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汪茗28歲了,經常被七大姑八大姨們各種催婚,可他就是一直處於單身狀態,沒有任何進展。

有一次她的好友給她介紹了一個男孩,各方面條件都不錯,把男孩子的微信推給了他。可是過了很久她都沒有聯繫人家。朋友忍不住問他為什麼? 她說那麼優秀的人能看得上普普通通的我嗎?汪茗說愛情也應該是看緣分的吧,如果他真是真命天子總有一天會認識的。朋友就說我看你真的是電視劇看多了,現實中哪有那麼多真命天子。你都沒接觸,怎麼能認定呢?汪茗說,如果是這樣,那我還不如單著。最後朋友被他氣的抽身而去。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有一次她遇見了有好感的男生,想要和他有交集,但就是沒有勇氣去主動追求,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和別人出雙入對了。汪茗還安慰自己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就算曾經擁有過但最終還是會失去的。她就是這樣一直躲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不願意去進行新的社交活動,但又盼望著她想要的愛情某一天會從天而降,朋友們都勸她清醒一點愛情,愛情也是鍾愛那些有準備之人的,可她卻總是笑而不語,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想法,認為愛情該來的時候總會來的,何必去強求呢?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網絡上有一個很火的詞叫做自殺式單身,用來形容一直單身又不主動拓展社交範圍去認識新朋友,卻每天幻想著能夠擁有愛情的行為,很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已中搶。這就是我沒錯了,自殺是單身的核心問題有三點:

一是不主動。關於不主動可能有以下這些原因,受毒雞湯式文學影響,覺得誰主動誰就會輸,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女孩子一定要矜持,不能主動去追男生。還有很多的毒雞湯告訴我們一段感情裡誰先主動誰就輸了,誰認真誰就敗了。你一定要等到那個人出現,然後把你捧在手心裡。這樣的戀愛觀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數不勝數的女孩子。他們不敢去追求愛情,還以為主動就是放低身價,就一定不會被人珍惜。所以他們寧願呆在原地就算內心比焦慮也不願意邁出主動的那一步,就只能看著愛情離自己越來越遠。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二是對自己的狀態缺乏信心怕配不上對方。有些姑娘總有這樣的一種想法,他那麼優秀能看得上我嗎?我一定得讓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變得足夠漂亮足夠優秀才可以去認識他。他們總害怕自己不夠好,怕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總也不敢輕易踏出第1步。對於那些有著焦慮依戀風格的人來說這些念頭尤為強烈。他們寧願原地踏步,寧願失去也說服不了自己走出去。但仔細想想,如果你遇到的那個人只能接受你最好的狀態時,那麼他也未必就是真的愛你。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三是不願意走出舒適圈習慣性等待。很多女孩子單身到一定時候就會越來越習慣一個人的生活,越來越不希望打破現在的狀態和平靜。他們認為與其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中,為愛或者不愛而焦慮,還不如一個人自在呢。一個人的時候想肥宅想蹦迪,蹦迪。想打遊戲追劇都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何必掏心撓肝的去折騰自己呢。他們習慣性的去等待,不想跳出固有的舒適圈,覺得如果愛情要來他就一定會來,不來的話肯定是時機還沒到。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大話西遊中,紫霞仙子說,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雲彩來娶我,這句話。感動了無數人,也讓許多的女孩子忍不住相信我想要的愛情,一定會在合適的時候出現。但現實中這種幻想很可能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而已,根本就沒有事實依據,而這種幻想還有可能讓你被那些遙不可及的人所吸引併為他們而焦慮,求而不得廢寢忘食,卻對那些真誠的想靠近自己的人不屑一顧。久而久之,這種狀況就會讓人覺得這種得不到的焦慮,其實才是愛情本身從而望而卻步,不敢觸及。雖然說幻想遇見更好的人,這本身沒有錯,但常而往之只會讓你錯失那些原本更適合你的人,那麼我們該如何從這種自殺是單身的狀態中走出來呢?

第一,停止自我貶低才是愛情的第一步。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渴望親密關係,卻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被拒絕,永遠被動的去等待。希望別人來引導自己進入一段戀愛,只希望有一個人能夠看到自己,瞭解自己並且愛上自己。所以很多人都陷入了一個常見的誤區,沒有人愛我是因為我還不夠優秀,只有我變得越來越好,才配得上別人的愛。但愛情並不是優秀之人的專屬產品,它會眷顧到每一個角落。只看你有沒有勇氣踏出那一步,停止自我貶低,發現自身的優點,敢於走出去,才是遇見愛情的第1步。 有人說明天煙就像盒子裡的巧克力糖,不去嘗試,你永遠不知道它是什麼滋味兒。愛情也是一樣,只有你相信自己並敢於嘗試,才能知道它屬不屬於你呀。

第二,制定清晰明確的標準更容易找到合適的人。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假性親密關係一書中有這樣的一個觀點,或許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也就是你並不瞭解你自己真正的情感需求,所以我們可以先把你的情感需求拆分為想要和需要,你可以先閉上眼睛5秒鐘想象一下他的模樣。他可能會是高高瘦瘦的,大眼睛高鼻樑,他可能會有一對可愛的小虎牙,笑起來有個小酒窩。他可能大方得體,溫柔體貼,懂得尊重你的喜好,他還可能孝敬父母,對小孩子有耐心等等,這些都是你想要的但未必是你真正需要的。

現實生活中你想要的東西。往往是某些具體的事物或者行為,而需要則很多時候都是主觀的體驗和感受,比如我想要很多錢。有了錢就會受到更多的尊重,所以我需要的是尊重,我想要老公很專一,因為他只對我好,才會讓我覺得他很重視我,所以我需要的是重視。那麼我們就要根據真實需要制定出清晰的擇偶標準,比如他要有學歷。這樣才能夠保證平行溝通,他要有多少月薪才能保證你們的消費在同一水平。他要有好的性格,這樣才不至於做出傷害你的舉動。諸如此類,不要只追求想要的,必須要尊重自己的需要,才能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人生活的更幸福。

第三,別苛求於靈魂伴侶,久伴才是長情。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薛兆豐老師在奇葩說裡講過這樣一段話,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兩個人是彼此一生中唯一的話,他們這輩子是不會見面的,其實一顆綠豆在大缸裡有兩顆紅豆,他們是彼此的,唯一把它們放進去攪拌,它們是永遠不會遇上的,我們海誓山盟許下終身承諾的那些人不過是時間到了挑選的人,這是偶然性。如果你認為有誰是你的唯一,那是你對這個世界偶然性的誤解。

在許多女孩子的擇偶標準裡,第1項就是合適,而這個合適通常被期待為靈魂契合。他們希望未來的戀人能夠和自己有同樣的三觀,同樣的立場,同樣的喜惡,甚至苛求到對同一本書有相似的理解,對同一部電影共於某個時刻。雖然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愛情只存在深深的自戀而缺乏彼此的欣賞。

對照一下,“自殺式單身”嗎?關於愛情我們在害怕些什麼?

人與人之間固然需要相似的點來產生共鳴,但過度追求一致就只能是創造複製品而已。我們戀愛並不是為了從對方身上索取價值,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地方,我們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從未有過的觀念想法見解等等。即使親密無間但仍然能夠保持彼此的完整性和獨立性,這才是愛情最吸引人的地方。不要苛求於靈魂伴侶的存在,那個一直在你身邊給你最柔情最強烈陪伴的人才是給你最長情告白的人。

總之對單身者來說少一點幻想,多一點行動力才是告別單身的法寶,畢竟愛情總需要我們表現出一點主動才能成為愛情。就像很多人都覺得幸福是個名詞,但其實幸福是個動詞一樣。他不是等來的,而是行動得來的,所以親愛的姑娘們,即使你的意中人真的是會踩著七彩雲朵而來,也是需要你站在它出現的路口的,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