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衛到經紀人 消極比賽時曾遭觀眾哄罵

王仲興:1960年生,1970年進入北京東城體校,1975年進入市二體校,1978年進入北京青年隊,1980年進入北京一隊,司職主力後衛,和沈祥福、谷大泉、路建人、任嘉慶、李輝、楊朝暉等名將一起奪得1982年、1984年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冠軍,1984年足協盃冠軍。1987年退役。

退役後幹過按摩師,組建過業餘足球隊,1996年開辦“老隊員餐廳”。去年下半年,成立中介公司,負責為國內球隊引進外援,先後引進了巴力斯塔(魯能泰山)、馬科斯(成都五牛)、魯迪內(陝西國力)等,今年為國安引進了託肯和米哈伊。

從後衛到經紀人 消極比賽時曾遭觀眾哄罵

關於當年打“假球”的解密

中國足球第一場假球從何時開始,大家比較公認的是1983年全運會北京和廣東隊的小組賽最後一場。當時的形勢是河北3:0勝北京、廣東1:0勝河北,最後一場至關重要,當時小組賽規則是積分相等以進球數決定名次,北京隊若想出線,只有兩條路,要麼2:0以上勝廣東和河北一同出線,要麼以進四球以上戰勝廣東(只需淨勝一個球)和廣東一同出線。最後,北京以4:3勝廣東,雙雙出線。事情又過了十六年,這場球是不是“假球”,當時的場上主力王仲興為我們“解密”。

王仲興回憶說,在賽前動員會上,教練要求我們一定要拿下這場球,我們當時只佈置了三個後衛,其它隊員全部壓上進攻。開場後我們一陣狂風暴雨把廣東隊打蒙了,他們急忙以防反應付我們。廣東足球技術好速度快,突破能力強,我們久攻不下,對方由吳群立先下一城,丟一球后,我方隊員毫不氣餒,一次次地反攻,終於將比分扳平並反超。雙方你來我往,演變成了進球大戰,看臺上觀眾不時報以熱烈掌聲。打到4:3時,比賽還剩十五分鐘,雙方隊員似乎清醒了,只要這個比分維持下去,我們兩隊都能出線。於是,我們底下提醒:別打了,到這兒吧!我們開始倒腳,開大腳,上海的觀眾一看此情景,不幹了,大聲叫罵,投擲東西,發洩不滿,終場哨音響後,我們是在觀眾的哄罵中退場的。

平心而論,那場球不是假球。因為我們事先沒有和廣東隊策劃、商量,戰術的部署也是以攻為主,以快為主,目的是拿下這場球。但廣東隊也是實力不俗的隊,我們能踢進他們大門,人家也能踢進我們的大門,雙方你來我往,很正常。我們僅有三個後衛,能不空嗎?七個人參與進攻,進球機會就多,打出高比分不為怪,這絕不是我們商量好的。但打到4:3時,大家覺得可以雙雙出線了,於是,就停下來了。這就如同一個隊奪冠後,自然放鬆一樣,這個時候,大家都不想進攻了。應該說,這屬於消極比賽。因為我們事先沒商量,比賽中也沒有故意“爭負”。但最後這十五分鐘畢竟傷害了河北隊和觀眾,說它是假球也不為過。更要命的是,由於這場比賽,引來了很多社會輿論,上海觀眾也表達了不滿,使我們背上了包袱,因此四分之一決賽對上海隊那場關鍵比賽,在實力強於對手的情況下,兩度領先後3:4失利,最後僅列第七。要知道,市體委當時是把我們內定為一塊金牌的。

1999年 李迅/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