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90後”小夫妻雄安打工記

新華社石家莊11月8日電 題:彝族“90後”小夫妻雄安打工記

新華社記者王麗婧、張碩

迎著清晨的朝陽,阿洛春梅爬上55米高的塔吊,與丈夫吉那小虎換班,開始一天的塔吊駕駛員工作。從駕駛室中放眼望去,星羅棋佈的塔吊矗立在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12.7平方公里的建設工地上。“我之前在許多工地工作過,但是從沒有見過這麼壯觀的場面。”阿洛春梅說。

23歲的吉那小虎和22歲的阿洛春梅來自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是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建設工地上的一對“夫妻檔”。自今年7月份到雄安新區以來,一直晝夜輪流值守一臺塔吊。

根據規劃,容東片區居住人口規模17萬人,能滿足7萬當地居民回遷和10萬外地人搬遷入住需求。

2017年,吉那小虎到廣州的建築工地上打工。在工友的幫助下,他和妻子阿洛春梅先後學會了操作塔吊並考取了相關證書。

高聳的塔吊改變了這對年輕夫婦的命運,倆人每月的收入如今能達到一萬多元,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我對現在的這份工作很滿意,看著一幢幢樓房在我們的建設下拔地而起,心裡充滿成就感。”吉那小虎說。

從事塔吊司機工作後,夫妻倆先後在廣東、天津、山東等地工作過,但來到雄安這座“未來之城”後,這裡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與高質量的施工要求還是深深震撼了他們。

“我以前工作過的工地,最多隻有17臺塔吊,但是這裡的塔吊真的是不計其數,我試著數了數,根本數不清。”吉那小虎說,在建設高峰期這裡到處都是忙碌景象,到了吃飯時間,食堂窗口前面經常排四五十人。

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吳海軍表示,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對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在這對小夫妻眼中,雄安新區建設也處處體現出“高質量”:先進的施工技術、嚴格的工程管理、定期的教育培訓……

如今在雄安新區,有10多萬名像吉那小虎與阿洛春梅這樣的建設者分佈在多個片區,他們所到之處塔吊林立、熱火朝天,不捨晝夜地為新區貢獻汗水與力量。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加速建設、會展中心主體結構封頂、地下管廊有序佈局……“未來之城”正在拔節生長。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彝族年,吉那小虎與阿洛春梅開始準備收拾行囊回老家和親人團聚。吉那小虎說,這是自從今年3月外出務工以來,倆人第一次回老家。“在外辛苦了大半年,準備給老人和孩子買些東西,一起快快樂樂過節。”阿洛春梅充滿期待地說。

雖然來到雄安時間不長,但是吉那小虎與阿洛春梅已經有些不捨,能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添磚加瓦,夫妻二人十分自豪。倆人決定在老家過完節後就立刻返回,重新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雄安建設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