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導讀:如果不是人民日報點名,或許“奧利給”這樣的網紅就是譁眾取寵

“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

在短視頻傳播迅猛的當下社會,想必對於這樣一句話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因為一句“奧利給”而一夜爆紅的網紅——“奧利給”大叔,相信很多人對他最初的認識,大多都只是以戲謔的心態,來對待關於他的各種捉妖的短視頻吧。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畢竟在娛樂全民化的現在,尤其是短視頻爆火的當下,普通人要想一夜成名,已然不像過去那般困難,不敢說網紅都是褒義詞,確實在現實生活中,在網絡的助推下,大多數網紅都是憑藉著搞怪、浮誇的噱頭而一夜成名的。

說白了,基本沒有任何的正面的有營養的內容輸出。

對於“奧利給”大叔最初的認識,大抵如此。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從“奧利給”大叔的各個短視頻內容來看,無論是學迅猛龍跑,還是學小松鼠吃東西,無論是穿著白色的底褲在海邊張牙舞爪的怪異行為,像極了那些為了一夜成名的草根網紅,為了博眼球不惜“糟踐”自己。

在他的視頻內容中,無論如何搞怪,都離不開以一句“奧利給”作為結語,而他之所以能一夜爆紅,除了他誇張的肢體語言外,最洗腦的就莫過於這一個新晉的網紅詞彙了。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如果說他的視頻內容與其他一些草根網紅有什麼不同的話,或許就是他面對鏡頭所吶喊出來的心靈雞湯吧。

除此以外,再無其他,對他的關注,除了他的名言“奧利給”之外,基本一無所知,亦無從得知。

因為從他的視頻裡,基本看不出他有關他個人的具體信息。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直到“奧利給”大叔被人民日報點名,我們才能夠真正對這個新晉網紅有了些許瞭解,對他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與其怪異舉止所不為人知的一面。

從人民日報發表的《每天一句“奧利給”,他的視頻為何成為“打氣池”》中可以清晰見出,與大多數網紅要經過層層精心包裝進行刻意炒作的視頻不一樣,“奧利給”大叔並沒有所謂的專業團隊為他出謀劃策,他的網紅崛起之路完全是憑藉著一己之力而獲得大眾的關注的。

不僅如此,連他自己製作的視頻本身,基本上都不曾見出關於網紅的套路,所言所行都是他關於生活的真實記錄,許多網紅見“奧利給”大叔一夜成名,紛紛效仿他的言行舉止,卻不知這世界上“奧利給”大叔僅此一人,無論如何模仿,都不過是一場東施效顰的笑話罷了。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而隨著文章的逐步深入,關於“奧利給”大叔更多的個人信息逐步披露出來,如果說人世間真有悲劇存在的話,“奧利給”大叔無疑是其中之一。

從“奧利給”大叔的口音以及他魁梧的身材就可以清晰可見,他是一位來自東北的漢子,儘管在短視頻的平臺上,從他粗劣的“演技”以及平白無奇的雞湯來看,這樣一個“癲狂”的東北漢子所展現出來的卻是滿滿的正能量。

樂觀,是他所有短視頻內容的主題,沒有之一。

然而在這種樂觀的背後,卻潛藏著一段關於“奧利給”大叔不幸的“悲劇”,正如人民日報在文章中所言:

樂觀的奧利給大叔揹負著沉甸甸的擔子,父親年邁在床、弟弟身患殘疾,四十多歲孤身一人的他看似“癲狂”,實則是在用蓬勃的生命力對抗不幸的現實。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看似“奧利給”大叔在視頻上一片雲淡風輕的模樣,卻根本沒有人知道他實際上一直都在負重前行。

即便生活給予了他種種不盡友善的對待,但是他卻依舊抱以了生活以最樂觀的生活態度,關於生活,正如我們所知的那般,他本可以一個人憑藉著自己出眾的能力,比如他做過老師,也做過主持人,更是在年輕的時候,學過快板,進修過相聲,這些都足以讓他在生活中尋求到一份安穩,根本沒有什麼必要以一種被人圍觀的“怪咖”形象,赤裸裸地展現在大多數人戲謔的目光之中。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然而現實卻是,他選擇了獨自承擔所有生活的重擔,擔起了照顧爸爸和弟弟的重任,他原本有很多選擇,然而他卻在諸多可以過得安逸的選擇中,選擇了負重前行的那一個。

喜歡他,關注他,大抵就是從他背後的故事開始的。

雖然已過四十而不惑的年紀,但是他所表現出來的,卻依舊是少年該有的模樣,從這一方面來重新對他進行認識,從最初的戲謔,更多的卻是教人可親可敬,看似不幸的家庭背後,實則卻是“奧利給”大叔對於生活最真摯的一聲吶喊:

即使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在這樣一種以積極樂觀的正能量而興起的“奧利給”視頻,在網絡的快速傳播中,逐漸獲得了那些同樣身處於相近生活境況的大多數人的共鳴,雖然他們身份不一,工作不同,但是對於“奧利給”大叔的遭遇,大多數人都有屬於自己這個年齡段所要面對的一段暫時的人生困境,雖然人生遭際不同,但是“奧利給”大叔的出現,卻如同一方光亮一般,給予了他們莫大的安慰與極大的鼓舞,正如人民日報在文章中所言:

也因為如此,在視頻彈幕和評論裡許下心願的,不少是正在複習考研的學子,或是準備面試的新人。面對人生的焦灼時刻,他們相聚於此、互相打氣,與其說是許願,毋寧說是在用主播一往無前的態度鼓勵自己。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比起那個憑藉“這輩子註定不可能打工”而火遍網絡的“竊格瓦拉”,無疑“奧利給”大叔身上所傳播的才是滿滿的正能量。

如果生活足夠安逸,誰會選擇顛沛流離?

無論對於“奧利給”大叔而言,還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呢?

然而生活總歸不會一帆風順,顛沛流離也是生活的另一種常態。

生活需要“奧利給”,人生更需要為自己提燈前行!

難怪人民日報要點名“奧利給”,“活該”被點名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