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平涼力量」媽媽去武漢打“怪”

「援鄂平涼力量」媽媽去武漢打“怪”

媽媽去武漢打“怪”

□本報記者姜慧仁文/圖

張瓊是平涼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的副護士長,她在護理崗位上已經工作了10年,樸實的她那真摯眼神、溫暖的笑容、謙遜的語言常能打動患者與家屬的心,也得到了同事和病人的廣泛讚譽,並於2019年榮獲平涼市“優秀護士”榮譽稱號。

今春以來,武漢市新冠疫情日益嚴重,並迅速在全國蔓延。張瓊作為一名護理老兵,她積極響應醫院的號召,申請到抗疫一線,從2020年正月初一開始在醫院發熱門診上班,為廣大患者家屬及醫務人員服務。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開始不斷地增援武漢,其中許多黨員喊出了“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呼聲,讓張瓊深受感動。2月2日,在醫院抗疫一線連續工作9天的張瓊遞交了入黨申請,並於2月4日遞交馳援武漢的請戰書。

2月16日下午,正在門診護理病人的張瓊接到通知:她將作為平涼市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支援武漢。從接到命令到出發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張瓊迅速調整心情,收拾行李,跟家人和同事告別。為了防止病毒通過髮絲傳染,她決然地剪掉留了十多年的長髮。

“當時,也沒有想太多,只是想去鍛鍊一下自己,趁年輕去拼一把,也為國家為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張瓊說。次日早上9點出發,心裡有點亂也有點慌,但努力得使自己平靜下來,準備東西,儘可能把能帶的都帶上,甚至是一卷衛生紙。老公是個很理性的人,很擔心地說了一聲:“我尊重你的選擇,去了後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當時怕父母擔心,就讓老公轉告。”張瓊說,後來聽說父親在她走後的日子裡,天天以淚洗面。

出發時,張瓊內心並沒有太多波瀾,只是4歲的女兒董思媛在喊“媽媽去打武漢‘怪’”時,她不由地留下了淚水,把女兒拉過來抱了抱,告訴女兒:“媽媽要到武漢打‘怪獸’!”擦乾淚,張瓊出發了。

2月19日,張瓊到達武漢天河機場時已是晚上9點,偌大的機場內空無一人,這讓張瓊的內心不禁一震:“瞬間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武漢這座被壓了‘暫停鍵’的城市,需要我們去拯救她,我們乘坐貼著‘甘肅醫療隊→武漢市中心醫院’標誌的大巴車。”

甘肅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被分配到武漢市中心醫院,也是李文亮醫生生前所在醫院,大家被李文亮醫生敬業精神所感動,決心與疫情決戰到底。

第一次進入隔離病區,憋氣、缺氧,超過8個小時不吃不喝的工作給身體帶來的痛苦真的很難受。但一想到最早就進入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大多已經連續工作了20多天,還依然奮戰在抗疫一線,她也就想開了,從心理到身體逐漸就適應了。

張瓊護理的病人中有一位“老革命”,今年85歲。剛入院時,老人一時接受不了沒有家人陪伴的孤寂,加上對疾病的恐懼,他內心煩躁,經常發脾氣,批評小區幹部,指責醫護人員,似乎看什麼都不順眼。張瓊耐心開導老人,想盡辦法滿足他的要求,並忙裡偷閒陪老人聊天,鼓勵老人勇敢與病魔抗爭。慢慢地,張瓊的熱情溫暖了老人的心,他主動跟張瓊拉起了家常,說他是唐山人,打了十多年的仗,最後落到武漢。時間一長,每次換班,老人都不捨她離開。張瓊安撫好老人,和同事交接了當班工作,才離開病區,此時離下班時間已過半個小時。回到住處脫下防護服,身上的兩套衣服完全被汗水浸透。

這種情景,只是30天支援武漢工作的一個縮影。對於張瓊來說,這份付出是以健康乃至生命為代價的奉獻,這讓她體會到了一種職業的內涵和人生價值,她用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的使命與含義,希望經過這次抗疫,使自己的意志變得更堅強,更好地為患者為社會做好醫療服務,讓人們更健康更快樂地生活。

「援鄂平涼力量」媽媽去武漢打“怪”

張瓊與患者家屬交談。

責任編輯: 孫瑞

來源:平涼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