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當我們回望起抗美援朝戰爭這段歷史時,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場以弱勝強的鬥爭。

軍隊裝備、後勤補給都無疑處於極端劣勢的新中國,能夠憑藉的就是正義對陣非正義的堅定信念,用公理反抗霸權主義的勇氣。

但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種種艱難,也是一段不能被後人遺忘的經歷。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戰地記者魏巍筆下“最可愛的人”

1950年11月,朝鮮半島這個最寒冷的冬天,氣溫曾一度驟降到零下40度。在志願軍的一處臨時搭建的防空掩體洞內,裡面的積雪已經厚到了膝蓋的位置,冰冷刺骨的寒風時不時地向洞裡吹去。而這樣的場地就是志願軍戰士為了隱蔽行軍以及防止美軍的飛機搜尋,相互依偎在一起取暖的地方。

“一名志願軍戰士正在吃著炒麵,但是由於炒麵太乾難以下嚥,他就隨手抓起了地面上一把雪塞進嘴裡,拌著炒麵嚥了下去。”

這一幕被跟隨志願軍入朝的戰地記者及文學作家魏巍看到,便走上前去問:“你不覺得苦嗎?”

在魏巍的筆下記錄了這名志願軍戰士的回答:

“我們就想要這麼大個東西,銅子兒大小的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到那時,我們把它佩戴在胸脯上,返回咱們的祖國去。”

對於每一位志願軍戰士而言,身後不遠處就是家國,敵人已經把槍口瞄準了自己家門口,如果守不住防線,就會國破家亡。

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正是抱著這種樸素而崇高的精神,才打碎了“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叫囂的所謂“聖誕節前結束戰鬥”的美夢。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人民日報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慘烈的長津湖戰役打響

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的血腥,是美軍戰鬥序列中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最為兇悍的一支部隊,正是以這支部隊為主力實施的“仁川登陸”改變了整個朝鮮半島的戰局。

1950年11月25日,美軍陸戰一師踏進了志願軍在長津湖設下的埋伏圈。11月27日,長津湖戰役正式打響時,志願軍就已將這支美軍王牌部隊分割成數支小股部隊,並團團包圍住。

設伏在長津湖地區的是志願軍第九兵團的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的共15萬戰士,為了落實指揮部下達的“圍殲敵人”指示,他們已經在極寒的冰天雪地裡埋伏了六天六夜。只要美軍的火力稍弱一點,戰場上就會響起了志願軍吹起的衝鋒號,志願軍戰士和數不清的手榴彈像潮水一般,向美軍陣地四周湧來。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長津湖戰役作戰圖

在與志願軍經過一夜的激戰之後,從不言敗的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心裡已經很清楚:“再想繼續向前推進,是毫無可能的了。”

天剛微微亮的時候,美軍就調來飛機向志願軍的陣地進行一遍又一遍地轟炸,甚至連地面上的積雪都被轟幹了。到了晚上,志願軍利用夜間優勢,雙方在槍支都被零下30多度的低溫凍的拉不開栓的情況下,開始短兵刺刀相接,如同在松骨峰戰役中一樣的慘烈肉搏戰,在東線的長津湖湖畔再次上演。

11月29日,麥克阿瑟公開承認:

“指望在聖誕節之前結束戰爭是不可能的了。”

於是下令美軍東、西線部隊全面撤退,一向以“鬥志頑強”著稱的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第一次流露出了膽怯的跡象。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被凍死的戰士

水門橋全連伏擊戰士被凍死

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的東、西線部隊在整個撤退的過程中,一直在和圍堵的志願軍拼死奮戰,以求能夠殺出一條血路,直到撤退到水門橋。

水門橋是美軍撤出長津湖地區的必經之路,因建有一座水力發電站而得名,而橋下就是萬丈深淵,周圍也沒有任何可以繞行的道路。為了阻止敵軍南逃,志願軍已經提前對水門橋實施了兩次爆破,但美軍還是依靠自己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和空中援助優勢,都在24小時之內對於橋樑的破壞處進行了修復。

12月6日,當美國海軍陸戰一師駕駛著眾多的汽車和坦克,艱難的撤退到水門橋時,眼前的景象徹底讓他們傻了眼。志願軍已經對橋樑進行了第三次爆破,水門橋的橋身以及基座都被炸燬。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志願軍怎麼也無法想到,僅僅在48小時之內,美軍就通過駐紮在日本的基地連夜製出了橋樑鋼架,並在第二天清晨就空降送到了戰場,得以讓美軍的全部車隊和剩餘的士兵通過水門橋,安全撤離出長津湖地區。

既然水門橋對於攔截敵軍十分的重要,那麼在美軍將近48小時的搭橋時間內,卻沒有受到志願軍的任何阻擊,備受人們的質疑。

然而事實上,志願軍第九兵團20軍58師某連的戰士早就伏守在了水門橋附近的冰雪當中。但是,他們還沒有等到向敵人發起衝鋒的那一刻,就已經全部凍死在冰天雪地中。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中國人民志願軍

志願軍戰士凍死前,臨終留言讓彭德懷淚流滿面

在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戰士被凍死的事件也是時常發生的事。進入十二月份,朝鮮半島的夜間最低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40度,即便像美軍陸戰一師那樣武裝到牙齒的部隊,也是出現了將近7000人的凍傷。

而在僅僅穿著單衣單褲、且缺穿少糧,後勤難以保障的情況下,無論是哪一個因受凍而犧牲的戰士,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仍然保持著伏擊敵人的姿勢。

早在11月28日,志願軍第20軍59師177團6連全連125名戰士就出現了全部被凍死的事件。在長津湖戰役結束之後,打掃戰場的志願軍在一個名叫宋阿毛烈士的口袋裡發現了一張紙條,成了他的臨終絕筆: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李奇微

這張紙條被送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時,總司令彭德懷瞬間老淚縱橫,過了很久才喃喃地說道:

“第一線部隊的艱苦甚至超過了長征時期,傷亡了那麼多的戰士,他們為誰犧牲,他們為誰流血,戰士們死的、傷的、餓死的、凍死的,這些還都是年輕可愛的娃娃呀。”

志願軍戰士們臨終前表達得十分樸實,“為了祖國和親人,為了崇高的榮譽”,而在彭德懷的心裡,除了感懷,更多的或許是心痛。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圖

“後勤補給線”對於戰爭的重要性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戰爭,戰爭的勝敗與否都與“後勤補給”有著很大的關聯。朝鮮戰爭爆發剛開始的時間,美國就派出美軍駐紮在日本的遠東空軍擊潰了朝鮮人民軍的後勤供給系統。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參加作戰後,遭遇到的最大困難也正是“聯合國軍”空軍施加的嚴重殺傷與威脅。

麥克阿瑟篤信一條戰爭原則:

“戰爭歷史證明,一支軍隊被殲滅,十次有九次是因為補給線被切斷。”

因此,美軍除了在戰鬥中的肆虐無忌,對於志願軍後方的後勤運輸線路更是予以全天候的轟炸破壞。

李奇微通過對志願軍的所有戰鬥細節進行研究,他發現志願軍的每次攻勢開展到第七八天時,就會自動停止。由此李奇微作出判斷:“志願軍攜帶的糧彈儲備只夠八天”,這被他稱為“星期攻勢”。

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志願軍雖然給予了敵人極大的殺傷,挫敗了美軍企圖在側後登陸的計劃,但由於後勤供給的嚴重困難,卻最終未能取得預想中的圓滿勝利。

至此,抗美援朝戰爭又開始陷入了僵持階段。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長津湖戰役作戰圖

志願軍用生命鑄造後勤補給線

一方面進行戰略陣地防禦,另一方面雙方高層在談判桌上口水交鋒。戰場上的這種僵持,比拼的不僅是鋼鐵般的毅力,更是後勤補給的供應。

而毫無空中優勢,困難重重的志願軍最終還是以“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為後勤保障,抵禦住了敵人的數次進攻。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凝聚了志願軍的多少奉獻和犧牲,他們傾盡所能,從前期的增加物資車輛、總結防空運輸經驗,到增調鐵道兵部隊入朝搶修鐵路,再到專門成立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後勤戰役。

1951年7月下旬至9月初,中美雙方在停戰談判桌上的唇槍舌戰正在上演,朝鮮北方卻發生了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志願軍的運輸補給線遭受了嚴重破壞,損失了大量糧食物資。導致一線作戰部隊的存糧僅能維持三到六天,個別部隊甚至出現了斷糧的情況。

在志願軍最艱難的時刻,已經升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命令部隊:

“在此談判期間,應採取行動,以充分發揮空中威力,取得最大的效果,來打擊朝鮮任何地方的敵人。”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志願軍戰士

8月18日,“聯合國軍”調集地面部隊發動夏季攻勢,美國空軍傾巢而出,意圖給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造成徹底毀滅性的打擊。

李奇微計劃用90天的時間徹底摧毀志願軍的後勤路線,美軍飛機對朝鮮北部的鐵路、公路和橋樑晝夜不停地轟炸。而清川江大橋這條被稱為志願軍的後勤生命線,僅在一個月內就被美軍炸燬十幾次。

針對敵機的大舉來襲,中國人民志願軍一邊奮起反擊,一邊組織人員搶時間,趕進度,始終保證了清川江大橋的順暢通車。當我們追憶清川江大橋那條鋼鐵運輸線上一個個奇蹟的時候,志願軍身上的那種比鋼鐵還堅強的精神,才是真正“打不垮,炸不爛”的。

1952年,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在記者招待會上,作出了無可奈何的承認:

“雖然聯軍的空軍和海軍盡了一切力量,企圖阻斷志願軍的後勤供應,然而志願軍仍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運到前線,創造了驚人的奇蹟。”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戰,戰士在冰雪裡肉搏,致敬

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

寫在最後

1953年7月3日,為了痛擊南朝鮮(韓國)李承晚集團的反撲叫囂,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金城戰役,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軍四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進攻作戰。

此時的志願軍前線的糧食可供作戰部隊食用八個月,彈藥儲備更是達到了12.3萬餘噸。有了這樣充足的後勤保障,金城戰役勝利凱旋已成定局,此次戰役也就成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拼殺。

1953年7月27日,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終於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簽下了《朝鮮停戰協定》,一向自恃強大的美軍不得不吞下了自建軍以來首次戰場失敗的苦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