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线会降嘛 预测一下

国家线会降嘛 预测一下

写在最前头

最近大家都准备收拾东西。打包回家了吧!那今天给小录来分析分析国家线这个问题,大家也好安安心心的回家过年鸭!

小伙伴们都反映今年的考研试题难度很大,所以:“按照今年考研的难度,国家线会降吗?”

国家线是啥呢

考研国家线是教育部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报考统考、MBA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标准,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考研国家线是考生能否进入研究生复试的重要依据,因此能否过线对于考生意义重大。理论上来说,过国家线就可以调剂。因此国家线是同学们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
★国家线不仅有总分的分数线要求还有单科的分数线要求,大家必须总分过线和单科同时过线这样才有机会录取。


历年公布时间

国家线会降嘛 预测一下

今年的预测


影响因素

影响考研分数线的客观因素包括: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和推免人数这五个因素。
1.招生人数:会在各个院校的招生简章里面有具体的说明,理论上招生人数越多,录取就越容易。对于这一点,小录提醒大家注意,不要仅看今年的数据,连去年的数据一起调查。这是因为某些院校的某些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变化比较大。


2.报考人数:这一点不难理解,和你竞争的人越多,录取就越难!可惜的是,这一点并不能查询到具体的院校和专业,只能知道每年的全国考研人数。所以,在全国考研人数激增的前提下,对于热门高校和热门专业的报考,就要谨慎一些了。


3.录取人数: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获知目标高校和目标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的招生人数情况,可以让我们知道是不是可以扩招。


4.报录比:实际录取人数/报考人数=报录比。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专业是不是热门专业。

5.推免人数:值得注意的是,推免人数是占用录取人数的。简而言之,推免人数越多,在报录比不变的情况下,能自己考上的同学就会越少。所以,在报考目标院校之前,必须先搞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推免人数是多少。


今年预测

从近五年的国家线可以看出,国际线基本保持平稳上涨的趋势,除了农学、工学、军事学和管理学门类外都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从走势来看很大几率会持续上涨下去,另外2019年是近几年国家线变动最大的一年,所有专业几乎都上涨了5—15分。
其中去年报考人数暴涨占据了很大的因素,去年报名增长率达到了21.85%,虽然今年增加人数和去年差不太多,但是报名增长率只有17%,总体增长速度不及2019年,但总体报考人数仍然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考研考试科目难度上分析国际线涨幅,2019年的考研难度比2018年要简单,大家考研分数普遍偏高,国家必须提高国家线初步筛选考生。反之今年的考研难度总体是比2019年有提升的:政治整体难度适中,但是相较去年难度有多增加,今年的题着重理解性,另外肖秀荣老师的押题影响了一批考生的考研政治;英语整体难度没有很大的提高,只有小分值题难度增加了,总体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难;数学一难度基本不变,数二和数三难度有提升,更多注重定义和基本定理的运用。


虽然国家一直在表示会扩招研究生,的确很多学校近几年都在扩招,研究生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但是扩招的增长率远远比不上考生报考的增长率,并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推免的数据情况,这几年推免的比例越来越大了,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扩招的名额一半都给了推免。
当然了很多学校已经在调整这个问题,除了少部分比较“傲娇”的985院校,大部分学校的推免比例都已经降到了50%以下,教育部也在持续推进这项规定,所以将来统考录取的比例也会随之增长,但是目前变化不大。
因此,即使今年国家线上涨也不会上涨太多,预计波动幅度在5分左右。

总体来说,考虑了上述的客观因素后,我们2020年的考研党在初试的时候到底应该考多少分才能进复试呢?
在国家线划定之后,至少要高出20分,才能进复试!


因为,各大高校都是“择优录取”,一般都会根据当年考生的分数情况作为划初试线的依据。

大家可以根据2019年的国家线数据对照自己估算的分数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复习准备了。


历年分数线一览

国家线会降嘛 预测一下

国家线会降嘛 预测一下

总结

大家要做好国家线上涨的准备,因为今年报考人数相比去年又暴涨了50万,考研录取人数虽然也在上涨但是速度完全追不上报考人数,供给完全跟不上需求,所以为了进一步筛选考生,可能会上调国家线。
其实每年考研之后都会有很多同学反映今年考研很难,这样的情况年年有发生,但是如果关注过国家线的同学会发现,国家线很少会下降,下降的几率非常小,反而国家线一直呈现一个上涨的趋势。虽然今年大家都说难,但是题难不一定结果就会很差哦!



更多备考信息与资料请关注VX:中南录考研

国家线会降嘛 预测一下

>>>中南录考研编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