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老乡话小康#

  记者从刚刚举办的2020年中国科学院留学人员联谊会“一带一路”科技论坛上了解到,今年第三季度,宁夏吴忠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2:44.5:43.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3.1亿元,增长4.5%,增速位居宁夏第一;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7亿元,增长9.1%,增速位居宁夏第二;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2.1亿元,增长3%,增速位居宁夏第二。

  “十三五”期间,吴忠市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气加油”。

吴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红寺堡东方裕兴酒庄,其“戈蕊红”金樽酒获得比利时布鲁塞尔大金奖。

  近年来,该市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现代农业提档增效。枸杞、酿酒葡萄、黄花菜、苹果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7万亩、23万亩、16万亩、19万亩。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70个23万亩。奶牛存栏24万头,规模化率达到98%。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42万头和535万只。枸杞产品先后通过“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以及欧盟、美国和日本有机认证。御马、千红裕等100余款葡萄酒先后在国际大赛上获金奖。建成中国奶业研究院,建立运行奶价协商机制,鲜奶日处理能力达5600吨。6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盐池滩羊肉”获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知名农业企业品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数量分别占宁夏的40%、45%。

吴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积工业园区内,宁夏恒丰纺织公司车间机器飞转,银梭走线,“纺“出高质量发展的图画。

  该市构建了“3+X”的工业体系,形成了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新型工业提质扩量。培育了吴忠仪表、宁夏伊利乳业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成西北首个、宁夏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探索应用场景3个,接入企业100家以上。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十三五”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55万吨,实施投资2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13个,培育自治区级绿色工厂7个,金积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市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位居宁夏前列。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54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1户。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位居宁夏第二。

吴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60家“智慧民宿”打造出闻名周边的乡村旅游品牌。

  服务业不断集聚提升,光耀美食街、龙海商业街等被评为“宁夏十大旅游特色街区”。牛家坊特色餐饮聚集区、黄河金岸旅游休闲聚集区先后被授牌为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电商销售额15亿元。在全国34个大中城市布局40家宁夏优质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实现销售额4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盐池哈巴湖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黄河大峡谷、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取得阶段性进展。培育打造“夜婡巷”、万达金街等夜间经济“打卡地”,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羊杂、牛肉面、八宝茶等特色早茶备受欢迎,“游在宁夏,吃在吴忠”越来越有美誉度和影响力。成功承办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等节会赛事,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金牌赛事”。

吴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黄河楼俯瞰湿地,白鸟翔集,风景如画。 

  吴忠市近日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实现了宁夏在此殊荣中“零”的突破。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化率达到56.3%,吴忠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全市湿地面积77万亩,有2个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工业危废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秸秆、残膜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1%、9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42%和21.5平方米。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6%。深化“放管服”改革,70%的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企业开办时间由11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去年新增市场主体19217户,总数106819户。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0.2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4亿元,同口径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6亿元,可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616元和13337元。

(宁夏日报记者 张国长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