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建設新農村 群眾“唱主角”

靖州:建設新農村 群眾“唱主角”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趙志高

通訊員 祝繼冠 劉傑華 陳珊 攝影 趙為雄

青翠欲滴的山林,清澈見底的小溪,敞亮平坦的村道,新穎別緻的農家小院……4月29日,走進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的鄉村田野,一幅幅生機盎然的“美麗鄉村”圖景迎面撲來。

村民登臺“唱主角”

靖州:建設新農村 群眾“唱主角”

“幾年前,這裡還是‘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看到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發變化,靖州渠陽鎮林源村村民吳應江頗有感慨。

建設美麗新農村要靠廣大農民群眾,如果只是幹部積極,難免出現“剃頭挑子一頭熱”。林源村的做法是:讓村民當“主角”,自己建設、自己監督、自己參與。

“下雨汙水橫流、垃圾遍地”、“前幾年修的土坯路坑坑窪窪”……針對村民反映的突出問題,林源村通過“一事一議”籌集資金,對全村通組路全部進行了硬化。

同時,村裡提供水泥,村民投工投勞,硬化了入戶道路團寨排水溝。原來雜草叢生、汙水橫流的廢棄豬牛圈,拆除建成了休閒娛樂廣場。村民還在自家房前屋後、角角落落,栽上了各種桂花樹、楊梅樹。

“以前村裡環境差,主要是垃圾沒出路。”村民們自己找到了“癥結”。村委會給每家每戶購置了垃圾桶,在公共場所備置了30個大型垃圾桶,還聘請兩名村級保潔員。

村民老蔣,當上了村裡的衛生保潔員。每天早晨6點,就穿上工作服,推起三輪車,清掃他的“責任地”。“每天早晚各掃一遍,一天不落,看著乾淨,心裡舒服。”他很喜歡這份新工作。

如今,靖州已在全縣各村設立313個扶貧特崗,聘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上崗擔任村級保潔員,既為村裡的“大家”帶來了潔淨,也為“小家”帶來了穩定收入。村民們也漸漸學會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將可回收的塑料、書報等收集打包,賣到村收購點;將剩飯剩菜、瓜皮果殼等倒入沼氣池;將沒有回收價值的垃圾送無害化焚燒爐。

下定決心“除陋習”

靖州:建設新農村 群眾“唱主角”

靖州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指導、督查、考核、綜合等工作,是這項工作的“神經中樞”。

“哪個村問題多,哪個地方垃圾多,什麼地方容易積聚垃圾,我們都清楚。”工作人員幾乎每天都泡在農村,“天天督、當面交、重點幫、全覆蓋”,大家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概念。

一分辛苦,換來一分收穫。目前,全縣已修建大型無害化垃圾焚燒爐11個,焚燒爐3291座,有毒有害物品回收屋188座,發放分類垃圾桶95115個,完成無害化廁所建設3500座,建成沼氣池9600個,團寨排水溝845條,完成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57處……農村環境迎來了根本性變化。

“基礎設施好改善,改變村民的習慣可不容易。”在太陽坪鄉金灘村,村支書明小華坦言,規章約束出好習慣,環境衛生才能常態化。

村裡剛建垃圾池時,規定誰往池外亂扔垃圾,罰款10元。可鄉里鄉親的,誰監督都不好意思罰款。村裡就專門制定村規民約,設立環境衛生監督員,每月、每季度都實行組與組、戶與戶的環境評比,將評比結果在村務公開欄公佈。

評比評出好風氣,村子乾淨了,村民看在眼裡,愉悅接受“約束”,戶戶爭當最清潔家庭。

靖州:建設新農村 群眾“唱主角”

“以前看到門前的垃圾,覺得不關自己的事。現在看到了,會馬上去撿乾淨。”明小華說,在農村“面子大過天”,有針對性地開展評比,很容易形成良俗新風。

思想的富裕帶來了行動的變化。明小華說,村民們現在非常支持村支兩委的工作,在進行通組道路水泥硬化時,全村的年輕人都來義務投勞,道路經過橘林,村民們不僅不要賠償,還主動將自己的20餘株橘樹挖了。

享受美麗“新生活”

在靖州平茶鎮馬路口村,記者隨意走進一戶農家小院,眼前總有一片蔥綠,一塊方形的溼地上長滿了茂密的綠色植物——美人蕉。

乍一看,像個大花圃。可走近一瞧,才知道這是一個專門用來處理農村生活汙水的人工溼地——“戶用型生活汙水四池淨化處理系統”。

村支書吳信國告訴記者,通過這套系統,農戶家裡的生活汙水經過沉澱池、厭氧發酵池、植物土壤滲透處理池處理後,可作為灌溉用水直接排出。

走進村民吳友祥的家。他正在做午飯,卻不見一絲炊煙,原來他用的是沼氣灶。

靖州:建設新農村 群眾“唱主角”

說起沼氣的好處,吳友祥樂開了花:“別看這小小的農村戶用沼氣池,每年就能節省幾千元呢!除了做飯,沼液沼渣還可作肥料,種出來的蔬菜、水果香甜可口又環保。以前是屋裡養豬牛、園裡灌糞,很多畜禽糞便都流到了旁邊的溪裡,既不衛生又汙染環境。自從我家建了農村戶用沼氣池後,還多養了牲畜,糞便垃圾可以全部進入沼氣池,現在我們連洗澡都用上了沼氣新能源。”

“以前我們村的臭水、黑水、生活汙水隨地排放,汙水流入水塘,一到夏天臭氣燻人,周邊村民連門窗都不敢開。”藕團鄉康頭村村支書楊運益說,縣裡今年在該村鋪設了2000米長的汙水管道,將全村的汙水集中引入集人工浮島、厭氧池、人工溼地、淨化池功能一體的人工溼地,處理後的水用以直接灌溉農田。

“路寬了,樹綠了,空氣好了,出來散步、歇涼都覺得舒服多了,這再苦再累也值。”太陽坪鄉太陽坪村,四周河水環抱,微風吹過,如鏡的河面泛起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點點銀光。看到親手打造的優美環境,村支書黃野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感謝黨,感謝政府,為老百姓幹了一件大實事、大好事,居住在這樣的環境裡真幸福。”78歲高齡的王長貴老人動情地說:“過去是垃圾隨手丟、草垛隨處堆,現在處處乾淨整潔,看哪兒都覺得舒心。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如今,唐代詩人孟浩然筆下的田園詩意,已在靖州 115個村莊悄然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