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屆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亮點紛呈

一篇篇專精覃思的論文敲開通往未知的大門,一件件構思精巧的成果開創了新穎便捷的生活方式……3月14日,記者走進我市第三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現場,恍若走進奇幻的未來世界。這是本項賽事第三次進行現場展示和問辯,專家們正在仔細審閱、嚴格評比,選出最後獲獎作品。

現場演示作品中,“特種急救擔架車”吸引了全場眼球。“擔架採用了水平陀螺儀,不管上下坡都能保持水平,避免對傷員造成二次傷害;懸臂的運用能夠提高擔架的機動靈活性,而呈三角形架構的星星輪能夠巧妙應對複雜路面,達到減震效果……”來自無為石澗中學的參賽者項朝升介紹起他的作品頭頭是道。他的輔導老師周茂楊說,在自己動手製作模型的過程中,學生能學到很多物理、工程知識,遠比書本知識來得直觀。

會場另一側,來自無為中學的參賽者盛煥頭頂一臺太陽能遮陽棚,手持一杆電動鋤禾機,造型酷似歷史課本上的玄奘法師。他告訴記者,“樂農自動鋤禾機”的設計理念正是來自玄奘法師取經時背在行李上的傘。去年他回到農村老家,看到舅舅頂著烈日鋤禾非常辛苦,就萌生了發明自動鋤禾機的想法。以太陽能板作為動力源,既能遮陽又能儲能,電動刀片讓農務事半功倍,儲存的電能還能啟動電板下的小風扇,一舉三得的設計讓自動鋤禾機極具實用價值。

“看見奶奶生病不便而發明特種擔架,心憂舅舅務農辛苦就發明鋤禾機,這說明我市青少年的科技發明越來越接地氣,應用性越來越強。”安徽師範大學物電學院副院長丁緒星今年已是第三次擔任本項賽事的評委,他感慨說,近年來,青少年發明創造與升學、報考名校的掛鉤減少,使得青少年科技愛好者少了一份獲獎功利心,多了一份創造自主性。“過去青少年發明創造很多都是停留在圖紙和假想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參賽者都拿出了實物,而且運用了很多新技術、新材料,令人大開眼界。”

據瞭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究項目的綜合性科技競賽。本屆賽事共收集科技創新成果發明製作作品85項、研究論文類66項、科技創意類作品30項、科技輔導員創新作品7項、科技實踐活動作品4項,合計參賽項目192項。根據省名額分配指標,我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類共16項,本屆比賽將參考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比例來確定獲獎總數。

(記者 趙雲濤)

想要獲取更多蕪湖最新最好的新聞資訊,請關注~~~~~~~“蕪湖民生網”微信~~~~~~~

蕪湖民生網——是蕪湖地區最值得關注的微門戶,定期推送蕪湖文化,新聞資訊,同城生活,吃喝玩樂,商家優惠等諸多優質內容,不為譁眾取寵,只為記錄蕪湖。

長按微信號→:wuhuminshengwang 可免費訂閱蕪湖民生網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