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真的太多了!

本文轉載自:美國留學快報

ID:liuxuekuaibao

去年,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藝術系教授Kip Fulbeck以客座講師的身份上課,他發現有許多同學上課睡覺、玩手機以及示意去洗手間卻再也沒回來,也注意到似乎犯這些錯誤的學生大都是中國留學生。

美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真的太多了!

於是,他在秋季學期開學,用英文和中文雙語的課堂規則PPT作為開場:

Turn your phones off.

Go to the bathroom now.

立即關閉手機。

現在就去洗手間。

美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真的太多了!

PPT打開後,有的學生倒抽了一口氣,有的學生聳聳肩不在意,有些學生拍下了PPT,並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出去。

很快就有中國學生團體提出這是種族歧視,併發起了請願,要求給出官方解釋,一時喧譁一片。

隨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副校長David Marshall表示,學校已瞭解情況,並要求雙方都坐下來討論此事,最後由教授在課堂上就此事道歉,併發布聲明,才算告一段落。

美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真的太多了!

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Kip Fulbeck把事件責任歸咎於校方,學校沒有為中國學生做好國際生輔導工作:“既然他們被錄取了,我們就有義務教育好他們。既然學校收取了費用,那就盡到責任。”

在過去十年裡,加州大學國際生數量增加了兩倍多,而中國留學生則增長了八倍多。留學生所支付的高昂學費幫助加州大學抵消了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的資金大幅削減。

僅2017年,UCSB就招收了2173名中國學生,是最大國際生比例的加州系大學。

美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真的太多了!

除了Kip Fulbeck,也有其他老師表示:大學根本沒有為迅速增長的中國學生潮做好充分準備。近年來他們一直敦促校方嚴格篩選國際生的語言技能,並且為國際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輔導、生活幫助,同時指導國際生了解大學相關規範,包括學術誠信、尊重課堂等。

相同的問題,一位紐約大學的中國史教授也曾提出過。當時,她在《華爾街日報》中“毫不留情”地指出:

中國學生對她上課構成負擔,因為她不得不為了他們調整上課形式。許多中國學生“極度準備不足”,“他們幾乎不知道對一段文本進行分析是什麼意思。對於他們,做到分析性思考和寫作(analyticalthinking & writing)非常困難。”

美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真的太多了!

中國學生真的成為美國大學課堂上的“負擔”了嗎?

這樣的言論在“人文學科”的課堂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在這位教授“中國歷史”的美國老師看來,中國學生存在著一些較為普遍的不足之處:

第一,中國學生在批判性閱讀和“分析”能力上的確有所欠缺。

例如:面對兩三份來自不同視角或立場的有關同一個事件或主題的材料,中國學生在分析時往往是:選擇一種跟他們的理解更相投,讓他們看起來更舒服的解讀。

這不僅反映了人文學科思維方式和技能上的短板,還體現出某種“國家主義傾向”——“有時中國學生相信他們應該選擇一種對中國最有利的解讀,然後忽略材料的其他部分。”

正是中國學生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培養出的應試能力,使得他們希望迴避美國博雅教育所要求的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使得他們去選擇自以為對授課內容已經有所瞭解、有一定基礎的課程,因為他們覺得在這些課程上,憑藉自己的“應試”策略,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於是他們將自己從小到大所記憶的能夠應對中國歷史考試的內容,搬用到美國的中國歷史課上,以為這就夠了。但這些為學生往後的學術研究打下基礎的課程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確認中國學生以為他們所掌握的、從以前受到的教育中得到的對中國的既定看法。

美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真的太多了!

第二,中國學生想要“正確的”答案。

他們太害怕失敗,這就意味著——適得其反。這正意味著他們在人文學科的課堂上很難取得成功。

人文學科的課程要求闡釋的能力,而中國學生並不相信他們自己的闡釋能力,而試著去敲定一個標準答案,因此他們“僅僅是把我(教授)說過的話重複給我”,相信那大概就是“正確的”,就是“我想要聽到的話”。

優秀的標準不是客觀的對與錯,真和假,而是分析性的,而且更加主觀。中國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這一點”,而更嚴重的情況,是他們“不知道什麼叫抄襲”,儘管這在學生手冊、教學大綱與課堂上被反覆重申,仍然時有發生,而且中國學生比其他地方的學生更容易犯這個錯誤。

前幾年,《華爾街日報》曾對美國50所國際生佔比較高的公立大學進行學術誠信分析,從數據來看,相較於本土學生,國際生作弊比例確實較高,並且高得多。並且,在採訪過程中,很多大學特地指出中國留學生作弊情況普遍。

美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真的太多了!

對此,就有中國學生表示,學費壓力實在太大了,有些父母以及學生本人希望能拿個漂亮分數提前畢業,於是選擇最糟糕的方法——作弊

再者,中國學生的學術英語水平良莠不齊。

中國學生相比英文文獻喜歡讀中文文獻,由於某些原始資料出自中國,這無可厚非,也是有道理的。

“但他們並沒有學會怎樣以適當的英文詞彙和語言討論這些材料”,“不知道怎樣寫合乎英語語法規則的作文”,甚至“希望在課堂上和寫作中使用中文”——教授表示這完全無法接受。

教授指出,在她助教主持的討論課上,這尤其成問題,因為助教不總是會說或能聽懂中文的學生,而討論課是由來自很多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生組成的。她尖銳地指出:“這些課不是專門給中國學生開的。”

美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真的太多了!

中國學生——在多年來為美國大學提供充足的經費來源的同時——還是要認真考慮一下留學是為了什麼,以及怎樣達到這些目標的問題。

正如美國教授所抱怨的那樣:美國校園的現狀一方面是多元的,另一方面又是隔閡的。“中國學生似乎習慣於從其他中國學生那裡尋求個人的舒適區,而不是挑戰自己,去了解其他類型的學生。”

當然,在學校、教師、留學生,這三方關係中,除了留學生自己嚴於律己,教師認真負責,大學是不是也應該做些什麼呢?

正如之前提及的,“加州大學既然招錄了慕名求學的留學生,那就要盡一定義務,給予更大的幫助”,而不能一心想著招更多學生收更多學費!

希望大學可以採取更多措施為迷茫慌張的中國留學生們提供幫助,把“金主”放心上,讓他們適應美國生活更輕鬆更快一點。

(特別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限作者本人,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內容來源:匹茲堡郵報,作者:留學爆米花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途途整理發佈,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