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亲!请点击右上“关注”,老屋今天带你看一个稀罕的地方。

邯郸西部太行山深处的涉县,因129师部在此领导抗日而闻名中外。

家喻户晓的西门豹治邺故事,在2000年前,就为漳河扣上了一顶“水患帽子”,涉县东达村就位于漳河上游:清漳河要和浊漳河携伴汇入漳河河段交汇处,所以,这里河谷宽阔,形成了“小盆地”,这里也是北方可栽培水稻的一个适宜的地方。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上图是站在清漳河河谷中间的大路上,向东北方向拍摄到的,河岸边的东达村。

东达村是典型的依山傍水而建。从北宋始建的洪门寺,一下就把村史上溯到了北宋以前,可以证明东达村是一个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了。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上下图:这是进入东达村后,村主干道“商业文化中心”。

东达村户籍人口约4000人,可谓是太行山区里比较大的村庄了,这源于清漳河两岸有足够养活这个村子的土地。

古代农耕文明的社会,土地和水资源决定了一个村落的兴衰,东达村占据了这两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耳闻东达村和抗日还有关系,就是八路军五分区的机关大伙房就在该村。

经村民指点,五分区大伙房正在村中心向靠山的小巷顶头,沿着这个今天已经水泥硬化了的小巷向内走去。心想着,为啥五分钱的大伙房设在这里?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小巷里的土坯房子,都还是解放前所建,距今有百年历史了。

上图的土坯房上面是后来维护修缮过的。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进入这个小巷后,左右还有好几道横向的小巷子,都是死胡同。

上图,小巷交叉口的这座老宅,还完全是解放前的原貌,只是房顶上用彩钢瓦搭建,实在是不伦不类。

在解放前,能用蓝砖根基,宅门用蓝砖垒砌,这么拱形较宽的,建设得非常考究,包括砖雕花纹,说明这宅子在解放前也是村里的大户人家了。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宅门左手藏着的这个墙窑你知道是干啥的么?

我估计这是专门为门神关公建的“别墅”,就类似瓦房屋脊上的太公楼。

让关公在宅门外的“别墅”里,秉灯夜读《春秋》,你想呀!哪个小毛贼敢进宅偷盗捣乱?

不过,我有点为关公鸣不平,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的《三国演义》里的第一英雄,怎么就沦落为百姓看见护院的“武仆”了?

想到这里,我哑然:关公又有啥牛哄哄的呢?在咱们新中国,关公也就是人民的公仆,就应该为人民服务嘛!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小巷这边的死胡同里三户人家,都是旧房翻新,成了红砖水泥的当代建筑。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在小巷丁字口向左右拐弯处,映入眼帘的“豪宅”,就是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了。因为小巷狭窄,没有广角,也只能拍出这样的图片了。

这座石头根基,院落正中砖砌宅门,目测东西足有30米宽,这么大的农宅,在今天宅基地集体所有的法规里,如果住一户人家也是违规的。

可见,五分区大伙房占据的宅院也是当时东达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了。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上图,这样的农家宅门建筑样式,不比现在那些欧式啦西式啦样式美观协调么?

石灰蓝砖,砖雕精细;利用斗拱原理,不用木头过梁造出的圆形拱门,充分体现了中式建筑的中庸,含蓄,内敛,藏富不露。

青石根据又显得牢靠长久。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可惜,无法进去院落细观。

从门口的痕迹可以判断,现在这里不再居住人了。

但外面也没有标注:某个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匾牌。

门头上的三个大字,应该是“谦安益”吧!这三个字道明了宅第主人的为人处世哲学。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宅门左边石头墙基里伸出的这是什么?

不知道吧!这类似现在门外的泊车位。这是拴马石,明白了么?

解放前,骑马坐轿是人的身份象征,客人骑马来访,仆人会接过马缰绳,拴在这里。主人的马匹一般来说是在院里的马厩里喂养。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上图是五分区大伙房右侧的小巷,后面看着是死胡同,其实还可以拐弯,直接通到后面的山根下。

从外墙目测,这宅院也够深了吧!墙角都是砖砌柱子,里面是夯土打坯垒墙。

据我估计,这土坯墙里还会暗藏着木头柱子,支撑着上面用力的地方,就类似咱们现在建筑里浇灌的钢筋水泥立柱,所谓的“顶梁柱”。


邯郸太行山深处东达村,八路军五分区大伙房在此,门外还有拴马石

五分区大伙房左侧外观,后面的堂屋应该是二层,小巷顶头又是街道。

这座宅第四面是小巷,左右小巷就像轿杆,宅子就像一台轿子被抬着一样。

没有找到一个年长者,仔细询问,一探究竟。

有几个村民,面对我们这样的陌生人询问,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网上扒资料,也没找到。

旅人只是匆匆过客,没时间驻足久留。但愿看到此图文的知情者留言补充。

小资料,八路军分区解释:

八路军是个简称,全称为“国民革命第十八路集团军”下辖三大主力师115、120、129,以及独立旅独立团等。本图文的“五分区”,是隶属于129师。从分区首长“司令员”这个称呼上,分区应该是旅建制,类似解放后地级城市的军分区。

当时的八路军军分区不仅仅担负着战斗任务,同时也兼顾着地方建设和管理,也就类似今天的一个地级市的管理职能。由于八路军队伍后期发展迅速,建制调整快,分区这个建制在不断调整扩编。因此,五分区首长自然也是“椅子还没坐热就升值调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