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上市插曲:向天弘基金收45億技術服務費引股東質疑

新爭議,舊矛盾?


螞蟻集團上市插曲:向天弘基金收45億技術服務費引股東質疑

作者 | 徐明輝、吳婷婷

來源 | 券業觀察

從螞蟻集團官宣上市計劃開始,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這不光是一部諸多億萬富豪誕生記,還有望取代沙特阿美的290億美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IPO項目。

翻看螞蟻集團遞交的近500頁A股招股書申報稿,關於子公司天弘基金的描述多達28處。


券業觀察也注意到,招股書在風險提示中提到,螞蟻集團2014年至2019年間向控股子公司天弘基金收取了45.77億元技術服務費,還引起來小股東的質疑。


這起天弘基金45億技術服務費股東質疑對螞蟻集團上市影響幾何?

45億服務費遭小股東質疑

螞蟻集團持有天弘基金51%股權,是天弘基金的控股股東。支付寶的餘額寶項目就是二者於2013年合作推出的,天弘基金為餘額寶的基金管理人。

餘額寶是螞蟻集團的“成名作”之一,成立當年其資產規模便榮登國內基金榜首,讓那句“要去改變銀行”似乎也多了些想象空間。截至今年6月30日,餘額寶規模為1.22萬億元,仍佔螞蟻集團平臺資產管理規模的很大一部分。

不過,天弘基金似乎給螞蟻集團的上市之路增添了些許風險因素。

招股書在“風險提示”中披露,8月15日,天弘基金第四大股東“蕪湖高新”向螞蟻集團發函,就其2014年至2019年間向天弘基金收取45.77億元技術服務費的合理性提出質疑,並要求螞蟻集團、天弘基金等於8月30日前達成解決方案。

同時,招股書還指出可能會有股東通過法律程序或向監管機構投訴等方法公開此質疑。

螞蟻集團上市插曲:向天弘基金收45億技術服務費引股東質疑


螞蟻集團在招股書中明確指出了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的技術服務,比如客戶觸達、智能商業決策、技術基礎框架等,以保障金融機構在螞蟻集團平臺為客戶提供服務和產品。

而包括天弘基金在內金融機構則基於在螞蟻集團平臺促成的資產管理規模、成交量以及約定的費率等,向其支付技術服務費。

螞蟻集團上市插曲:向天弘基金收45億技術服務費引股東質疑


那麼,天弘基金向螞蟻集團支付的45.77億技術服務費為何會引來股東質疑?

券業觀察致電蕪湖高新,對方表示“不方便透露”。天弘基金品牌部相關負責人稱,“以螞蟻集團的回覆為準,天弘基金不方便回答。”

一位基金公司中層告訴券業觀察,不同平臺的技術服務費率不同,小平臺會依據基金公司的知名度、產品的收益率來確定技術服務費;大平臺的技術服務費率一般在千分之一左右,貨幣基金的費率則要更低些。


螞蟻集團作為天弘基金的控股股東收取45.77億元技術服務費,這筆關聯交易的價格是否公允?螞蟻金服、天弘基金將如何與蕪湖高新協商處理此事?


券業觀察致電螞蟻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處於緘默期,以招股書內容為準。”

蕪湖高新如此關注45.77億元技術服務費也並非沒有道理,畢竟天弘基金的業績將直接影響到股東權益。

要知道,2014年到2019年期間天弘基金的淨利潤分別為6.32億元、11.25億元、15.34億元、26.5億元、30.69億元、22.14億元。

以天弘基金第三大股東君正集團為例。君正集團2019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天弘基金實現淨利潤22.14億元,公司持有其15.6%股份,按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為3.45億元。


曾與多家金融機構,因技術服務費鬧“分手”

從“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到“螞蟻科技集團”,螞蟻集團不停向外界傳遞“我們是科技公司”的信號,提供技術服務已經成其主要營收來源之一。

螞蟻集團招股書申報稿披露,2020年1-6月,公司數字金融科技平臺佔總營收比重超6成,數字金融科技平臺絕大部分收入又來自向合作金融機構收取的技術服務費。此外,IPO募集資金主要投向之一也是技術研發。

螞蟻集團上市插曲:向天弘基金收45億技術服務費引股東質疑


然而,關於技術服務費問題,早先也有一些客戶與螞蟻集團出現過分歧。


2015年,易方達基金、興業全球基金等近十家基金公司公告稱,暫停與支付寶部分業務合作。

多家媒體報道稱,“分手”原因或與支付寶收取技術服務費有關。當年初,支付寶提出在餘額寶所屬的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業務上,向基金公司按流量收取技術服務費。基金公司方面認為這種方式收費過高,甚至會導致該業務虧損。

當時有與支付寶暫停合作的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向《今日早報》表示,一般第三方支付公司對於權益類基金向基金公司收取的服務費是千分之三左右;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的利潤本就微薄,一般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基本不收服務費。

而在這場“分手”事件之前,天弘基金也剛就技術服務費問題和螞蟻集團進行了一番“切磋”。

新爭議與多年前舊矛盾有關?

當年支付寶引入天弘基金在業內產生不小的轟動,不僅將支付寶推向一個新高度,連年虧損的天弘基金也依靠合作扭虧為盈。

因為天弘基金,螞蟻集團與其他股東也並非第一次有衝突。

2004年,天弘基金在天津正式成立。螞蟻集團入股前,其前三大股東依次為天津信託、君正集團、蕪湖高新。


從2004年到2012年,天弘基金僅有2007年和2009年盈利,其餘7年均虧損。


2013年,天弘基金“攜手”螞蟻集團推出餘額寶。餘額寶爆火,資產規模很快便升至行業第一,天弘基金也迎來人生大轉折,淨利潤扭虧為盈並開啟節節高升模式。

同年,螞蟻集團、天弘基金員工持股平臺及天津信託、君正集團(601216.SH)、蕪湖高新,拋出增資方案,螞蟻集團擬入股天弘基金。

相關方案於2014年5月28日獲證監會核准;次月,螞蟻集團便全額繳付增資款。

增資擴股若順利完成,螞蟻集團將取代天津信託成為天弘基金控股股東,持股比列約51%;天津信託、君正集團、蕪湖高新股權被大幅稀釋,依次為天弘基金第二到第四大股東。

這個時候的天弘基金已經實現盈利,僅2014年上半年,天弘基金的歸母淨利潤就高達2.79億元,遠超過去7年的虧損總額,那麼新老股東如何分配未分配利潤?幾方各有各的說辭,甚至各有各的書證,一時間誰也不肯讓步。股東大會、協商溝通會等一輪又一輪,均未達成一致意見。

2014年底,螞蟻集團還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遞交仲裁申請,要求君正集團向天弘基金繳納出資額及逾期付款利息。

直到2015年2月,在天津市政府引導下,天弘基金新老股東之間才達成和解。據《財經》報道,當時除了就利潤分配問題進行調節,還確定了支付寶向天弘基金收取的技術服務費費率由0.08%降至0.01%。

經過幾年的發展,天弘基金無論資產規模還是盈利能力均躍居行業前列。截至2020年6月30日,天弘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44萬億元。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天弘基金的淨利潤均為行業第一。

螞蟻集團上市插曲:向天弘基金收45億技術服務費引股東質疑

天弘基金歷年淨利潤 圖片來源:企業預警通


外界以為,新老股東已經放下陳見,攜手並進。不料,在螞蟻集團的《招股書》中,讓外界再次看到雙方的分歧,離把酒言歡還遠。

對於螞蟻集團向天弘基金收取的45億技術服務費,引來天弘基金其他股東的質疑,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