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上市 企鵝開懷

蔣光祥 財經專欄作家

出乎很多人意料,螞蟻上市之“喜”,最大的 “漲”聲來自“企鵝”騰訊。

螞蟻即將登陸科創板之際,10月27—29日,騰訊控股連漲三天,屢創歷史新高。其中,10月28日騰訊股價首次突破600港元大關,10月29日收盤達605港元,三天市值飆升約4200億港元后,騰訊總市值首次突破5.8萬億港元(約人民幣5萬億元),使騰訊股價今年累計漲幅高達60%左右。很多股民笑稱,螞蟻的“死對頭”騰訊,反而成了最強螞蟻概念股。

玩笑歸玩笑。騰訊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強螞蟻概念股,還是與螞蟻集團對於互聯網科技平臺估值的一再大幅提升有關。螞蟻在本次A+H上市之前估值就有幾次飆升,最終68.88元的定價究竟是否合理,市場說了算。

從網上發行情況來看,得到了機構投資者和廣大股民的熱情參與,除去螞蟻戰略配售基金的60億元之外,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約516萬戶,創下科創板新高,申購金額為19.05萬億元左右,刷新A股有史以來最高紀錄。這就是機構、股民用腳投票後的結果。

從螞蟻目前的幾大盈利點來看,騰訊真要發力追趕起來,效果也不遑多讓。

事實上,騰訊一直在低調佈局。同為微貸科技平臺,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各有千秋;同為理財科技平臺,騰訊的理財通與螞蟻的餘額寶、財富平臺相比,暫時還有不小差距;同為保險科技平臺,騰訊暫時還拿不出相互寶級別的產品。

但是,騰訊的金融科技業務在騰訊整體營收中佔比持續提升,藉助微信這個全民社交利器,擁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這一點是肯定的。為此,資本市場亦對騰訊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價值做了重新評估。

在當前各大互聯網科技平臺的金融業務佈局中,螞蟻手握最多、最全的金融牌照,主要有支付牌照、網絡小貸、銀行、保險、券商、基金、金融資產交易所等。因而,其目前2.1萬億元的總市值與對應的市盈率,倒也不是憑空出世。尤其是螞蟻所擁有的強大數據能力,是其生產力變化的核心體現。

作為“香港過去十年最好的股票”,騰訊總是能在一個業務增長趨緩時找到下一個增長動能。例如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騰訊密集入股永輝、唯品會、步步高等企業,與阿里在新零售領域展開正面廝殺。金融領域,即便是低調到刻意,金融新巨頭的氣場還是嶄露頭角。從微信支付入手,騰訊的金融科技服務已經延伸至財富管理、小微貸款及保險領域。

騰訊是中國科技行業殘酷競爭中最終活下來的寡頭,用一系列產品改變了數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難得的是,騰訊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接受自己被批評、品鑑、評論。以微信這一全民社交工具為例,當日活躍用戶超過10億,產品的每個細節都在放大鏡下。微信生態鏈當中的用戶、商家、自媒體人的聲音都在影響其每一次更新。

螞蟻有其執著與狡黠,企鵝有其長情與創新,估值都由市場真金白銀堆出來,自然有其合理性。留給我們的最大困惑可能是,去何處尋找未來的螞蟻與企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