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最近,一線樓市遇冷,與之相伴的是職場的動盪,某某高管被裁這樣的消息,好像已經不是大新聞了。

小編最近又看到一個關於裁員的事情,還挺讓人無奈。

43歲的“W先生”是某C高科技公司的中國區負責人,今年4月被裁掉了。

北大數學系本科,美國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系碩士,10年芯片巨頭中國區高管經驗,最終沒有改變他入職C公司第5年就走人的結局。

離開的飯局上,W苦笑了一聲——我太貴了,公司沒法留

年初的時候,每一家公司都需要制定年度規劃,特別是C公司這種海外上市公司。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為了滿足資本市場的要求,C公司提出了“業績增長15%,成本縮減15%”的雙15指標。

業績未可期,成本怎麼縮?

裁員就是最好的選擇,裁掉年薪200萬的W先生,換一個不那麼資深,但又能幹的“備胎”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選擇。

看吧,在資本面前,即使你名校畢業,經驗豐富,若無法實現最佳的成本效益,結局依舊是走人

對於上述變化,或許我們開始慢慢習慣,不過細思一下這動盪背後的緣由,小編覺得,W先生的職場經歷對許多職場年輕人有很多重要的啟示。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便宜是年輕人最大的優勢

許多職場小白在自己的簡歷上,常常會將自己塑造成有衝勁、可塑性強、特點突出、吃苦耐勞的角色。

生怕自己的好,人家HR不知道。

不過,不好意思,大多數HR只看上你一點——年輕的你沒什麼優勢,唯一的優勢就是便宜。

比如:商業大佬雷軍,從軟件的金山,到硬件的小米,如今已創立了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的互聯網公司。

從勞模雷軍的奮鬥史頗為勵志,我們看到:有衝勁、可塑性強、特點突出、吃苦耐勞並不是年輕的你才有的特質。

那為什麼年輕人抱怨,每個月工資交完房租,償還信用卡後,到手幾乎沒錢了呢?

小編覺得,公司招聘類似超市採購,採購員總希望買到高性價比的商品。若你創造不了更高的價值,那隻好隨行就市,賣大路貨的價錢。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不過,你也無需傷心,便宜自有便宜的好處。

起碼,在完成本職工作後,公司對你的預期也不會太高,需要裁員的時候,也少打你的注意。起碼比起上面那位拿著200萬年薪的先生,你還不算貴!

當然,如果你對目前的低工資不滿意,請接著往下看。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不貪婪”的人設很重要

我說一個普遍現象,你看看是不是:

幾乎每個人都嫌工資漲太慢,卻沒有人嫌自己配不上那份工資。

但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一個人的薪酬基本圍繞他能創造的價值波動,高不了多少,也低不了多少。

所以,我建議你更多地把心思花在努力成長、努力提升、努力創造價值上面,你的價格才會在市場的公允評判下,不由哪個老闆意志為轉移地,水漲船高。

當然,這不等於你不提加薪這件事,畢竟有些老闆喜歡裝糊塗。

可是,你若看了幾套“包你月薪5萬”的職場秘籍後,去老闆辦公室講道理,小編只能祝你好運。

有一個職場生存方法論是:幫老闆掙100塊,本來該拿40塊,你只拿走35塊,遠遠好過給他掙50塊,你要拿走一半。

打造一種“不貪婪”的人設很重要,畢竟“便宜又好使”的人誰不喜歡。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年輕時不要急於攢錢

初入職場時,我也曾一直有個錯覺,以為錢是攢出來的。

老是想著:

等我攢夠了錢,一定給爸媽買套有電梯的房子;

等我攢夠了錢,一定去國外旅行;

…………

所以,我總是勤勤懇懇工作,老老實實節約。沒有太多娛樂活動、也沒有額外學習,看著銀行卡里錢慢慢變多,然後開始傻笑。

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明白真正的財富絕不是一點一滴地線性積累,而是指數級的滾動。

正如有種說法叫:世界上有一種錢,你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

這種錢指的就是自我投資,即花錢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為錢所苦,永遠在補金錢的黑洞,節衣縮食只為能買車買房、撫育子孫後代,卻忽略了投資法寶。

美國的著名成功勵志導師奧裡森·馬登就在《投資自我》裡提到個人如何從改變心態、培養性格、陶冶情操、自我激勵、終身學習、磨練意志等方面對自我進行投資,揭示了成功人士如何對自我進行投資,從而建立自我成長系統的秘密。

這本書告訴我們,利用現有資源自我完善比接受教育更重要,把錢真正地用在自我投資上,才是一輩子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年輕時不要急於攢錢,而是先充實自己。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分清投資和消費

說完投資,與之對應的,常常被誤解成投資的概念叫:消費。

作為男人,我理解女生買到一個心儀的包包時的興奮,應該和我們買到一雙AJ是一樣的心情。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但是我永遠不能理解,有的人5000塊月薪,買一個3萬塊的包包,怎麼就可以成為自我奮鬥的原動力

也許有的人真的可以從超高消費中獲取動力,但是我相信這一條,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裸貸”事件了。

所以,請記住那些勸你買包包來提升奮鬥激情的人,不會幫你還借唄花唄和京東白條。

坦白說,你買貴得要死的包包,還不是因為一個字:爽!

但投資一隻股票、每天早上雷打不動花一小時讀英語、每週抽三個晚上學習插畫、每個交易日研究上市公司財報到深夜、每個週末強迫自己做一次個人業績回顧和執行力覆盤……都難得要死!

因為這些事既枯燥又乏味,大多數時候還孤單。

所以,分清消費和投資,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真正的困難在於控制慾望!

想想那些收入是天價,卻依然被鉅額債務拖垮的明星們:泰森、邁克爾.傑克遜、艾弗森……

就此而言,投資大師巴菲特崇尚樸素的生活理念,不光是人品和修養層面的結果,更是一種謹慎的風險管理方式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規劃的人生總比不規劃的好

我們中的很多人,在未來的幾年內或者十年內,會組建家庭,生育孩子。

可是,大多數人40歲之前的個人成就,幾乎取決於成家之前的水平。

因為婚後,尤其有了孩子後,你的成長速度將會變慢,變慢速度與你對家庭的責任心成正比。

極少有人能像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和臉書COO雪莉.桑德伯格這樣的男女,在悉心教育好孩子的同時,還能撐起自己的商業帝國,或者成為職場女皇。

大概率是,你會在職位晉升和成為媽媽之間做出艱難抉擇,或者下班後回到車庫,不得不抖擻精神披上那身叫爸爸的戰袍,花費掉本可以投入學習的光陰。

因此,身為職場人,若你還沒孩子,請你一定要珍惜;若你還是單身,請更加珍惜。

別把8小時之外的時間,都拿來喝酒逛街、把妹撩漢打遊戲了

如果你不想在40歲時變成一個油膩的中年人?

那麼在變得油膩之前,你需要規劃好第一個職場十年,還有個人成長路徑。

也許你會反問,人生可以規劃嗎?誰能保證未來會不會有新機會、新轉折出現呢?

不錯,人生確實充滿意外,無法按照計劃來,但是隻有當你規劃的時候,才會從繁忙的日常事務中抬起頭來,看看五年後、十年後,你對自己是一個怎樣的期許。

有了期許,你才知道無論在上班時間,還是回到住所,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未來的某一天,意外的機會出現時,你才有資格在好、很好和更好之間選擇,而不是面對步步緊逼的噩耗,不得不在一次又一次“兩害相權取其輕”,最終難以翻盤。

來源:遠見者投資,老虎投資家,格總在人間(ID:I-Gargamel)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福利:每日贈書:推送24小時後,留言點贊前2名(點贊數需超過30),各贈書1本。中獎粉絲名單公佈在次日推文留言中,請及時查看並領取。

北大學霸,年薪200萬高管被裁員?年薪6萬的該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