適應多變的環境,抵抗風險。
想想自己平時在做什麼?
下班之後就往床上躺著刷手機,絲毫沒有想到要充電學習;
對朋友幾千塊的副業不屑一顧,認為做不成大事業於是毫無興趣;
把錢都花在了穿著打扮、化妝品上面,疫情期間,這些消費品一點用都沒有。
沒有未雨綢繆,就只能被水淹沒。
而這位朋友卻每天利用零碎時間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每天學習怎麼利用公眾號變現,學習各種寫作知識。
從一開始的稿件屢投不中,到漸漸的,有公眾號開始專門約稿,每一篇500元左右;
從一開始的小說免費看還無人問津,到現在編輯找上門來定下一部的大綱,每個月固定稿酬5000元;
從一開始的月入幾百塊都很艱難,到後面月入過萬,甚至兩萬;
從一開始畢業找父母要錢,到攢錢之後,疫情期間還能幫父母還款。
漸漸的,他已經把我們甩在身後。
而這時候朋友可能嫌不夠刺激我,又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我累計起來,已經給了父母20萬了,以後就為自己攢錢買房了。”
要知道我們大部分剛畢業的年輕人還在找父母拿錢,還在為每個月的房租唉聲嘆氣,
他卻早我們一步實現了給“父母零花錢”這個目標。
副業收入平時毫不起眼,積累起來就是一筆人生財富啊。
關於副業這個概念,這幾年特別火熱。
人們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守著死工資很難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
許多人開始幻想著怎麼投資,怎麼一夜暴富。接著就被一些投資平臺和P2P騙了,副業不僅沒做成,還把自己的老本賠了進去。
其實副業根本不需要投入幾萬十幾萬,副業更多的意義在於,給普通人丟掉工作也能生活得很好的勇氣。
需要大量資金的投資不適合普通人,花上一杯奶茶的錢去學習技能卻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而這次的疫情,也證明了線下經濟在向線上轉型的過程:
線上生鮮的火熱;
線上自媒體的流量暴增;
騰訊遊戲單日破20億的收入.....
作為普通人,我們可能沒辦法幹那些門檻很高的副業,但是寫作是一件不需要任何門檻的事情。
看看疫情期間,人們依賴得最多的還是手機和電腦:
不管是小說平臺、抖音、快手、還是公眾號、頭條號等等,都需要寫作能力。
淘寶店鋪的宣傳需要文案、甚至連微商在朋友圈賣東西都需要打動人心的文案。
個人品牌的宣傳,也需要好的文字和創意打底。
學好寫作,就等於掌握了線上銷售和宣傳的入門鑰匙,是副業的敲門磚。
現在的頭條青雲獎有1000-3000塊;
公眾號收稿更是在200-500一篇;
給各種公司兼職寫文案策劃價格多在500-千元以上.......
學會寫小說了,還能為遊戲行業做內容策劃,現在社會對互聯網文案的需求,不可為不大。
我們年輕人不想要再面對缺錢的窘迫,風險來臨時的無助,而是希望自己也能有勇氣說出:“我不怕失業!”
對父母說:
“爸媽缺錢了嗎?錢已經打在你們卡上了。”一杯幾十塊的奶茶喝下去,快樂是短暫的,長胖的肉卻很難減;
一場幾十塊的電影,與朋友討論幾天,也就拋之腦後;
一件幾百塊的衣服,可能今年穿了明年就不知道扔哪裡去了.......
可是一門幾十塊錢的課,能讓你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