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不到,只想考公务员,工作只求稳定的我,错了吗?

“我现在只想稳定,不想折腾了,工作上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别来烦我就行,我这个年纪,哪还折腾的动?”

在相邻城市工作,今年才28岁的大学室友秦肖和我这样说道。

谈及工作生活时,年纪不大,但是语气一直很“成熟”的秦肖显得很是佛系,所以大家也都叫他老秦。

但是老秦最近有点苦恼,因为“佛系”生活的他好像与有点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30岁不到,只想考公务员,工作只求稳定的我,错了吗?

01

2014年,我从一所普通的211大学毕业,老秦是我的室友,毕业后我去了北京,当起了一个北漂。而老秦回了老家,天津。

因为两个人离得并不远,关系也不错,所以经常会聚在一起,聊一聊生活和工作。

在大学的时候,老秦就比我们要显得佛系。我们热衷于参加各种大学活动,而老秦喜欢一个人在宿舍默默捣鼓他的计算机。

工作以后,这点就更加明显了。

老秦家境殷实,刚毕业的他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天津买了房,入职了本地的一家私企。每次我两吃饭,老秦就跟我说:他一定要考上公务员,因为觉得现在的工作还是不够稳定。

但是最近“佛系”的他却有了烦恼,经理觉得年纪轻轻的他不应该这么佛系,计划着让他换个部门,多学习学习。但是老秦这个人最怕变化,也怕麻烦。委婉的和经理提了自己不想换部门的想法,没想到被经理骂了个狗血淋头。

老秦和我吃饭时,郁闷的说到:“我现在只想稳定,不想折腾了,工作上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别来烦我就行,我这个年纪,哪还折腾得动?我这个想法错了吗?”


30岁不到,只想考公务员,工作只求稳定的我,错了吗?

02

不止老秦,我身边有很多同学,三十岁不到,已经多多少少变得“佛系”了。越来越不喜欢社交,讨厌变化,也慢慢喜欢一个人独处。

但他们大都有一个前提,基本已经衣食无忧。

最近看到一个理论叫做: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觉得多少能解释这种现象。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需要由基础到高级,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 生理的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是人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
  • 安全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比方说为什么一定要买房,要稳定工作,要买保险等。
  •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例子: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 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30岁不到,只想考公务员,工作只求稳定的我,错了吗?

而且,需求层次越低,人改变的力量就越大,随着需求层次的向上,改变的动力就越小。

为什么人在沙漠遇险,为了生存下去,连自己的尿都能喝,但正常生活中有谁喝尿的。因为在沙漠的时候,获得水源,活下去这个需求,远比自尊来的重要。

而很多佛系青年,衣食无忧,他们已经脱离了基础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没了生存的紧迫感,生活自然有了更多的选择。

有的喜欢思考人生的意义,有的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有的用业余时间捣鼓自己的小爱好,其实这些都是在实现自己的更高层次需求。

家境不好,努力奋斗,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这值得鼓励。

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培养亲情友情上,或者是个人爱好上,佛系生活,这也没有错。

生活本就没有高下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更重要。


30岁不到,只想考公务员,工作只求稳定的我,错了吗?

03

“年轻人不该奋斗吗?该!”

“年轻人佛系生活有错吗?没有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活这本书,自然每个人读出来的理解也不一样。

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要鼓励奋斗,鼓励学习?

因为生活永远不是孤立看待的。举一个最极端的逻辑:

如果所有的年轻人在脱离了温饱以后,都变成了佛系青年,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停止进步,因为没有人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科学,创造新技术。

社会停止进步会怎么样?会被其他的国家侵略,控制。看看解放前的清政府,就知道社会停止进步的后果是什么。

而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当整个国家落后挨打的时候,个人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也一定得不到保障,可以参考现在的伊拉克。

真实的生活当然没有这么极端,但我们从最近的华为芯片断供事件就可以看出来,受制于人并不好受。

回归到普通人的工作生活,

佛系生活当然没有错,但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没有应对工作生活风险的能力,今天可以佛系生活,不代表永远可以佛系生活。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不是放弃哪个,而是找到它们的平衡点。去上班不叫工作,拥有找到下一份合格工作的能力,才是。

我是@工作生活Plus,欢迎关注我,分享不一样的职场逻辑,一起向上。


30岁不到,只想考公务员,工作只求稳定的我,错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