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平穩的人生,一定悶。我受不了悶,我決定活得有趣。”—— 蔡 瀾


01

《射鵰英雄傳》中,金庸曾杜撰了這樣一道菜:黃蓉以美食誘洪七公收郭靖為徒,做了一道“二十四橋明月夜”

“那豆腐卻是非同小可,先把一隻火腿剖開,挖了廿四個圓孔,將豆腐削成廿四個小球分別放入孔內,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鮮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卻棄去不食。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有人讀了金庸的文章,嘴饞得不行,於是腦洞大開,與名廚經三番四次的商討之後,把整隻金華火腿鋸開三分一當蓋,用電鑽在餘下三分之二的肉上挖了二十四個洞,再舀出圓形的豆腐塞入洞裡,猛火蒸之八小時,做出來的豆腐皆入味。由此復刻出金庸小說中的那道名菜。

只食豆腐,火腿棄之,大呼過癮。吃興大到如此地步的,不是旁人,正是《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總顧問,與金庸、黃霑、倪匡並有“香港四大才子”之稱的蔡瀾。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02


蔡瀾的父親蔡文玄,在潮汕地區是小有名氣的文人,因與邵家是世交,便應邀前往新加坡,負責邵氏電影在南洋院線的工作。

出生於新加坡的蔡瀾自幼在戲院長大,小小年紀就沉迷於電影和書本,有時一部電影能看上幾十次。然而蔡瀾並不滿足於做一個看客,越發想成為一個真正懂電影的人。

為看懂電影對白,讀中學的蔡瀾上午學中文,下午學英文,每天到圖書館搜索資料,洋洋灑灑地整理出了數十冊。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十多歲,蔡瀾就撰寫影評,拿著豐厚的稿費呼朋伴友請喝酒。憑藉父親在電影圈的人脈,他想找和電影有關的工作並非難事,可在蔡瀾看來,對於自己熱愛的事物,若沒有足夠的鑽研精神,那還談何熱愛?

為了學到最專業的電影拍攝技術,18歲蔡瀾遠赴日本攻讀電影編導科,看著他長大的邵逸夫得知此事後,又讓他兼任邵氏公司駐日本經理、翻譯。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學成回到香港,邵逸夫問蔡瀾:“你這麼愛電影,不如來拍電影?”

蔡瀾卻搖搖頭,“我想做監製比起導演,監製從一個故事的孕育,到物色演員、制定預算直到版權售賣,這樣我將成為一個更全面的電影人。”

彼時正值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蔡瀾也果然沒有令邵逸夫失望,他跟成龍合作,監製的《城市獵人》

《福星高照》《重案組》等20部電影風靡亞洲,監製蔡瀾漸漸成了一塊黃金招牌。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一日,蔡瀾大膽地對邵逸夫說:“我們拍電影賺了那麼多錢,何不在10部電影裡,做一部文藝片,讓剩下的9部賺錢不就可以了?”

邵逸夫聽了之後只是笑笑:“我能拍10部賺錢的電影,為什麼不拍10部?卻要拍9部?”

蔡瀾聽罷,只能無奈地退出門外。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這時蔡瀾才意識到,自己的職業,和純粹的藝術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他的職責是幫別人賺錢,讓投資人有利可圖。

理想抱負難以實現,但蔡瀾有蔡瀾的職業精神,對每一部電影都很較真。

“我的性格就是如此,人家投錢拍電影,我就一定要想辦法幫人把錢賺回來。”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甚至在盜版猖獗,香港電影日趨沒落時,投資人問他:“能不能監製三級片?”蔡瀾馬上行動,幾部三級片一出,果然火爆,幫邵氏度過了重重難關。

人家問:“不覺得這是人生中的汙點嗎?”蔡瀾說:從來沒覺得這是羞恥的事,雖然我不喜歡,但不能拿別人的錢任性。

蔡瀾常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現實和理想之間往往有一條鴻溝,可越是經歷這樣的人生境況,越是應該懂得為自己“造趣”。

這是蔡瀾的第一個人生階段,那時候的他,已經懂得樂趣的重要。


03


上世紀80年代,《明報》副刊星光熠熠,倪匡寫“科幻”,黃霑寫“隨緣錄”。拍攝電影之餘,蔡瀾也抽空寫作,受邀在東方早報副刊《龍門陣》寫文。

當時大家都說:“一個作家寫專欄,不在《明報》寫,就沒有江湖地位。”於是蔡瀾找到好朋友倪匡:
“能不能跟金庸說說,給我開個專欄?”倪匡回了他一句:“讓我想想辦法。”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蔡瀾與倪匡

此後,每逢金庸請吃飯,倪匡大談寫作,逢人便贊蔡瀾,誇蔡瀾的文章寫得如何如何好。起初金庸沒插嘴,後來終於忍不住說:“你說的那個蔡瀾,文章拿給我看看。”金庸一讀,寫得果然不錯,“那就先讓他試試看吧。”

蔡瀾知道金庸對文字的要求非常高,於是寫得格外賣力和認真。他的專欄名叫"草草不工",幾百字的文章,往往花數小時字斟句酌。遊歷見聞、花鳥魚蟲、情感人生,全都被他寫得活靈活現,趣味橫生。語言風格上,堅持國語寫作,平白直敘文章沿襲他最鐘意的明朝小品文,精悍簡練,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蔡瀾與金庸

那時候的蔡瀾,已然是一個雜家、玩家,就像金庸曾經評價說的:

“蔡瀾見識廣博,琴棋書畫、酒色財氣、吃喝嫖賭、文學電影,什麼都懂。於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更可說是第一流的通達。”


蔡瀾為人瀟灑不羈,五六歲就偷家裡酒喝,賺了錢第一件事就是請大家吃飯,至於女朋友,更是一年換一個。寫起專欄後,受到不少讀者的熱捧,一下子給了蔡瀾極大的信心,加之電影圈已經令他心灰意冷,他乾脆放棄電影,專職寫作。

“我喜歡電影,卻並不喜歡這個行業,一生做錯了一件花40年才知道是錯的事,不應該一直沉迷在電影行業裡面。一個人不能慾望太多,要學會擇一而行,今後,我只做喜歡做的事。”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再後來,蔡瀾開始寫美食,迅速在港人心中積累起了名氣。其中起因,倒是件十分偶然的小事。

新加坡的老父親來香港,蔡瀾帶他飲茶,等不到座位,又遭到侍者的奚落。回去後,他把用餐見聞寫上了專欄,後來一發不可收拾,逐漸過渡到美食鑑賞,從此正式涉足美食圈,成為一位美食家。

拍電影時期,蔡瀾就有一個好奇的胃,廣泛涉獵日本、泰國、法國、意大利、南斯拉夫、西班牙的美食。他從不挑有名氣、昂貴的餐廳,更願意花功夫研究哪一家做得更好。

為了一碗最好吃的越南牛肉河粉,蔡瀾專門去往法國、美國等地苦苦尋覓,走了大大小小的館子近百家,才在澳大利亞找到了最滿意的口味,這些都成了文章最好的素材。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吃吃喝喝看起來是小事,若要落在紙上,寫出深刻的道理,這裡面更需要廣博的見識,世情的積澱。好在蔡瀾年輕時博覽群書,走過的地方更是不計其數,遇到什麼有趣的事和人常常用心記下,才能在文章中有信手拈來的風采。

香港大大小小的餐館裡,常掛他的照片,但他去吃,從來都是自己給錢,“不能白吃白喝,否則人家說你不公正。”

於美食,和他當初對電影一般虔誠,絕對不能脫離一個“真”字,若沒有真誠,哪兒來的文章?

蔡瀾寫美食,要吃五四家館子才寫一篇,有時到手的稿費還不夠吃飯的錢,但卻絲毫不妨礙他的興致。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高產時期,蔡瀾每天都要寫報紙專欄,每週還要為6-7本雜誌寫稿,至今出書超200本,多以介紹美食為主。

從1998年在無線電視主持《蔡瀾嘆世界》至今,親自操刀主持的十多檔電視節目,不少都是TVB周收視率排名前五的常客,尤其是2008年推出的《蔡瀾嘆名菜》,最高時曾取得了32%的驚人收視率。

有人問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他說:

"因為喜歡嘛,只要喜歡就會認真,就絕對不會去浪費時間,也不會有壓力,一輩子很短,要活得任性一點才可以的,抓緊時間去做那些你喜歡的事。”

這是蔡瀾的第二個人生階段,這時候的他,不但懂得樂趣的重要。唯有把喜愛變成人生的一部分,才能獲得最高級的樂趣。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04


金庸曾在一篇文章裡寫道:

“我喜歡和蔡瀾交友交往,不僅僅是由於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對我友誼深厚,更由於他一貫的瀟灑自若,好像令狐沖、段譽、郭靖、喬峰,四個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歡和令狐沖、段公子做朋友。”

蔡瀾向來有魏晉名士的灑脫,在公眾面前,總以笑臉示人,對於名氣,他說沒什麼了不起。在一個壓力與日俱增的社會里,像他這樣的“享樂主義”實在少見,那份通達的生活智慧更是難覓。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這份豁達,也不是生來就有的。前文說過,做電影的那段時期,蔡瀾也活得相當憂鬱和痛苦。

“電影是一群人的智慧集中在一起,然後大家共同來完成一部作品,最後卻把它說成是某某人的作品,就將其他人的貢獻全都抹殺掉了。我認為不太公平,也不想要這種團體工作。”

於是從那時起,他寄情書法、篆刻,邵氏破產之後,他也曾想一走了之,徹徹底底斬斷和電影的聯繫,卻因無法拋掉滲透到血液裡的電影情結,在這個行業又咬牙堅持了20年。

20年裡,他揹包旅行,流浪多國,去了許許多多沒去過的地方,發現好多人都生活得特別快樂。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有一次出去採風,在印度山上,一個老太太,整天都煮雞給出蔡瀾吃。

蔡瀾吃得看見雞就害怕:“老太太,我不吃雞,我要吃魚。”

老太太問蔡瀾:“什麼是魚?”

蔡瀾驚訝,連忙畫了一條魚給她說:“你連魚都沒吃過,真可惜啊!”

結果老太太望著蔡瀾說:"先生,沒吃過的東西,有什麼可惜呢?"

一句話頓時讓蔡瀾的心開闊起來。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還有一次,在西班牙取外景,他看到一個嬉皮士在海邊釣魚,蔡瀾一看,老嬉皮眼前就只有幾條小魚,旁邊清澈的海水下面則遊動著一群大魚,蔡瀾衝老嬉皮說:“嘿,老頭,去那邊釣啊,那邊的魚要大得多!”

老嬉皮卻看著蔡瀾說:“先生,可我釣的是早餐啊!”一句話就讓人生的貪婪之心無地自容。

見多了這些人的悠然、自在、閒適,那種追求美又不為外物奴役的生活,蔡瀾想:原來快樂可以這麼簡單。”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離開電影圈後,蔡瀾再無收束,他玩兒花鳥魚蟲,每天大吃大喝,帶著李嘉欣去日本的溫泉喝酒泡澡,他跟周潤發談攝影,跟黃永玉聊畫畫,跟亦舒切磋焚香,帶金庸漫遊全球。

只要遇到感興趣的,馬上鑽研一番,他不彈古琴,不下圍棋,不嫖、不賭,但又精通其中的各種門道。在他看來,大吃大喝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只有能在吃喝玩樂中體驗人生的人,才能在平常煙火氣中感受生活之美。

人家問:“那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怎麼辦?”蔡瀾笑道:我就把煩惱鎖在一個保險箱裡纏上鐵鏈子,哐當一腳踢下海就行了。”

在許多人看來,逃避無濟於事,可他說:“逃避很好啊,兜一圈回來,不但酒足飯飽了,我還很快樂。

蔡瀾曾在書中寫過:

“我愛一切活著的東西,最討厭的是擔心、難過、悲傷、痛苦、憂鬱和沮喪這幾樣,我當它們是敵人。消滅敵人不用和它們去鬥爭,最好是逃避。"

在商業、藝術之間掙扎長達40年後,蔡瀾才大徹大悟,何苦這麼折磨自己?

“跟整個宇宙相比,人生不過一個剎那,凡事不要那麼糾結,只問快不快樂。”

做電影,不快樂?那就走吧!

看書很快樂,那就埋頭看吧!

吃美食快樂,那就趕緊吃吧!

寫字快樂,那就寫到天亮去!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蔡瀾的書配圖之一

在《不如任性生活》裡,蔡瀾以豁達的口吻寫道: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既然早就知道,為什麼不去玩?活得不快樂,再長壽又怎麼樣?今天比昨天活得更加快樂,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05


蔡瀾50歲之前沒有積蓄,人家問他哪兒來的這樣的底氣,他說:

“我懂得多嘛,喜歡就鑽研,你鑽研得深了,就不怕沒有飯吃,不但做喜歡的事,還能賺到錢。”

他還說:

“生活是否有趣,跟賺多少錢沒有太大關係,我認識的億萬富翁,每天吃鮑魚、排翅,就是把一切都變得枯燥。做人不管貧富,只要注意生活每一個細節,小小的歡樂,已經可以享受不盡。生命的長短,不受自己控制,但是生命素質的好壞,卻是我們自己能夠提高的!”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如其所言,生活就是如此,我們精心打磨它的質量,它也會給我們回饋溫馨和芬芳。

什麼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就是懂得放空、放慢、和放下的人,懂得在諸多欲望中擇一而行,繁華三千水,只取一瓢飲

他們把每一天都當成人生獎賞,把心思花在編織生活情味的細節上,因而得到生活最有情致的回饋。


這個吃喝玩樂76年的老頭,也許是當今活得最明白的人


有一次,蔡瀾坐飛機,在萬米高空上,機身忽然顛簸不停,他身邊的一個老外緊緊抓住座位,蔡瀾卻還悠然自得地喝著紅酒。直到飛機平穩下來,老外詫異道:

“嘿,老頭,難道你死過嗎?”

蔡瀾看著老外說:“我活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