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暴利思維:“牢記誠信去交友”,窮人從此變富翁

猶太人認為,誠信是生意場上最核心的遊戲規則,如果大家都遵守誠信,就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經營的風險和成本。人無信不利,待人要講求誠信,用誠信去交友、去做生意,才能換來真正的收益。

猶太人的暴利思維:“牢記誠信去交友”,窮人從此變富翁

誠信是什麼?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就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說,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生活在社會中,所有人都要與他人與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

商人的信譽是自己日積月累積攢起來的,西方有句諺語:銀行從不會借給從未向銀行借過錢的人。

猶太商人做生意最講誠信,他們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講誠信,用誠信去待人處事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

成功的猶太人都有著誠信的美名,所以他們只要一個簽名就能貸款幾千萬。握有這種"金筆"的猶太人,到銀行貸款不需辦理擔保、抵押手續,籤個名就行。銀行為什麼信任他們,就是因為他們在長期的商業活動中誠實可信,為自己贏得了極高的信譽度。

猶太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男孩,名叫誠信。一天,他去海邊玩,不小心被狂風巨浪吹到了一個孤島上,他不會游泳,無法脫離孤島,於是就向遠處大喊:"救命啊!救命啊!"一個小時過去了,沒人救他,兩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人來救他……整整三個小時後,終於從遠處傳來"突突突"的聲音─一隻粉紅色的快艇從遠處開來。到近處,誠信才發現駕快艇的是一個精靈似的小女孩。誠信認出來了,她是活潑可愛的快樂。誠信急忙向快樂呼救。"嗯,好吧,你坐上來。"快樂一邊說一邊把快艇靠近誠信。誠信一坐上來,快樂就開始抱怨:"你太重了,坐久了會把我的快艇壓垮的,你快下去!"誠信只好下去,快樂開著快艇走了。過了一會兒,一艘大輪船開了過來,誠信還從未見過如此豪華的輪船。一個抽著煙,坐在高檔沙發上的中年人映入了誠信的眼簾。誠信認出來了,他是高貴無比的地位。誠信連忙向地位呼救。"嗯,不行,我還要去指揮別人幹活呢,別忘了,我是有地位的!"

地位傲慢地說。誠信沒辦法,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地位開著輪船走了。過了一會兒,一艘由金子打造的豪華輪船從遠處開來,在陽光的反射下,它顯得格外刺眼,誠信只好眯著眼睛看。不用說,這就是人人皆知的財富輪船了。此時,他正悠閒地數著金幣。誠信急忙向財富呼救。財富沒理他。過了好一會兒,財富才瞥了他一眼,說:"我還急著去做生意呢!懶得理你。"財富昂著頭走了。誠信繼續呼救。又過了三個小時,天上的雲竟變成了一雙大手,把誠信舉起來,托起來,把他帶到了天上。"可憐的孩子!"一個粗嗓門兒說。

"你是誰呀?"誠信問。突然,天上冒出一張大臉,是一位老公公,像房子一樣大。"我是時間。"那大臉說,"你可以叫我時間老公公。""你怎麼來到這兒呢?時間老公公?""許多人不珍惜我,就像不珍惜你一樣。"他說,"我們去海上看看吧!"說著,時間帶著誠信來到了海面上。

海面上,誠信看到的是一艘正在下沉的粉紅色快艇,一艘豪華輪船和一艘金色輪船,它們都已殘破不堪了。誠信認出來了,這是快樂、地位和財富。

"他們怎麼會變成這樣呢?"誠信問。

"快樂沒有了誠信,是不會堅持太久的;地位沒有誠信,是經不起時間的蹉跎的;財富沒有了誠信,遲早會失去所有的金錢的。"時間說。

誠信明白了。從此,誠信每日每夜走到人們心裡,讓人們擁有他。

猶太人經常教育孩子,人無信不利,對待人要講求誠信,用誠信去交友去做生意才能換來真正的收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要急於求成

猶太人經常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妄自菲薄。只要你腳踏實地,從點點滴滴做起,成功對你來說,是早晚的事情。

《塔木德》有一句流傳甚廣的格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論幹什麼都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因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經過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

1872年,猶太人哈同到中國上海謀生。當時他只有24歲,年輕力壯,卻幾乎一無所有。他立志來中國賺錢發財,但自己一無資本,二無專業知識和技術。

他決心從一個立足點開始。由於身體魁梧,儀表堂堂,他在一家洋行找到了一份看門的工作。

很多熟識哈同的人都很不理解,於是有人滿是疑惑地問哈同:"你為什麼幹這種工作呢?多丟臉啊,也沒有好的回報!"

哈同笑著回答:"看門賺來的錢也是一種勞動報酬,沒有什麼可丟臉的,更不是失身份的事情,只要我努力工作,肯定會有更好的回報的。"

其實,哈同內心還有深層次的考慮,俗話說"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份工作僅僅是立足支點,今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積蓄力量,最終會找到更好的賺錢門路的。

哈同非常珍惜這份看門工作。工作期間,他認真負責,忠於職守。下班後,他利用一切時間閱讀各種經濟和財務的書籍,知識增進也很快。

哈同出色的工作引起了洋行老闆的注意。他發現哈同腦子機靈,就對哈同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到我的業務崗位上來呢?我想那裡更需要你。"哈同謙遜地說:"我很感激您的信任,先生,我會努力工作的。"

很快,哈同就被調到業務部門當辦事員。哈同一如既往,工作業績一直不錯,逐步被提升為行務員、大班……

他的收入也隨之大幅度提高。這時,很多人都對哈同刮目相看,大家見了哈同,都會忍不住嘖嘖稱讚:"哈同,你真了不起!"而哈同總是輕描淡寫地說:"其實沒什麼了,我只不過是一步步走過,沒有偷懶而已。"

身懷壯志的哈同並沒因此而知足,他認為自己創業的時機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離開了打工崗位,開始獨立經營商行。

哈同創辦的商行取名為"哈同洋行",以經營洋貨買賣為主。當時,洋貨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還不那麼厲害,消費者難以"貨比三家",因此,他的經營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幾年間,他投入的資本翻了好幾番。

隨著資本的增多,哈同加快了自己追求的腳步,開始土地買賣和放高利貸業務。他往往從一些急於等錢用的人手裡買入的土地,所以他把價錢壓得很低,賣主不得不就範。接著,他將低價買入的土地租給別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後收回,這樣連房產也歸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資建造樓房以供出租,從中獲取驚人的利潤。就這樣,他很快便成為上海灘上有名的大富豪。

猶太商人就是這樣,從小事情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即使只是很小的起點,他們都認為沒有關係,給他們一個支點,猶太人就能夠做出一番事業,這就是猶太人的聰明之處。因為,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有著堅忍不拔的勇氣和膽識。

苦難是最大的財富

猶太人常常打這個比方:人的眼球有黑有白,為什麼人只能透過黑眼球看到東西呢?那是因為,只有透過黑暗,才能見到光明。猶太人頑強堅韌的精神意志和永不氣餒熱愛挑戰的進取意識,是猶太商人的又一重要特徵,他們在逆境中從容應對,談笑風生。面對失敗,他們從未喪失過信心,而是善於汲取教訓,東山再起。

猶太民族是一個飽受苦難的民族,從早期活動開始,他們就一直被周圍的人視作不受歡迎的人:他們被埃及人驅逐;他們被迫與腓尼基人、亞蘭人打仗,往往是敗多勝少;他們被亞述人集體流放到巴比倫;回到巴勒斯坦不久,他們又遭受了希臘人、羅馬人的侵略,他們的救世主被猶太人的少數敗類釘在了十字架上,罪責卻由整個民族承擔了近兩千年。失去了故土的猶太人長時間地浪跡天涯,沒有幾個民族能夠真誠接待他們;他們在歐洲受到了各種折磨,許多人被迫改宗,但一旦發生瘟疫,歐洲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們,於是,他們又要面臨更可怕的浩劫;他們在歐洲城市的角落裡小心翼翼地聚集,謹小慎微地做著他們的禮拜,經營著他們的生意;然而擁有財富給他們帶來的是更大的不幸,猶太人一次又一次被貪婪的歐洲人推到了屠刀前,在最近的一次大屠殺中,總共有600萬猶太人失去了生命。但是,猶太人沒有被苦難壓垮,而是將苦難轉化成一筆寶貴的財富。

不妨先講一個故事:

有三隻青蛙同時不小心掉在鮮奶桶中。

第一隻青蛙說:"這是上帝的意志,不可違抗。"於是,它盤起後腿,等待奇蹟發生。

第二隻青蛙說:"這桶太深了,沒有希望了。"於是,它在絕望中被淹死了。

第三隻青蛙說:"儘管掉到鮮奶桶裡,可我的後腿還能動。"於是,它奮力地往上跳起來。它一邊在奶裡劃,一邊跳,慢慢地,它覺得自己的後腿碰上了硬硬的東西。原來,鮮奶在青蛙後腿的攪拌下,漸漸地變成奶油了。憑著奶油的支撐,這隻青蛙跳出了奶桶。

猶太人就和第三隻奮力拼搏的青蛙一樣,不但沒有沉淪,反而在絕望中奮發向上。看看那些著名的猶太商人吧,幾乎所有的猶太大亨都是白手起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多災多難的歷史讓猶太人比其他民族承受了更多的苦難,但是,苦難沒有將猶太人壓倒,反而成為他們的寶貴財富,培養了他們的良好品質。比如說,苦難使得猶太人都具備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每當幸運來臨的時候,猶太人總是保持警惕;而每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猶太人總是最先感知。

猶太人時刻充滿了危機意識,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許多猶太人,一生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痛苦和苦難,當他們擁有了安定生活的時候,他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受過的苦難。

用四肢只能賺小錢,用腦子才能賺大錢

猶太商人之所以能過著既舒適又富足的生活,並不是用沉重的勞動換來的,更不是靠拼命地工作、盲目地跟風而創造的,而是因為他們有富足的頭腦。他們總是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把時間花費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與其默默地埋頭苦幹,不如多動些腦子!

俗話說,人生如同玉石,磨礪得越多,就會越精美,價值也就越高。猶太商人、"鑽石大王"亨利·彼得森就是這樣的人,正如他的綽號,經過無數次磨礪,他終於變成了鑽石級別的人。

16歲的彼得森,從一個珠寶商人的學徒,開始了自己"鑽石人生" 的征程。此後,他白手起家,經歷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創立了自己的公司--特色戒指公司。多年之後,他成為享譽世界的"鑽石大王"。

作為一位猶太商人,彼得森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他還是一個寬厚、謙和的典範,贏得了人們普遍的讚譽,成為很多人競相追逐和模仿的偶像人物。

一天,一個西班牙人來公司拜訪彼得森。他向彼得森做了自我介紹:"您好,先生,我叫西索科,經營女士提包生意。每天我都非常賣力地工作,天不亮我就起來開始忙活,晚上我是最後一個關門打烊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生意卻總是不溫不火。我非常苦惱,也曾向身邊的朋友們求教,還試過很多辦法,都毫無起色。如今,我的生意慘淡經營,沒準哪天就倒閉破產了。後來,一個朋友建議我向您請教,他說您也許會幫我走出困境。為了避免讓我遭受厄運,請您不吝賜教,我在這裡先行謝過了!"

彼得森問道:"先生,在您看來,做生意最關鍵的是什麼?"

西索科回答道:"我認為,勤奮的人與財富更有緣。只有辛勤勞作的人,才能把生意打理好,快速奔向富裕。"

彼得森很吃驚:"如果你真這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做生意可不像耕作,只要勤勉地勞動,一分耕耘就會一分收穫。我們猶太民族有句話,做生意,僅僅不停地幹活是不夠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想依靠做生意發財,只靠勤奮顯然是不夠的!"

西索科越聽越迷惑。

彼得森接著說:"的確,勤勉是一個好習慣。但是,這並不是說有了勤勞的品格,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為什麼很多猶太商人不很忙碌卻頗為富有呢?因為他們知道,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於比別人更勤奮,而是對對手上的資源最有效地運用。"

西索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比如有一次,在年會上,一個醉醺醺的下屬曾經自嘲地對我說:老闆,說到勤奮,你根本比不上我;可為什麼論成功,我卻根本不能和您比呢?

"我反問:為什麼我應該比你更勤奮呢?難道說,我非要勤奮才能成功嗎?在我年輕的時候,比你們勤奮刻苦多了。但和你一樣,我掙得非常非常少!於是,我向老闆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他竟然告訴我,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很勤奮,但能夠發財致富的卻是少數!

"聽了我的話,下屬詫異地問:勤奮發不了財?那靠什麼?我告訴他,我也這樣問了我的老闆,老闆卻說:我的工作,是提供讓別人有機會勤奮的職位,而不是讓自己比他們更勤奮!"

由此可見,勤奮雖然重要,但卻不是做好生意的最關鍵條件。想想我們的祖先吧,顯然,他們比我們要勤勞得多,但他們卻並沒有創造出比現在更高的物質條件,這不正說明了光靠勤奮和賣苦力是很難變得富有嗎?就像猶太人常說的那句話:用四肢只能賺小錢,用腦子才能賺大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