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造假桂冠"?大股東三步法掏空你的血汗錢

讀財報識陷阱系列之五

2020年4月24日,中國證監會官網公發佈《證監會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一文,山東龍力生物因系統性造假突出,被點名列入典型案例。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特別強調一下:系統性造假。這恐怕是摘得證監會"造假桂冠"了,是經典的、教科書式的、赤裸裸搶錢的案例。

龍力生物成立於2001年,是以玉米芯、玉米為原料生物質綜合利用企業。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2017年底,龍力生物資金鍊異常,引起各方關注。2018年1月11日,證監會著手調查。2019年5月15日被暫停上市。2020年4月29日,發佈《關於退市情況的專項報告》,退市進入倒計時。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究竟龍力生物如何系統造假呢?我們認真梳理一下,其造假路線圖,總結出"龍氏造假三步法"。

第一步:虛增利潤,虛假繁榮,為資本運作鋪墊

(一)利潤表造假:虛增收入,虛增利潤,進入"龍氏輝煌時代"

2015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是龍力生物"輝煌時代"。一方面,營業收入翻倍增長。2015年、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7.76億元、8.80億元、19.66億元,其中,2017年比2016年增長123%。另一方面,淨利潤翻倍增長。由2015年的4931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1.17億元,再到2017年三季度的1.16億元。

當然,後來被證監會定論為:虛增利潤。即利潤表造假。

(二)資產負債表造假:借款充收入,資產來平衡,龍氏財務比"賈會計"還精深

1、負債造假

一方面,我們看看,收入和利潤是如何虛增的呢?

一般造假者,為掩護虛增收入和利潤,往往虛構客戶,最終形成應收賬款。而龍力生物與眾不同,直接"用借款虛構收入",包括關聯借款,或者其他形式的借款。

這恐怕是,A股造假者的"創新",簡單粗暴,省除諸多造假繁瑣環節。

用關聯借款、其他形式的借款,虛構收入,在會計處理時,計入"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2016年,其他應付款為4663萬元,長期借款5.996億元,兩者合計6.46億元;2017年,其他應付款5.829億元,增加5.4億,長期借款10.34億元,兩者合計15.74億元。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這樣,收入和利潤的謎底終於揭曉:直接用借款來充當收入。證監會稱,龍力生物定期通過刪改財務核算賬套,實施造假。也就是說,龍力生物還是很"謹慎的",邊造假、邊銷燬證據。

2、資產造假

另一方面,看看資產造假,解決造假資金去向問題。

為平衡報表,造假者都要虛增資產,這裡就不多說了。

一般造假者,經常用到的資產科目是"應收賬款"。而龍力生物與眾不同,2017年,龍力生物營業收入,大幅增加10個億,賬面現金卻減少了7億多,應收賬款卻只增加5千萬。也就是說,既沒有賺來現金,又沒賺來"白條"。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龍力生物和其他造假者不一樣之處在於,基本都是利用"其他"科目虛增資產,可謂把"其他"款項用的可謂淋漓盡致。

2017年,以"其他"方式同比增加固定資產99%,其他應收款同比增加3116%,存貨同比增加172%,預付款項同比增加1559%。

通俗地說,為了配合收入造假,連交易對手都懶得虛構,直接放入其他應收款,或者"其他"項,更加簡單粗暴、簡便快捷。

龍力生物異常科目變化表 單位:萬元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第二步,定增併購:講轉型"互聯網+農業"故事,併購增髮圈錢

故事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龍力生物大股東這是忙乎啥呀?借錢做收入,還得計入負債,還得用虛增資產配合,自己也沒拿到錢,難道只是拉昇股價,做所謂"市值管理",讓股民賺錢?

那隻能說,你太善良了。

一方面,拉昇股價,高管減持,或者股權質押,哪樣不是高管直接套現的方式?

另一方面,虛增利潤,公司"繁花似錦",併購轉型,定向增發,圈"機構韭菜"的錢,這才是故事的高潮。

2016年4月13日,龍力生物公告,經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委員會審核,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獲得無條件通過。

公司發行股票吸收了5.6億的資金用於購買兩個互聯網企業,另外有4億多是現金。以5.8億收購快雲科技,以4.35億收購了兆榮聯合,合計產生8.16億鉅額商譽。參與定增的包括山東信託在內知名機構。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2016年併購當年,兩家公司淨利潤相當可觀,所以,當年未提商譽減值。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又一個美好的併購故事完成。

第三步,資產減值:一筆勾銷,毀屍滅跡,退市大吉

不要走開,故事還沒結束。

2017年底,手握9個多億貨幣資金的龍力生物,無法償還1.37億中海信託債務,引起各方關注,深交所隨即對龍力生物下發關注函。

2018年1月11日,證監會著手調查。

被證監會調查之後,發現2016年併購當年,上述兩家科技公司盈利也是偽造的。於是, 2018年年報進行修改,計提6.8億商譽減值,也就是說併購的公司業績基本為0,併購的錢打水漂,直接落入大股東手裡。

當然,龍力生物虛增了五花八門的資產,已經開始並有可能繼續進行一系列資產減值,以便實現資金毀屍滅跡,但尚未來得及,便被證監會調查中斷。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故事尾聲:

很久沒有發聲的龍力,2020年4月29日公告,因2017年、2018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資產為負值,且兩個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被暫停上市,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期末淨資產為負值,淨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負值,且財務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強制終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在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披露後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

退市進入倒計時。


龍力生物何以摘證監會

或許,這是龍力生物實際控制人最期盼的日子,錢早已去了“該去的地方”,退市後就不用天天有人核查了。

而留給股民的是,一個欲哭無淚的故事。2020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證券法》,能否給韭菜們找回一點尊嚴?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