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別亂買,不花冤枉錢

說起保險,其實我家的保險買的並不理想。老公,大寶,和我的第一份壽險,都是10年前買的人情單。在根本不瞭解保險的時候,買成了保額最低保費最高的分紅型保險,最開始的時候沒有覺得壓力太大,但這幾年,陸續又加了幾份保單,加上小寶的出生,家庭成員的增加,導致家庭保險的總支出壓力山大,而保險退保的損失極大,悔已晚矣。

以我的血淚史奉勸大家:1,千萬不要因為人情單而買保險,你的人情單對你的朋友也許只有一年的幫助,但你卻要因為這一次選擇而交費幾十年甚至終身。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保險業務員都幹不過三年,前幾天平安又給我指派了一個新的業務員,我說,看來我的保險經紀人又離職了,她說:我很抱歉。2,買保險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學習一些保險知識,以免像我一樣被忽悠。

今天來講理財訓練營第三課:保險別亂買,不花冤枉錢

這節課主要解答兩個問題:

第一:如何合理配置家庭資產?
第二:保險分哪幾類,怎麼才能不花冤枉錢。

這節課開始之前,先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王先生,是一位家庭責任感和事業心都很強的人,在北京經商多年,小有所成,他非常具有風險意識,很早就意識到自己是家中的頂樑柱,經過了解和深入思考之後,定製了一份個人的保險方案。

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去年王先生被確診為腦瘤,並立即轉回北京醫療條件最好的醫院進行手術治療,這次患病對王先生先生及其家人就像一個晴天霹靂,讓其家庭生活及生意都經受了很大的打擊。病魔無情,到年中的時候,王先生的腦瘤復發病情加重,最後醫治無效身故。經過多次核查,確認無誤之後,保險公司賠付了300萬元。王先生的家人們拿到賠款之後不禁淚流滿面,因為這300萬不僅僅是一筆理賠款,更是他對這個家的愛和一份保障。

故事令人唏噓,但是我想很多朋友可能深有感觸,尤其是在北上廣,我們很多人面對疾病、失業、意外時,抵抗能力真的很弱,直到躺在醫院,面對鉅額醫療費用的那一刻,才徹悟,早知道用保險給自己多一份保障了,保險真的很重要,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很多人沒有給自己做一個正確的家庭資產配置。要知道,只有合理地去配置你的資產,才能夠有效地去抵禦風險。

這裡先給大家看一幅圖,它就是"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它是由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的標準普爾公司,調研了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他們的家庭資產配比得到的。


保險別亂買,不花冤枉錢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可以看到,家庭的資產被分為了四個賬戶。

第一個賬戶:備用金賬戶,也就是平時要花的錢。

一般用來做短期消費和應急,一般是存家庭3-6個月的開支,依據家庭的日常收入自己來調節,我們一般會將錢放在不會虧錢的貨幣基金裡面,或者可靈活支取的短期銀行理財裡。

第二個賬戶:保險資產賬戶。

這個賬戶裡面放的可是保命的錢,是為突發意外準備,用來保障家庭成員,不讓家庭資產因為意外事件遭受巨大損失。

第三個賬戶,是保本升值賬戶。

我們不需要這部分獲取很高的收益,但我們要打贏通貨膨脹。所以這個賬戶會有較多的債權類的資產。比如銀行理財,長期國債,債券基金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四個賬戶,是為了提高收益的賬戶,的是生錢的錢。

這個賬戶裡我們會投入一些中途會有一點虧損,但收益率也較高的理財產品,一般比較常見的股權資產,包括股票基金,或者另類資產中的房地產基金等。總而言之,四個賬戶的配置比例會隨著年齡、收入、家庭人口的變化而變化。

我們再來重點講第二個賬戶的內容。

我們都知道現在醫療成本很高,如果你不會轉嫁風險,就很可能“一病回到解放前”,因此我們需要一份商業保險來幫我們轉嫁風險。

也許你會說,我有社保!沒錯,人人都有社保,但是那並不足夠。我們說都社保,其實就是社會保險。絕大多數在企業工作的人,都會繳納五險一金,單位給交一部分,個人再交一部分,這其中的“五險”呢,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社保。

這“五險”分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

如果你覺得只要有社保就可以給你保障,那你就太天真啦。因為到目前為止,很多重大疾病的特效藥,副作用小的進口藥,醫保依然是不能報銷的。真正能報銷的藥品,在已知藥品名錄裡不僅僅佔到1.4%,醫療保險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社保有起付線和封頂線,也有許多的自費內容,也就是不在社保範疇內的,那自費內容、和封頂線以外的內容怎麼辦呢?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商業保險來獲得賠付。

我們要清晰的知道,社保必不可少,但社保的作用不能抵禦一場大的風險來臨,要讓你有尊嚴地生活,我們必須給自己配置一份商業保險。

但其實說到商業保險,很多人對它的印象並不好。原因是八九十年代有些不負責任的保險推銷員,為了銷售額不擇手段,把自家的保險產品說的天花亂墜。結果當事故發生時,當初的許諾卻得不到兌現,久而久之大家就覺得商業保險太不可信了。

其實,這些都是行業亂象導致的,只要我們學會配置商業保險,就可以避開這些買保險的雷區。

商業保險主要包括兩大類,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呢,保的就是人的生命和身體,財產保險呢,保的是財產和相關的利益。它主要分為四大類: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和壽險。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下他們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1,醫療險

醫療險解決的是住院期間醫藥費報銷的問題,它和社保相輔相成 ,社保報不了的部分,比如說一些進口藥,自費藥,醫療保險會進行補充報銷。

重點是這類的醫療保險,還非常便宜,30歲左右的朋友,每年只要花300-400元,就能擁有100-200萬的住院報銷保障。此類保險都是消費型,交1年保1年。

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一定要上可續保的醫療保險,就是生病用了醫療保險,下一年保險公司還接受你,可以讓你上醫療保險的產品。

2,重疾險

重疾險相對醫療保險來說稍微有點複雜。很多朋友容易混淆重疾險和醫療險,會認為他們都是用來報銷醫療費的,沒有必要重複購買,其實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誤解。重疾險也叫“收入補償保險”,可以疊加購買、保額較大、賠得多。

它與醫療險區別是,醫療險是報銷型的,花多少報多少,報銷的費用不會超過實際花銷。重疾險是直接賠付性的,不管你花了多少,也不管你其他保險已經賠了多少,只要符合合同要求,就把約定的錢打給你。

舉個栗子,老王購買了50萬的重疾險和50萬的住院醫療險,因為患甲狀腺癌住院治療,期間花費了15萬,社保報銷10萬,自費5萬。最後保險公司在住院上報了4萬,又給了50萬重疾賠付。這裡建議大家在選擇重疾險的時候,選擇保額要相對於年收入3-5倍的,一般來說不建議低於30萬。

30歲左右的人,只要花1000多,就可以買,如果經濟不是太緊張,建議多花一點,比如5000塊錢上個儲蓄型的重疾險。

3,意外險

意外險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意外導致的死亡或者受傷會賠付,比如說:車禍死亡、貓抓狗咬受傷等。一般意外險都屬於消費險,各個年齡段保費差不多,只要100-200元,你就能擁有50萬的意外身故、傷殘保障。

4,壽險

壽險根據保障時間的長短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它理賠的是人的死亡。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死亡,只要死了就賠。

定期壽險就是保一段時間,比如10年/20年/30年或到60/70/80歲,在這段時間內身故了才賠付,到期還生存,那麼錢就不還了。這個保險是為家庭的“頂樑柱”設計的。

而終身壽險,就是保一輩子,保障時間更長,優點是保險公司給的錢肯定可以拿到,畢竟人終有一死嘛,但正是因為可以拿保額,所以保費會略高,甚至有些不是很划算,大家要提前算好。

注意:保險的作用不是降低風險,而是轉移風險,避免意外發生後給家人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我是奔跑的西瓜

二胎寶媽,定居深圳

不打雞血,也不販賣焦慮

帶娃,看書,寫字,理財是我的日常,分享我的學習與成長,期待遇到同頻的你

公眾號:奔跑的西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