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男籃教練的事情,還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9月8日,中國隊被尼日利亞擊敗,結束了“猜中開頭,卻沒猜中結尾”的2019男籃世界盃之旅。自從對陣波蘭,最後時刻“翻車”以來,對主教練和一些球員的批評鋪天蓋地,當然,大家只是對男籃抽到的上上籤期望太大,導致落差太大,短時間內需要尋找一個宣洩的出口,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吧。

但風浪過後,總要繼續前進,奧運直通車沒趕上,自然把僅有的希望寄託於“加班車”——2020年的奧運附加賽。但附加賽的競爭,不是一般的大,對中國隊來說,上車的希望仍十分渺茫。

換男籃教練的事情,還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2020年東京奧運,男籃共設12個名額(此處響起聖鬥士的BGM)。本次世界盃產生7個直通名額,加上東道主1個VIP名額,還剩下4個名額通過附加賽產生。參加附加賽的是哪些國家呢?世界盃上沒拿到直通車票的,但成績最好的16支球隊+歐美非亞各邀請2支,共24支球隊爭奪剩餘的4張票。要想從中脫穎而出,中國隊的小宇宙不突破“第7感”,是肯定沒戲的。

話說回來,這次世界盃,大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主教練李楠(“最佳第六人”周魔王就不多說了),下課?可是,進一步想想,李楠如果下課了,明年附加賽怎麼辦,臨陣換帥,變數太大了。何況一時間,找誰換呢?假設有這麼一個人選,他不但要有扭轉乾坤的能力,而且短時間內要在球員中建立信任,把一盤五花肉片擰成一個完整的東坡肘子,太難了……

換男籃教練的事情,還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為了附加賽,姚明必須支持李楠,信任李楠,以阿聯為核心,凝聚大家,背水一戰。即使換帥,也是打完附加賽之後的事情了。附加賽不是一定要拿到那4個名額(坦白而言,基本不可能),而是要打出男籃的血性,打出知恥而後勇的場面。正如《老人與海》裡那句,“It is what a man must do”。

姚明對籃球的改革是有成效的,CBA的賽制、賽風等等各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只是前路仍然長遠。

換男籃教練的事情,還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