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 紀,行


遵,義  紀,行

遵 義 紀 行

——2020年7月

一、前 奏

1.行 李

明天(7月15日)將去遵義接受紅色教育,來去四天,需要帶些什麼呢?日用品以外,是否帶書?最近半年工作很忙,計劃三個月看完的書,過去六、七個月了還是沒看完。紅軍長征前經歷了五次反圍剿,毛澤東走上長征路時是否考慮過帶書還是不帶書的問題?清理出他行囊的應該不是書,不是一張半片字紙吧,一生與書為友為伴的毛爺爺怎麼捨得丟棄書本呢!如今,85年過去,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帶上筆記本電腦去旅行恐怕有點老土了。可是,我嫌筆記本電腦有點重,如果需要寫點、記點什麼就拿手機湊合著用吧!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機關黨委同志發來“六必備”清單……

收到清單,我立即決定:書還是要帶的!乘車時間、晚上休息時間累計有二十小時以上,足夠讀書一本了。住在賓館房間,照著床頭燈吹著空調讀書,總比戎馬倥蔥,煤油燈下更有情調更有效率吧,雖然未必有意境,未必有成果,必然不至於偉大!

2.黑麥吐司

7月15日一早,原計劃是起床跑步5公里,持續抓緊減肥的。等我起床,已經是7:40時了,沒時間也不好意思再去裸奔。繼續收拾行李,順手抓了三塊黑麥吐司,順口問正在羨慕著我去遵義瞻仰聖地的孩子:“你看爸爸這段時間減肥了嗎?”“減了一點點!”孩子接著說:“你去遵義,吃東西要跟別人不同一點才好,不要集體吃大餐!”“你去超市買幾袋小米粥喝就可以了,減肥貴在堅持!”“你只帶三塊黑麥吐司怎麼夠吃呢!?”

紅軍長征過遵義,肯定沒有小米粥,更不會有黑麥吐司——紅軍戰士誰見過“吐司”?!估計那時候只有糙米飯、南瓜湯。幾年前,到井岡山吃了一頓紅米飯,有三道菜:南瓜湯、紅薯藤尖、辣椒炒肉。滋味一般般,體驗一般般,回到賓館加了餐,記憶猶新。如今的孩子們誰嚐到過飢餓、饑荒的滋味?誰能想象紅軍在遵義、紅軍長征途中捱過的飢餓之苦?我自己又怎麼敢說比孩子們有更多的飢餓體驗?雖然我也捱過餓,但自從出生到如今何曾有一日斷過糧。

即便最近幾年一再唱著減肥,喊著“邁開腿,管住嘴”,實實在在管住嘴的又有幾餐?饕餮飽脹的時候居多,美味佳餚的時候也不少。寫到這裡,機關黨委的同志送來中餐:青椒炒肉+豆豉香腸+青蔥豆腐卷。豆豉香腸我平常就不怎麼吃的,怕上火,怕“病從口入”,不吃當然也就是浪費。好在,處在這個發展了的全面小康時代,這個不再貧窮的國度,這麼一小碟豆豉香腸真浪費得起。吃飽了飯,喝怡寶礦泉水的時候,我為自己點贊:還有勤儉節約的意識嘛,不忘來路,初心猶在!

3.跑 鞋

我穿上第一雙真正意義上的跑鞋“回力鞋”是1985年,那時候我上初二,成績尚好,當上了班長,回力鞋是父親獎勵給我的,聽說花了一十二塊八毛錢。至今記得潔白的帆布上火焰一樣的裝飾紋,跑起步來就像哪吒踩風火輪一樣飛馳、暢快、熱烈。那雙回力鞋穿了足足三年,才撕裂了鞋幫,鞋後跟的紅色膠底子還沒有磨損多少,還想去補一補再穿三年。

在穿上回力鞋以前,我基本上是穿媽媽手工做的千層底布鞋或者解放鞋。解放鞋就是跑鞋、登山鞋、休閒鞋、多功能鞋……那時候沒有足球鞋、籃球鞋、網球鞋,更沒有什麼耐克、銳步、阿迪達斯——或許是我不知道,我的父母、老師都孤陋寡聞吧。我穿上第一雙真正意義的皮鞋是參加工作以後的事,此前自己攢了一個學年的十幾塊零花錢,買了一雙紅白相間幫子賊亮的“皮鞋”,是假貨,人造革加紙筋的。

紅軍戰士當年穿著布鞋,或者草鞋、或者從敵人屍體腳上掰下來的破皮鞋,或者赤腳老繭跑到遵義……我該穿一雙什麼鞋到遵義去呢?出發前兩天,皮鞋、跑鞋、涼鞋、休閒鞋、新鞋、舊鞋、品牌鞋、雜牌鞋這些概念煩惱著我。出發前一刻確定:穿喬丹牌跑鞋。只因為聽某同事說不久前有兩家公司打過一場國際官司,中國企業家辯稱“喬丹牌跑鞋上的小人(商標)拿的是乒乓球拍,跟籃球沒一毛錢的關係!”我想:遵義會議的勝利跟米果佬也沒一毛錢關係吧!畢竟是去朝拜聖地,穿國產鞋也算一種氣節,一種驕傲,文化自信嘛。


4.聖 地

遵義是紅軍長征由失敗走向勝利的聖地,是毛爺爺從此“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聖地。我曾經兩次到遵義學習、瞻仰、朝拜——遵義會議精神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心智營養可以汲取。有機會去,哪怕千里迢迢,萬里遙遙,我都要去。不一定去祈禱、膜拜,一定要去感悟,感悟遵義會議、感悟黨內政治生活、感悟黨內民主的大規則、大道理、大情懷,感悟黨的偉大領袖大智慧、大胸襟、大氣魄。每去一次,我心目中遙遠的地方就會再矗立起一座延安寶塔似的里程碑,激勵我前行。

出發的前夜,本來想看看遵義會議的歷史記錄,想看看遵義會議的黨史意義,想回顧回顧前幾次遵義之行的感悟、收穫。可是,收拾好行李已近零點,紛亂的思緒、激動的心情已使我疲憊。

睡吧!

睡吧,現在是7月15日13:18時,到達黔東南凱里南站,在高鐵上睡個美美的午覺,就到了遵義,到了紅色聖地。

二、第一課

1.通透的夜課

乘車五個多小時到達紅色聖地遵義,入住、小憩、晚餐,18:40時接著搞開班儀式,接著聽課。聽遵義市委黨校副教授張景寬講《遵義會議與遵義會議精神》。

黨校教師講課我們聽過不少,一般是理論上有系統有深度,表達上有調侃有噱頭,聽過和沒聽過卻沒有啥差異。也有馬馬虎虎的,拿了好些年前的教案四平八穩地講講,不會有什麼偏差,也很難有什麼精彩,講課的強打精神,聽課的懨懨欲睡。今天,還是晚上講課,聽說要講兩個小時。真讓人擔心自己聽得打瞌睡,大多數學員都不年輕了,要是課堂上鼾聲此起彼伏,呼喚應和,那就把湖南的臉丟到貴州了!

張景寬副教授年紀也不輕了,頭髮沒幾根黑的,微微發胖,講課前看上去精神不亢奮,開場白一點也不幽默,看架勢也不會玩噱頭。估計也就是一場淡然寡味的宣讀。當他打開PPT,細心的學員馬上嘀咕:喲,還是2018年7月做的!

沒想到的是張教授講起課來神采飛揚,形象生動,好像他就是當年博古、李德身邊的“太史令”,博古什麼來歷,什麼水平、什麼思想、什麼境界,李德什麼脾氣、神情、心態都搞得清清楚楚;又好像他自己親歷了遵義會議,誰先發言,誰後說話,誰在論理,誰在放炮,誰在發脾氣,誰在進攻,誰在調和,誰在妥協……歷歷在目,其實張教授更像一個導演,在指導學員們拍歷史劇。

講到21:00時,張教授讓大家休息十分鐘,中途休息沒有一人抱怨或者悄悄退場開溜,有好幾名學員還圍著張教授請教、交流。有的學員讚揚:張教授的課講得好,有細節、有人性、有理論、有深度、有系統!

休息的十分鐘時間,學員們基本上是在討論與遵義會議、長征、歷史、毛澤東的智慧和偉大。

我們單位副書記晏強同志前不久看過《長征史》,而且從建黨七十年至建黨九十年幾次的修訂本都看過,他評論張教授的課:張教授對遵義會議的背景、過程、後期會議、歷史意義都很有研究,細節都瞭解、記得住,歷史事實《長征史》上有詳細記載。張教授能記得住就很不容易。他不僅僅是記得住講得好,更厲害的是還在於他能還原當時的氛圍,能揣摩參會人員的心理,能跨越幾十年的歷史時空把那些歷史細節、人性人情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激情澎湃,愛憎分明,又合情合理!

筆者曾看過與長征與遵義會議有關的歷史書籍《紅色三部曲》、《地球上的紅飄帶》、《紅星照耀中國》、《苦難輝煌》等,曾經被深深地吸引,深深感動,也深受啟發。不能說張教授的知識就超越了這些書,張教授的講述就超越了這些作者。但張教授對歷史細節的復原,對歷史人物的心理跨越時空的聯想揣度的確有其獨到之處,精彩之處!

張教授的授課給我三點啟示:

第一,沒有細節的歷史不是真是實的歷史,歷史要通過細節的敘述得以還原。

第二,沒有人性人情的歷史是死的,不僅不生動不活潑,在歷史的屍體中還可能永遠找不到真實的歷史經絡!

第三,我第一次真真從歷史的宏觀時空上認識理解了遵義會議。儘管我曾兩次到過遵義,瞭解、學習、考察過遵義會議的歷史。也由此看出到革命聖地來學習時特別需要有好導師的指引、傳授。

22:20下課,學員們給予張教授熱烈而長久的掌聲。

多名學員表示:如果張教授還願意講,我們都還會認真聽;如果有機會,還希望聽張教授講!

2.有主題的閒聊

課間閒聊,晏強副書記推薦我看《長征史》,他點評張教授講課有細節、見人性已經讓我受益匪淺,他說《長征的》寫得好,我決定買一本細讀。課間休息時還有學友遺憾課前功課沒做好,探討如何還原歷史真相,說到自己心中的遵義會議等等。我想到一次革命歷史教育應該有五個重要環節:熟悉歷史背景知識、專家系統講授理性化了的歷史、觀摩歷史遺址感受、學員與專家一起討論、回顧思考與補充學習探索。五個環節簡括為:熟悉背景、傳授理論、現場觀摩、組織討論、深入探索。如果能把這五個流程紮紮實實走一遍“紅色教育大有可為”!

最近些年,大剎公款旅遊之歪風,膽敢借紅色教育去旅遊的是極少數了。紅色教育也成了規模,有了程序、模式、成效。但,也有不足之處。比如上述的五個環節就不健全,各個環節之間聯繫不緊密,每個環節內部程序設置也不盡科學合理。從紅色教育所花費的時間、精力、經費來看,還應該有更大的作為、收穫、成效。

課後第二天,到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參觀,我對毛澤東的填詞《憶秦娥·婁山關》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新的認識。為什麼要“漫道”雄關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又為什麼是那麼地的豪邁?婁山關真如銅牆鐵壁,但銅牆鐵壁已經被攻破;攻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婁山關,自然有豪邁的心情,面對蒼山如海,已是殘陽如血的時刻,該何去何從?多少還有些抑鬱吧。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3.負離子含量

第一課後,回到房間,十分疲倦,強打精神看看手機就睡了。

醒來,已是第二天清晨6:00時。看看手環記錄:深睡眠超過兩小時,達到126分鐘,睡眠評分高達96分。是近三個月來睡得最好的一晚。我想要是鄰床的兄弟鼾聲再小一點,也許昨夜睡眠能拿一百分!

為什麼睡得好?

我猜測原因有二:一是聽課心滿意足,一夜無遺憾無心事,徹夜無驚夢;二是遵義乃福地,山清水秀負離子含量高!

我還猜測:打過了婁山關,毛爺爺肯定睡了個好覺,不然就填不出光耀文學史的好詞——詩言志嘛,要是圍追堵截千萬重,心中亂如一團麻,哪來的詩詞!

三、學習什麼

到遵義去,參加黨性教育培訓班,主題是“接受黨史教育,堅定理想信念”,這是一個宏大的主題。具體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崗位、每一個黨員要學習什麼,能學到什麼,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好。筆者以為堅持“學以致用,現學現用”的原則就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態度。作為2019年3月份在黨政機關改革時新組建的事業單位“湖南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中的一員,到遵義學什麼最實用、最有用、最管用呢?

1.學習“戰略”思維

遵義會議基本上從戰略層面解決了長征期間的兩個重大問題:一是確定了領導人才戰略——由誰來領導紅軍;二是確定了紅軍長征的戰略方向。

歷史事實、紅軍走向勝利的過程證明:遵義會議確定的紅軍前敵總指揮毛澤東是偉大的戰略家,紅軍長征北上是正確的戰略方向,遵義會議在黨的領導戰略、軍事戰略上具有偉大的戰略轉折意義。

作為黨政機關改革新組建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由原省有色金屬管理局為主體的這支隊伍,我們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應該由什麼樣的領導來擔當改革時期的戰略指揮?當然是政治上成熟,立場堅定,敢闖敢試,敢於擔當又最熟悉有色金屬管理局的人事、熟悉中小企業服務工作的領導幹部,是具有高遠戰略思維的領導幹部。從戰略智慧這個層面來看,省委、省工信廳黨組配備中心班子的決策毋庸置疑是智慧的、正確的。新班子到任後製定了中心的改革、建設、發展目標“12345發展思路”,從湖南省中小企業服務工作需求的宏觀戰略層面來看,從實施了大半年的落實進度、難度來看,從實施的效果和影響來看,總的方向、大的決策、主要措施是正確的。還需要改進完善的方面也有:一是中長期戰略目標有待進一步明析,制定清晰美麗的願景;二是階段性戰略目標需要具體化,能預期,可考量,有實效。張景寬教授給我們講遵義會議有一個“歷史過程”,毛澤東領導地位的鞏固也並不是在遵義的三天會議就一蹴而就。同任何宏大的戰略方向、戰略目標的確定一樣,我們中心的領導班子戰略目標確定、領導權威樹立也必然有一個不斷調整完善提升的過程。這是事物發展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