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文/徐永紅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當我靜下來的時候,我會冒出一些奇異的想法,這些想法有時我自己都不理解。比如,第一顆春芽是怎麼萌生出來的?到底是什麼時候生出來的?它萌生的力量到底來自哪裡?有了這些奇怪的想法後,我就會關注萬物的變化,關注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關注的時間長了,就會有新的發現。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校園裡有一棵迎春花。它生長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學校裡很多人不知道有這棵花,只有我這樣偏執的人才會注意到。這棵迎春花生了很多的枝條,細細的枝條。在我的印象裡,這些枝條從來沒有枯萎過,只是隨著時間的流轉、季節的交替變化著不同的顏色。在深冬裡,它就藏在雪裡,偶爾會露出頭來,只是露一點點,探頭探腦地窺探著這個世界。太陽晴好的時候,它會露出的多一些,我就會看到更多的枝條。這些枝條的顏色是深綠的,又有一些清亮,似乎可以看到枝條裡湧流的汁液和清晰的脈管,甚至看得時間久了,你能感受到它在湧動。我固執地認為這就是生命的湧動。

冬的盡頭就是春的開始,季節的交替沒有我們想象的明顯,如果不是迎春花抱了花蕾,你絕對不會感受到春天已經來臨。這些花蕾每天都不一樣,惹得我每天都要守著它。隨著氣溫的上升,它的花瓣會綻開一層,有時氣溫有反覆,它就會又抱緊了。終究春天晴好的日子會多些,這些花蕾就全展開了,一個個向著天空,昂著頭,迎著陽光,隨風搖曳。這些花兒就串在碧綠的枝條上,一綹一綹的,分得清晰,又簇簇相擁。高處看去,繁華點點;低處看去,一枚花冠。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春天真的來了。

我已經行走在春天裡了

不是麼,天空已經有了新燕的蹤跡。它們在空中翻飛著,嘴裡銜著新泥,忙著安家築巢。這種鳥是有靈性的,它們對家宅有著苛刻的要求,講究著“風水”。安家的地方必須通亮,通風,通氣,安靜、安全、安寧。在人們的意識裡,燕子是一種吉祥鳥。這種鳥選巢的時候,不一定會選擇在別墅裡,因為它們有可能會受到驅趕。也不會選擇在繁華的場所,它們受不了那一分喧鬧。這種鳥會把巢安在尋常百姓家,只要安靜,只要有善意,只要能感受到光明就可以。這種鳥喜歡一直呆在一個巢裡,父傳子,子傳子,只要家族在,就會一直傳下去。“舊時屋社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最好的相處,互不打擾,卻又彼此關注。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我就喜歡這樣的鳥。你在書桌上看書寫字,它在巢裡養兒育女。在看書寫字之餘,我會感受著這一家人的融融親情。一隻翻飛,進進出出,找回蟲子哺育幼鳥,另一隻就會守在家裡,清掃巢舍,呵護幼鳥。有時另一隻又會翻飛出去,如此這般。也有空閒的時候,一家人就散居斗室,嘰嘰喳喳地說著情話,生生地惹人羨慕。

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在田野裡勞作的人們,想起早晨起來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想起晚歸時倦怠的容顏和精神的富足。鳥兒的巢、我們的家,我們的勞作,鳥兒的翻飛,一時間,我竟然分不清我們和鳥兒,莫不是在鳥兒的心思裡,我們也是一種鳥兒。

我想,一定是這樣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世界,享受著同樣富有春天氣息的空氣。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春天真的來了,我已經行走在春天裡了。

我看到了遠山的蒼翠,我看到了大樹新抽的枝條,我感受到了太陽的溫暖,我觸到了山間清泉的清涼和甘甜。雙休日無事,我就驅車去秦嶺北麓的石鼓山看望一朋友。朋友的家就安在石鼓山下,屋子就築在峁樑上,打開前門是遠山,空曠而遼遠,打開後門也是遠山,遠遠的有幾處人家在遠處的峁樑上。春日的氣息從前門爬進來,從後門爬出去,貫穿了整個廳堂,一屋子的春。在後院有一個五十平米的院落,中間是石板做成的桌子,桌子周圍圍著一圈石凳,擦拭得鋥亮,一塵不染。靠牆根的地方是一排菜畦,種植有葡萄,蒜苗,韭菜,香菜,香椿,獼猴桃,還有一棵桃樹,一棵梨樹,一棵蘋果樹,可謂是百草園了。這個季節是梨樹開花的時候,儘管只有一樹,也是滿園芬芳了,引來了蜜蜂嗡嗡地鬧著。我們圍在桌旁,品著山泉水煮的清茶,聽著鳥叫和流水的叮咚聲,享受著融融的春色,心醉了。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朋友家有兩個女兒,一個在西安上大學,一個在渭南上高中,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說起女兒,朋友一家臉上溢出的是滿滿的欣慰和快樂。期間,這兩個女兒在上網課的間隙給我們燒水奉茶。從孩子的眼神裡你能明顯感受到山裡孩子的堅定和剛毅,能夠感受到由孩子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青春氣息。這氣息就像春天的山花,就像春天的山風,就像春天的山泉,燦爛、清新、甘甜,一塵不染。

朋友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經營著幾畝薄田,收穫著糧食,供養著一家人。農閒的時候,朋友侍弄著十幾箱的土蜂,收穫著蜂蜜,一家人過著甜蜜的生活。溢出的蜂蜜可分給鄉人,也可賣給來山區賞春的人,這一份甜蜜就傳到了很遠。朋友家的收入主要是朋友外出承包工程,因為山裡漢子的樸實、剛正、善良,朋友就有攬不完的活計,也帶動來周圍的鄉親,大家一起賺錢,一起改善生活,一起享受著生活的情調和樂趣。朋友說,一年四季,他們只做兩季的活,其他兩季就在家侍弄土地,養兒育女,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的安閒和快樂。他們樸素地認為,錢只要能夠供養孩子上學,供養老人安享晚年,供養一家人生活就可以了。有房子住,有蜂蜜吃,有新鮮的空氣,有甘甜的水,就可以安享生活了。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在朋友面前,我們不敢談人生有多高的追求,更不敢談生活質量了。春有花香,夏有徐風,秋有乾果,冬有窖藏,可安枕,可歡歌,可開懷大笑,可撒野狂吼,不壓抑情緒,不積累愁怨,自然而然,不也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生活麼!

春在山水間,春天真的來了

我經常想,四季輪迴,春花秋實不會因為我們的想法而改變,唯一可以改變的是我們對待時光的態度。如果我們的心裡裝滿春天,走到哪兒都是春光無限;如果我們的心裡裝滿美好,走到哪兒,都是愛。很多時候,影響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面對事物的態度。我們以欣賞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給予我們的就是無限的快樂和無處不在的愛。

我行走在春天裡,行走在陽光、風、花、雨裡,行走在詩行裡。儘管我不是詩人,我卻分明看到了詩意,看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我願意一直這樣的走著,把日子走成生活,把生活走出色彩。

在路上,滿滿地都是春,一路芬芳。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作者:徐永紅,男,1974年生,西北大學畢業,高級教師,熱愛文學,勤於寫作。常有作品散見於報刊,多篇文章在省市徵文中獲獎。

徐永紅 || 行走在春天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