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數字技術將破解全球化難題

4月12日晚9點,阿里巴巴旗下羅漢堂舉辦關於疫情影響的第四場跨國在線視頻交流。奧地利前財政部副部長、世界銀行與歐洲復興與開發銀行董事科特·拜爾(Kurt Bayer)與羅漢堂秘書長陳龍就疫情對全球化的衝擊,以及未來發展展開對話。對於未來全球化走向,兩人都認為數字技術將發揮重大作用。

在未來全球化如何發展上,科特表示,在經濟合作之外,建立社會和環境合作機制,解決社會和環境上的問題,此外更加區域化的全球化可能會出現。

陳龍表示,疫情讓實體經濟逐漸從“無憂經濟”轉向“距離經濟”,而數字技術天生克服了距離,並將人們連接到一起,它會讓新一輪全球化更加普惠。

數字技術在疫情中發揮的作用正在受到全球的認同。在中國,支付寶、淘寶、天貓、盒馬、餓了麼、釘釘等數字平臺,讓中國人可以足不出戶解決基本生活保障,雲逛街、雲買菜、雲復工、雲上課。全球擁有12億用戶的支付寶通過“疫情服務直通車”頁面提供各種生活服務,減少了中國人1億次出門。

這依託於中國數字經濟打下的深厚基礎。阿里巴巴這樣的平臺,讓小企業輕鬆地連接全球市場中的消費者和供應商,打開了廣闊的市場。而螞蟻金服這樣的數字金融平臺,讓金融服務更加普惠,中小企業一致苦於無法提供抵押,通過大數據技術,平臺可以降低違約風險。正如羅漢堂學術委員、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霍姆斯特羅姆所言:“信息是新的抵押”。作為數字生活平臺,支付寶還宣佈未來5年幫助4000萬家服務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並推出7大舉措扶持小微商家,讓他們得以順利度過疫情難關。與過去的危機不同,疫情導致經濟所有部門停擺,除了互聯網。政府需要將資金和紓困援助給最需要的人——普通消費者和中小企業,傳統的宏觀政策的效率有限,這時數字技術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在追蹤疫情方面,數字技術更是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科特表示,本次疫情將讓數字經濟在歐洲得到快速發展。以往的全球化更多關注的是經濟效率。最近的疫情,讓大家從國家到商業的層面,都更加關心安全和韌性的問題。但是全球化還有巨大的空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驅動力,所以不會終止。可以預見,未來的全球化,會考慮經濟利益、風險和韌性三個角度,會相對區域化、分散化、甚至戰略技術和物資本土化。這是挑戰,但也是世界價值鏈重構的重大機遇。

陳龍說,儘管疫情對全球化帶來挑戰,但也時刻提醒我們只有加強全球合作,我們才能徹底戰勝疫情。當線下經濟被病毒顛覆,“距離經濟”帶來無數新的可能。而數字技術將讓每個人從新的全球化時代中受益。

記者瞭解到,羅漢議世堂是羅漢堂一檔高端談話欄目,邀請包括諾獎學者在內的全球頂尖學者,共同討論當下最重要的問題和趨勢。羅漢堂是一家以研究數字經濟為主的全球開放型研究機構,於2018年6月26日在杭州成立,由阿里巴巴倡議,並由社會科學領域全球頂尖學者共同發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