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收官之夜,总台《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集结“南国利剑”特战旅的10位最强“蛙人”上演蛟龙出水精彩大片,其中“水下迷宫”的关卡设置再次刷新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史上道具置景和拍摄难度的记录,节目的精心设置也换回震撼的比赛效果。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太了不起了”“飒爽英姿”“军事挑战不可能,亮剑”……,“蛙人”蒋石岗仅用时3分47秒完成往返水上水下射击6发6中。一场场精彩刺激的硬核挑战赛,毫无意外地让本季《挑战不可能》最后一期两度登上微博热搜。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竞技类综艺主要依靠内容的观赏性、科普性来吸引观众,用频繁抛出的赛点与紧张感,以及对竞技项目的科普保持收视粘性。在电视综艺蓬勃时期,收视率自然成为衡量节目传播效果的主要指标。《挑战不可能》第五季作为电视竞技节目却自带“热搜体质”,与其在传播效果层面的突破密切相关。

当前互联网和自媒体环境越发成熟,电视观众的观看时长逐年下降,除了收视率指标,网络播放量和话题热度也成为衡量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参考。其一,凭借总台强劲的制作实力,《挑战不可能》第五季立足内容为王,始终保持电视节目制作的专业性、高标准。根据尼尔森海量融源收视数据,9期节目中有8周登陆一周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TOP1;而在酷云收视榜中,本季节目也有6期占据同时段综艺节目榜TOP1。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其二,本季赛事不仅首次尝试在央视频独播,还充分发挥总台融媒体资源矩阵的优势,在采用“大屏小屏”联动融合模式的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伴随式直播。数据统计显示,截至收官全网视频总播放量破5亿。央视频开设的“巅峰云挑战”直播首日持续启动7小时,观看人数超9.2万。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主话题#挑战不可能相关视频播放量超17.3亿。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网络播放、伴随式直播以及节目内容的短视频化,都扩大了电视节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电视媒体的高渗透率与网络媒体的高接触率相结合。从这个角度来说,融合传播进一步延续和增强了电视节目的传播生命力,为电视节目内容价值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
其三,节目的跨屏传播也意味着社交媒体的关系链被激活,在内容专业性和趣味性的加持下,《挑战不可能》第五季的互动元素也在不断向观众输出,引发全网高度关注和讨论。#乘风破浪的巾帼蛙人##11岁男孩112轮双字飞花令夺冠##1.71秒算出15笔6位数加减##喝西北风居然是成语##中国无人机上演空中F1#……每期节目都稳定输出热点话题,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据统计,节目获全网热搜30多个,总阅读量超15亿,在榜时长超过4000分钟。微博主话题#挑战不可能#的阅读量达50.7亿,讨论量414.9万,实现信息发布到信息回馈的基层化、及时化,切实保障电视节目的口碑倾向。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既能保持住电视节目的传统权威效应,还能在互联网阵地中占有一定话语权,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相应的信息反馈,实现大屏收视、网络视频播放量和话题热度的三重传播效果。

深度文娱(ID:shenduwenyu)借鉴美国学者赫伯特(Herbert Howard)等人在译本专著《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中的概念,对《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的传播效果进行深度分解,以制作手法、创新性、感染力、戏剧性、贴近性等五个要素剖析本季节目“热搜体质”的由来。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要素一:制作手法“制作手法”指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后期专业性因素集合,对竞技类综艺而言,重点包括剪辑技巧、伴奏类型、布景摄像等三个方面。为增强竞技比赛的氛围渲染,节目在播出剪辑时利用关键赛点的空白停顿、精彩镜头慢速回放等技巧,突出比赛的刺激性。在伴奏上则交织使用密集鼓点、高亢的交响曲以及清脆的倒计时等声音,让观众得到和选手同步的紧张感。布景摄像上的精妙在于制作团队设置了双重视角体验,

一方面使用抽象视角,由嘉宾观察团代替观众进入现场,在关键环节发问、观察甚至体验。例如跳绳挑战前,王嘉宁亲自在场馆体验双人车轮跳,极高的身体协调性和队友默契度让她7次败阵,并直言“运动不适合我,我还是做主持人吧!”,用抽象视角定性赛事的专业度和挑战难度。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另一方面使用具体视角,直接将挑战者的所见所闻切换给镜头前的观众。

在无人机挑战最后一关,节目的播出画面采用的是无人机第一视角;深海挑战巅峰对决环节,观众所看到的画面则由挑战者头上的摄像机输出,真正实现带领观众上天下海。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要素二:创新性

“创新性”指的是节目中内容呈现全流程的独到之处,而《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最为独到的便是节目背后强大的电视资源及平台优势,包括比赛项目、嘉宾、挑战者等。纵观节目9项挑战,依次涉及珠心算、汉字、诗词、记忆、跳绳、成语、狙击、无人机、深海挑战等项目,需要调动的场地越来越大,牵动的领域也越发折射出科技、国防等关键实力。当然最能体现实力还是来自关键领域的关键人才。

节目首期开播,董长乐在最终环节的惊人表现,催生出微博话题#1.71秒算出15笔6位数加减#并登上热搜榜单第6名,持续在榜12小时。节目播出后,话题持续发酵并登录百度、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热搜榜,其中包括百度热榜第7,热度值3750692;今日头条热搜榜第35,热度516790。值得令人注意的是,董长乐自身是珠心算教育工作者,也是全国珠心算段位第十段的15位之一。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除了专业领域的王者集结,节目还凭借资源禀赋,直接邀请到特战队员、天眼狙击特战小组参与项目挑战,使节目区别于一般的竞技综艺。为了匹配对这些项目的精准解读和人物的详细介绍,《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观察团成员角色较以前的评审团构成进行变革,由具有多年体育节目主持经验的张斌为主解说,特邀康震、蒙曼、何磊等各领域资深专家进行说明,甚至直接邀请吉尼斯纪录认证官到场,用专业性表现节目的高水平和说服力。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要素三:感染力

“感染力”指节目在情绪上让“观众想看”和“持续观看”的原因,可以从硬性的冲突或竞争,和柔性的情感激发进行双重考量,综合展现竞技类电视节目的严肃性与娱乐性。《挑战不可能》第五季对赛制进行全新变革,挑战方式从选手之间的“比拼”转为“竞技”,通过四轮专业比拼抢占晋级席位。不论多少王者集结于此,都要严格接受同样的竞技规则,展示竞技节目最核心的竞赛精神。例如,张兴荣、周世懂两位曾经的师生,在“记忆挑战王”的决赛相遇,依然都是全力以赴面对比赛,给观众呈现出精彩对抗。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但同时正如董卿在录制第一季节目时所言:“选手们进行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的高度,每个平凡生命都有自己的极限,但勇于开发潜能确实难能可贵。”这种人类突破自身极限的精神,也是竞技比赛得以激发人类柔性情感的原因。在跳绳比赛中,全国跳绳冠军刘超龙带领学生再度迎战,其背后是日夜挥洒的汗水和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努力,就一定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节目的感染力正是通过硬性的冲突竞争和柔性的情感激发,分别调动达成观众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也突出“勇攀巅峰”的概念内涵。

把握好感染力的内容,就能有效提高传播力。节目播出后,也因此获得各界新闻媒体的推荐,包括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党媒发文评论,中国新闻网、腾讯新闻、百度、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门户网站和新闻客户端首页推荐。同时,广电时评、占豪、读者、军武次位面、冷兔等行业大V发文点赞。节目在军事、文学、传媒等各圈层引发了深度话题的延伸讨论。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要素四:戏剧性
“戏剧性”要素来源于戏剧理论,指的是节目中戏剧冲突及视听感受的展现,《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的戏剧性主要在于反差手段和人物塑造的运用。电视节目需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程度,在专业知识解说层面辅之以娱乐性,能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项目挑战的关注点。因此,节目利用“反差”的戏剧手段吸引观众注意力,这一角色则主要由主持人撒贝宁完成。

例如,为体验无人机搭建的绳索桥稳不稳,撒贝宁“手脚并用”过桥,用肢体搞笑演绎普通人与专业人士的对比;成语挑战赛上小选手介绍Biáng字写法口诀,撒贝宁再次发挥主持人临场操作,一句“好,对不起,没记住!”营造双方的戏剧反差。众多肢体上和台词上的反差手段,表明竞技节目也可以具有戏剧冲突,丰富了观众的视听感受。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在人物塑造上,节目并未停留在对某个选手的立体化呈现上,而是站在电视媒介的立场上,借机向大众展示值得关注的人物群体,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中国军人、英雄少年、女特种兵等选手。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节目第三期诗词接龙,11岁的韩亚轩凭借出色发挥以及临危不乱的大将风骨,在巅峰对决经过112轮难度极高的双字飞花令夺冠,“后生可畏”“少年可期”成为网友一致评价。节目播出后,#11岁男孩112轮双字飞花令夺冠# 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单第2名,并持续在榜13小时,第三期节目相关子话题总阅读量破2.5亿。#男孩双字飞花令夺冠#登录今日头条热点事件,#11岁男孩112轮双字飞花令夺冠# 登录腾讯视频热点榜第8名,全网#11岁男孩112轮双字飞花令夺冠# 精剪视频播放量破千万,再次刷新“英雄出少年”内涵。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中国军人在狙击挑战中展现的惊人实力,也多次引发全网讨论。节目子话题#55秒空中狙击4发4中#、#狙击手空中射击55秒4发4中#等话题总阅读量近1300万。“中部战区陆军某空中突击旅10位精英狙击手‘索降’挑战现场!撒贝宁赞叹:‘帅!’”视频单条微博阅读量破150万。最后一期参加深海挑战的许桂芳和杨志英两位女特种兵,在节目中揭露了平时的训练日常,“黝黑的皮肤是我们的勋章”获得网友“货真价实的无价之姐”赞誉。

要素五:贴近性

“贴近性”用来衡量节目话题和互动带来的与公众的接近性,包括前期的话题制造与后期的节目互动两个层面。《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依靠扎实的节目内容,不仅能制造适合全社会加入讨论的话题,还成功吸引专业领域人士主动科普互动。成语挑战赛场,“喝西北风”“加减乘除”“阿猫阿狗”等诸多被误认为口语词组的成语被翻出。#喝西北风居然是成语#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单第23名并持续在榜13小时,阅读量破2.5亿,讨论量达2.3万。同时,该话题登上腾讯视频热点榜TOP12,看点快报热搜TOP26。单期节目衍生出20多篇10万+阅读量的微信文章,相关文章总阅读量超300万,达成全民成语学习热潮。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空中狙击挑战赛则在军事领域掀起讨论热潮。播出前,军事博主@沉默的山羊 发布多条节目预告,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发布节目播出信息。播放过程中,@新浪军事、@-四分三十三秒-、@电波震长空XYY 等军事大V持续引导传播,忠诚号(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官方微信)发布节目“55秒空中狙击4发4中”相关内容解读。播出后,军事大号熊熊点兵陆续发布两篇文章,解读节目中武器装备及战士军装等内容,盘点相关发展史等;其中,《央视节目全程‘高能’:直20+无人战车,星空迷彩配高精狙击枪》文章获军武次位面转发,单篇阅读量已达8.4万。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为获得观众的信息反馈后能及时进行互动,节目还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丰富互动形式。成语挑战播出后,“2000个成语接龙集锦”“那些不像成语的成语”盘点投票等,邀请广大观众参与到节目互动的创作;竞猜挑战王等H5互动界面、央视频出品的成语运算同款游戏,成为观众参与式体验的周边产品。这些由观众自发产出的后续互动,以及多形式的互动产品,符合跨屏传播和融媒发展的必然要求,建构出高参与、强互动的贴近感。

数据解读|五大要素剖析《挑战不可能5》的“热搜体质”

可以看出,《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代表了传统电视竞技类综艺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路径,通过制作手法、创新性、感染力、戏剧性、贴近性等五要素的品质把控,节目进行相应的形式创新和融合传播,实现节目和观众的双向互动,并在大屏收视、网络播放量和话题热度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也为竞技类综艺的融合传播探索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范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