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不是生活,比如四大名著等,真有網上熱議的那些道理嗎?

手心我心bxl版


首先要明確,小說不是消息,沒有“真實性”這個特點。

但任何文學作品,都無法跳脫出時代和作者本人的思想認識侷限。

寫作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藝術,其中作者的認識水平、生活閱歷、知識儲備都佔了很大的分量,會對小說創作產生巨大的影響。

而從小說欣賞的角度來說,尤其是古典小說欣賞,無論是堅持“知人論世”還是認為“作者已死”,都不免站在當下的時代對前人的思想進行評判,用今人的思考方法去衡量古人的行為,不免有失偏頗。

但可能“曲解”了古人的意思,這就一定不好嗎?

我看未必。今日讀文學作品,大都是在作品種讀時代、讀自己;無論是什麼時候的作品,只要對時代和個人有正向價值影響,其存在就是有益於社會發展的。

所以回到問題,從四大名著中思考有益於當今社會發展的內容,今人必定也會受益匪淺。


尋川文化工作室


凡是中國人,沒有人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但是,在眾多中國古典小說中,為什麼偏偏卻是這四部小說能成經典呢?如果從個人的角度去看,四大名著其實就是人一生所要解決的四個問題:生存、事業、家庭和精神。這也是人生的四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水滸傳》:生存

人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生存問題。梁山好漢分了三個階層:草根階層、中產階層、富貴階層。

梁山大部分人都處於社會最底層,像李逵、武松這些人都是無產者遊民;也有解寶、解珍等獵戶;像開飯館的“菜園子”張清、孫二孃夫妻,就是農民代表。這些人來自於社會底層的各種行業,他們上梁山,就是為了生存。

中產階層代表是晁蓋、宋江等人,晁蓋是當地的地主兼村委會會長(保正),而宋江則是一個縣的“秘書長”(押司)。這些人本衣食無憂,不過是為了獲得更多金銀,最後上了梁山。

富貴階層則有大地主盧俊義、柴進,也有朝廷命官呼延灼、徐寧等,他們本是社會上層,最後也都被迫落草。

無論哪個階層,首先都要面對生存的問題。如何生存?那就是追求金銀,梁山好漢都有“重金錢”的價值觀。讀到這裡,或許你會感到,這與我們當今的生活沒有差別。

所以,《水滸傳》全書始終圍繞“生存”二字而展開,好漢們要為“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的生活而奮鬥。

在進入公司和體制前,年少的人所表現出的氣質是充滿自由精神的朝氣,和不受束縛的個性。中年人讀《水滸》,總容易回憶起少年時代,不怕天不怕地,敢於進取的生活狀態。生活最基礎部分的可以概況成最簡單的兩個字:生存!

《三國演義》:事業

青年人進入了職場,解決了生存的問題,就會面對事業發展的問題。人,簡單;事,簡單;人事,卻不簡單。如何在複雜的競爭中存活下去,這就需要理念和謀略。《三國演義》中,這樣的智慧無處不在。

有的年輕人把《三國演義》看成“權謀學”,但是作為經典,它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這就是“義”,而不是“權”。《三國演義》所標榜的人生價值的體現,就是中國人信仰的“仁”和“義”。

權謀是可以有的,但一個人在職場上的立足之本,更重要的應該是“義”。有的人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暫時達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卻無法善終,所以曹操最後頭疼而亡,落得一世罵名。

人生的成功,不只在於事業的成就,還在於是否合乎社會的正義。細品《三國》,我們可以領悟到如何處理好“權謀”與“道義”之間的關係。

《紅樓夢》:家庭

雖然各界對《紅樓夢》的解讀很多,但貫穿這本書的一條暗線就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歷程。家庭是人類的感情歸宿。一個成年人,事業已經有所建樹,如何經營好家庭,就是他的首要任務。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感情是小說的主線,但這是建立在賈家大家族的基礎上的。儘管他們的愛情純潔感人,可最後因家族聯姻的需要,賈母和王熙鳳只能讓寶玉娶了寶釵。

對於人們來說,如何經營家庭才是最為重要,這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幸福,更關係親人的命運。一個人的成功,最後都歸於其對家庭的價值上,我們個人的生存、發展、奮鬥就是為了家庭。

《紅樓夢》就是通過描述賈家這個大家庭的榮衰,向我們展示了個人與家庭的命運怎麼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即便今天,我們也看重家庭的關係,還注重家族之間的往來。我們在追求實現個人社會價值的時候,往往是藉助於家族的人際關係和社會資源。

家庭是社會組織中的最基礎單元,一部《紅樓夢》,一部家庭史,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西遊記》:精神

《西遊記》看起來是部天馬行空的神魔小說,然而它的背後卻是對人生的思考。

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就是一個人少年時期的反叛經歷。後來,他跟著唐僧“求取真經,以濟眾生”,就是一箇中年迴歸社會的過程。

取經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普渡眾生;普渡眾生,就是對人生的規劃。取經,其實就是探索人生的過程。

奮鬥了一輩子,當我們年老的時候,子女已經長大,不用再為現實而奮鬥打拼,面對即將逝去的生命,會有個疑問:人最後的歸宿到底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西遊記》探索了對人生終極目標的認定、人最後的精神歸屬問題。書中已經告訴我們答案:孫悟空的歸宿其實就是世人的歸宿。

對於生命來說,物質世界都是“四大皆空”。悟空,悟了人生的空,就可成佛。

一生經歷種種的磨難,到生命終結的時刻,我們的肉體會消失,可是我們希望自己的精神不滅。

所以,四大名著中的道理。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的分析和理解。其中的道理可以品,細品,細細品!


金兆鑫


舉個例子來說吧:一名學生文采斐然,上高中時就有一篇文章被選入高中教材,正是他所學的課本。教師講得神采飛揚,知識拓展有理有據……正在聲情並茂的講解文章體現作者情感時,這名作者學生站起來,不好意思的說:“老師,當時我沒想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