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全文4400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哈嘍,我是婷小胖,今天來與你聊聊平衡態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打破平衡,又努力維持平衡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一、全因模型

最近在公司裡給業務員做宣講,結果講著講著忘詞了,頓時渾身冒汗,緊張的不行,好在深吸了一口氣之後,想起了接下來要說的話,所以最終演講表現的也還及格。

但是我在覆盤的時候,想通了一個道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以為我們是在追求“好”的東西,其實卻是在努力維持平衡。

就比如拿演講這件事來說,我以為我是想要把演講做到最好,其實到了臺上才發現,自己其實只是想把演講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所以,演講一出問題了,平衡被打破,我就慌的不行,努力想要維持平衡。

就比如小胖之所以要寫文,看上去似乎是追求“好”,為了變得更好,但其實寫文的目的確實是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目的,恰恰是為了維持生活的平衡,讓自己繼續待在自己的理想世界裡。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比如我們從學校畢業,走向社會,那我們要努力優化簡歷,進行面試,從而找到更合適的工作,這樣的行為看上去是在追求“好”。

但你仔細思考一下,是不是我們由於年齡的成長,現有的學生狀態的平衡被打破了,我們掉到了社會里去了,學生狀態也回不來了,但我們眼前有一個關於社會的平衡,那其實我們所做的簡歷優化、面試優化只是為了在學生的平衡狀態被打破之後,努力讓自己再回到另一個平衡狀態:社會人狀態。

其實我們所做的所有努力,看上去是在追求“好”的東西,其實只是現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努力的目的其實是在維持平衡。

這其實就是《人的全景》這本書裡提到的全因模型。

所謂全因模型,就是指人的所有行為都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就是努力在維持平衡。

那請你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努力維持平衡呢?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二、我們為什麼要努力維持平衡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總是會失去平衡。

那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失去平衡呢?因為我們總愛比較

在心理學裡,提到過一個概念,叫做共生效應

具體是指一定的參照群體中的人們,在從事日常的勞動、工作和學習時,受到群體中成員的智慧、能力及以往的勞動成果的影響,在思維上獲得啟發,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現象。

我們可以從植物的角度來看看,大自然中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會長得矮小、單調、且沒有生命力。而當很多植物一起生長時,個個長的高大、枝繁葉茂、充滿活力,這就是在受共生效應所影響。

植物之間為了不輸給對方,會競爭比誰吸收的水分和養分多,比誰長得快、長得高大,比誰生命力更頑強,你今天長了1cm,那我也一定要長1cm。

所以,這個效應也延續到了我們身上,讓我們變得愛比較,從而總是會失去平衡,那失去平衡,自然就要努力維持平衡了。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舉個例子

在小時候,如果有一天,你看到別人父母給小孩買了一塊糖果,但是自己手裡沒有,那你很可能就會嚷嚷著叫喚父母去給你買糖,如果不買,你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鬧騰。

因為,我們不自覺的去進行了比較,看到別人的小孩有糖果,那自己也一定要有才行,這樣才和

別人差不多,也就是再次恢復到了平衡狀態。

讀書了,本來自己用不用手機也無所謂,自己也不是那麼想用手機,但是某一天看見別人在用一款高性價比的神機,好像身體哪裡的開關被打開了一樣,接著就想盡辦法也要給自己配備上一臺這樣的神機。

其實也就是我們愛比較,一比較,現有的平衡就被打破了,需要一臺手機來彌補,所以,我們也會嘗試努力去給自己配置一臺手機來重新維持平衡。

步入社會、入職了一家公司,看到自己的同事整天都和領導待在一起,進行交流、送禮,一比較,自己好像啥都沒做,那其實現在的平衡就被打破了,需要自己更多的去送禮、交流,從而去維持好平衡。

你看,維持平衡這件事,我們總是會去做的,但如果你不做出一些改變,總是以特別普通的方法去維持平衡,到最後,你維持的那個平衡可能是會毀掉你的平衡,而並不是優質的平衡。

比如就拿送禮來說,別人是悄無聲息的送禮,你如果也去送禮,那就陷入到了一邊送禮,一邊工作的平衡裡,這肯定是不利於你長期的發展。

那其實,找到優質平衡的方法真的很重要,接下來,小胖就與你分享如何找到更好的平衡,並去維持好。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三、如何找到更優質的平衡,並去維持好?

1.成長四益

《人的全景》這本書裡提到了一個特別好用的方法,叫做成長四益。

這四益分別是指:開卷有益、出門有益、開口有益、交流有益。

1)開卷有益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開卷有益是指啥呢?就是讓我們多讀書,多讀書就能夠更好的維持平衡。

你可能有點懵,多讀書為什麼就能夠更好的維持平衡呢?

我們先來明確一件事,我們之所以會維持平衡,是因為我們的比較總是會讓我們失衡,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才能夠維持好平衡,但其實一個好的平衡是要向前看的,如果你維持的平衡還是老樣子,不合理,那算不上一個好的平衡。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舉個例子,就拿職場的送禮這件事來說,你看到別人在不斷的給領導送禮,看得你也想送了,如果你也去送禮,那確實又維持到你送禮,我也送禮的這個平衡裡了,但這是一個好平衡嗎?這是一個差勁的平衡,對我們自己是不利的,以後光想著去送禮了。

書讀的越多,懂的東西就越多,越能夠看透事情的本質,當我們能夠多讀書,就很可能會發現新的維持平衡方式。

就拿送禮這件事來說,其實,送禮的本質是想拉近與領導之間的關係,從而取得更多資源,給自己創造更多可能,那其實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給自己創造資源,再倒推一下,給自己創造資源不一定要送禮把,可以多和領導溝通,更加努力工作。

一段時間之後,相比於那些送禮的人來說,你同樣還是可以在領導那爭取到一定的資源,所以說你還是努力維持好了平衡,但這卻是一個新的、優質的平衡,在這個平衡裡,你會通過不斷努力工作並與領導常溝通的方式去行動。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2)出門有益

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困難,就是困在家裡萬事難;出路,就是出去走走就有路

出門有益,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學會多出去走走,才能更好的維持平衡,其實這一個點我剛開始看《人的全景》這本書時是沒想通的,多出去走走怎麼就能夠讓我更好的維持平衡呢?

結果走著走著就想通了,我在外面走了一個小時,看到了大貨車、看到了高樓大廈、看到了飛機、還去了自己之前從來沒去過的店鋪,我的感覺是:“原來我在整個世界中就是塵埃一枚呀,原來還有這種店鋪呀,我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我太渺小了”

這一走,讓我明確了一遍,自己是一個渺小的人,這個世界上總是有東西能夠超越你現有的認知,等到我下一次演講的時候,我又緊張了,但是這次我沒有奔著回到不緊張的平衡中去,而是明白自己足夠渺小,哪怕是在演講,也沒有人那麼在乎自己,自己未必要回到不緊張的平衡去,而是要往自己目的的平衡進發,自己的目的是製造一場酣暢淋漓的演講,所以,我朝著酣暢淋漓出發了,結果徹底釋放了自己,反而得到了觀眾的掌聲,這其實就是另一個更好的平衡。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3)開口有益

對人類而言,語言是治療苦惱的醫師——米蘭德

開口有益是指啥呢?開口有益就是讓我們多說話,那多說話和維持平衡有什麼關係呢?

你想想看,你是不是經常有這種情況出現在自己的身上:明明心裡想的是A,結果說出來就變成了B,這就是口是心非,口是心非的原因恰恰是因為說話說少了。

我們思考的觀點到表達觀點之間有一座橋樑的,那座橋樑的堅固程度受你說話的能力所影響,如果你說話少,那橋樑就不穩固,從思考的觀點到表達的觀點就沒法更好的傳遞,那觀點就會出現差錯。

比如你在一次公開發言上,說話說少了,總是會出現想的與說的不一樣這種情況,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獲得觀眾的認可,那觀眾的認可是一個平衡,你會努力朝那個平衡進發。

但是你說話說少了,總是會說錯話,那其實事情就會朝著另外一個平衡進發了,比如,朝著觀眾覺得你不專業的這個平衡進發,這樣的話,事情就糟糕了,這就不是一個優質平衡了。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4)交流有益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意和廉潔——富蘭克林

交流有益是指什麼?當然是指多與別人對話啦,那交流有益和維持平衡有什麼關係呢?

研發人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閉門造車”

這恰恰反應出了交流的作用,一個人的經歷是有限的,如果你不與別人交流,只待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可能確實是一個平衡,但卻不是一個優質的平衡。

如果你與別人交流,可能會發現更大的世界與更有意思的生活,那你的思維與態度都會發生變化,就有可能找到更優質的平衡!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2.渡過平衡的虛弱期

當我們從一個平衡到另一個平衡的時候,這期間會有一個虛弱期。

其實這個虛弱期,可以理解為跳出舒適區的後遺症。

舉個例子,你如今意識到了把自己維持在打遊戲,工作這樣的平衡裡是不利於自己發展的,所以嘗試做出了改變,發現閱讀這個習慣不錯,所以,嘗試從打遊戲、工作的這個平衡裡躍到閱讀、工作的這個平衡裡來。

你跳躍成功了,但會有虛弱期和後遺症,你剛開始的時候特別懷念打遊戲、工作的這個平衡,很想再回到原來的平衡裡去,那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在這裡,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渡過平衡改變的虛弱期,從而持續的留在新的優質平衡裡。

怎麼辦?空杯思維你值得擁有

啥是空杯思維?就是不去依靠過去的經驗判斷一件事,而是把自己當作什麼經驗都沒有的狀態去看待一件事。

就比如從打遊戲、工作的這個平衡狀態跳到了閱讀、工作的這個平衡狀態,你剛開始肯定會很想打遊戲,看書的時候腦袋裡也想的是平時打遊戲。

那這時你可以嘗試忘掉自己過去做了些什麼,以一張白紙的狀態去閱讀,你會發現注意力似乎一下就集中了,並且努力的去理解書本中的內容,久而久之,打遊戲這件事就真給忘掉了,虛弱期也能夠更好的的度過。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3.扳道工思維

找到更好平衡的方法也有了,打破平衡之後恢復的方法也有了,咱們還缺一個方法,也就是主動去打破平衡,從而找到新平衡的方法。

很多時候,平衡狀態可以看做一個舒適區,我們如果不去跳出現有的舒適區,打破平衡,那就沒法到更優質的平衡去了,也不存在什麼渡過虛弱期了。

那能夠讓我們打破平衡的方法是什麼呢?

《人的全景》這本書裡提到了一個特別好用的方法,叫做扳道工思維

扳道工是指鐵路上的人工Y道岔口決定火車行進方向的工人。

那扳道工思維就要求我們與扳道工一樣,主動去改變火車的行徑軌道,可以時常在現有的平衡裡問自己這幾句話:

  • “有沒有新的機會讓我去做”
  • “我是不是待在現在的平衡裡許久了”
  • “我有多久沒有接觸新事物了”

當你總是去問自己這幾句話,你就不會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了,你會不斷的接觸新的東西,從而改變軌道,也就有機會找到更好的平衡!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總結: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那這個維持平衡,其實是指我們需要不停的打破現有的平衡,然後找到一個新的優質平衡去維持它,具體可以通過這3個方法來實現:

1.成長四益

2.渡過平衡的虛弱期

3.扳道工思維

相信你一定能夠總是找到更好的平衡,努力維持它,變得越來越牛!

你以為人會一味追求“好”的東西,其實人是一直在努力維持平衡


喜歡是點贊,愛是轉發,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