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編輯眼中的“優秀作者”

不久前,一本蹉跎了很久的書,終於下廠付印了。說來奇怪,之前編了那麼多名家的書,編完也就完了。唯獨這本書,心裡一直難以平靜,或者是“耿耿於懷”,姑且借文字澆心中塊壘吧!

手記:編輯眼中的“優秀作者”

原來的題目很大氣,也很玄乎,將姓氏與圖騰聯繫在一起,而且書中還用了某“全息生命學者”畫的姓氏圖騰圖片,還對圖騰圖片進行了更加玄乎的解說,使整本書鬼氣十足。作者在我們這裡已經出了好幾本書,有兩本關於《百家姓》的書,內容摘自網絡,另一本是作者的個人詩集,頗有下里巴人之風,縱張打油重生,亦難掩其鋒芒。

手記:編輯眼中的“優秀作者”

作者是孔孟之鄉一位級別頗高的官員,為避免麻煩,姑且以“領導”稱之吧。最初拿到稿子時,我心裡是相當排斥的,尤其是對其中所引述(摘抄或者剽竊)的姓氏圖騰圖片和文字解讀,感覺簡直是胡說八道,怎奈人微言輕,找部門主任說明情況,主任以各種理由論證了其圖片和文字的合理性,只是要求領導取得圖片作者即那位“全息生命學者”的授權。而領導對自己的稿子相當滿意,即使在後來我當面“請教”時,仍對圖騰文字進行了相當“嚴密”而一本正經的說明。萬幸的是,後來在網上發現了那位“全息生命學者”針對自己所繪姓氏圖騰圖片被剽竊一事而狀告多家出版社的“典型案件”,準備以此向部門主任彙報時,領導那邊傳來“好消息”,說託關係跟那位“大師”“聯繫上了”,但沒能見著面,還在進一步溝通,突然感覺領導人脈著實深厚,也對稿子的質量感到了彷徨和無奈。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大師”同意書裡用圖片,但要求支付人民幣三十萬元。領導權衡之後,決定放棄,於是刪去了原先鬼氣十足的圖片和文字,並對書名作了改動,使整本書好歹算回到了現實世界,並經過一遍遍痛苦的編校,有驚無險地通過了審讀和決審。

領導對自己的書稿頗為上心。僅據我所知,在排版公司盯著改稿就有兩次,而且“現場辦公”,頗為瀟灑,將要增加或替換的內容信筆寫在書稿上交排版人員辨認、修改,並在改後要求單獨出清樣帶走;閒暇之時,領導會翻閱手頭上的書稿清樣,見有需要調整處會標註然後拍照傳排版,但不告訴責編,以至於我們返稿後再拿到清樣時,會發現稿子裡莫名其妙多了很多錯別字。

手記:編輯眼中的“優秀作者”

領導學術水平見仁見智,但拉關係的能力頗為強悍。簡簡單單的書稿組建了陣容龐大、實力雄厚的編委會,並有四位前高德劭的前輩學者為其題詞、作序,若忽略正文,這本書儼然其圈內同好的閤家歡。

領導拉關係的能力,也體現在其經濟實力的雄厚上。書為下廠,即已有了2000冊的訂書(該書起印10000冊)。感慨之餘,更對自己的職業價值產生了懷疑:這2000冊是在書未面世時賣出去的,靠的不是內容而是領導的面子、關係,就是說這2000本的銷量與編輯的工作無關。悲憤之餘,不僅想到:這TM還要編輯幹嘛呢?還好同事一句話挽救了“掉進坑裡”(部門主任語)的我:編輯的價值在於剩餘的那些書能夠賣出去,也在於那2000冊書不至於被退回……想想,也只好以此自我安慰了。

職業生涯中,這或許是很特殊的一本書。

手記:編輯眼中的“優秀作者”

其實,領導在其本職工作中,政績還是蠻突出的,特此說明。(這也是其能夠和傳統文化教育領域眾多前輩交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