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加槓桿

昨天美大漲,我們如期高開,不過高開之後又是一貫的低走。他們都說老婆總是別人的好,股票難道也總是別人的強。

從長期的角度,以年為單位,我是看好未來長期市場的,原因一是資本市場這兩年越來越被重視,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二是當前大多數股票估值處於長期歷史低位,從下圖08年至今估值變化可以看出。


開始加槓桿



當前情況,市場“缺資金”,這裡的缺資金指的是缺少增量資金,市場成交量低迷,股市上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資金推動,新股在不斷的發行消耗資金,而市場要有行情就需要有“持續”的新增量資金進入推動。

從成交量的角度,今年2至3月有一波放量拉昇,顯示有部分增量資金進入,隨後的這近半年,基本上沒有新的增量資金進入。這個情況除了成交量,我們也可以從下方每月新開戶人數的變化得出印證。由此可以看出增量資金只在年初有一波流入,隨後再次沉寂。


開始加槓桿



在沒有增量資金情況下,市場行情是很難走單邊上漲行情,大多以震盪或者下跌為主。

因此,雖然長期角度看好的,但中短期情況無明顯增量資金進入情況下,選擇長期看好的優質、低位、低估公司,“保留底倉”的情況下,適當高拋低吸降低成本,是比較合適的策略。但需注意,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豐富的交易經驗。

正想著沒場外資金流入,存量資金博弈市場,今天收盤後,一則消息值得注意。

人性的因素,往往都是買漲不買跌的,這也是道德經裡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人都是哪裡出現了賺錢效應,隔壁誰誰誰又賺錢了,什麼東西又漲了,大家才會跑去買什麼。

房子、股市無不是如此,想想是不是很多新股民都是在牛市看見別人賺錢了才衝進來?

在沒有增量資金的當下,又需要持續發新股支持實體企業和科技發展,發新股和增發給企業融資,都是需要抽水的,而增量資金又沒進來,如何發新股融資又讓市場穩定呢。

上個月我文章中有一段說過,今年中央會議沒有再提去槓桿,這是一個信號,可能槓桿已經去的差不多了,至少部分結構性槓桿去的差不多了,當前去槓桿不再是首要問題。

今天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了一篇文,其內容主要是擴大融資融券,其中上交所公告:為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健康長遠發展,按照加權評價指標從大到小排序選取275只股票作為新增標的股票,擴大範圍後本所標的股票數量為800只。深交所公告:為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健康長遠發展,本所決定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股票範圍,由現有425只擴大到800只。

本次融資融券數量大幅擴容,將兩融標的擴大至總共1600只。這次融資融券業務擴容可謂是力度非常大的。

那麼這次融資融券如何解讀?


開始加槓桿


開始加槓桿


我們先看上面這兩幅圖,兩市融資餘額當前合計8846億,而在2015年高22600多億,當前不足股災前融資月一半,連續3年保持萬億左右平穩區間。

而看融券餘額,當前融券餘額超出2015年,創出歷史新高,但是注意看單位,即便目前歷史新高也只有118億多點,與融資餘額8846億相差甚遠。

可能用過融資融券或開通過融資融券的都跟我一樣的體會,實際上自己券商手裡根本沒有可融券的券,真正能融的大多就是幾個如上證50的ETF指數基金。

因此,這次擴大融資融券範圍,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主要促進融資業務。

那麼可以看作是從去槓桿到加槓桿的信號。這個擴大是肯定能帶來資金的,而這個資金實際是場內資金的一個放大。

擴大融資,能帶來一定資金,而長期來看,還是需要有真實的場外資金流入,這樣才能持續性更強,因為槓桿不可能放的太大,放大槓桿同時也是加大波動風險。

總體來看,這次兩融擴大,是可以看做一個開始加槓桿的極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