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英雄”任正非在華為的三種角色:佈陣、點兵、陪客戶吃飯


“苦難英雄”任正非在華為的三種角色:佈陣、點兵、陪客戶吃飯


“苦難英雄”任正非在華為的三種角色:佈陣、點兵、陪客戶吃飯

《苦難英雄任正非》李鋼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下,很多企業為了活下來,都在重新審視和調整戰略。然而戰略的實現,需要強有力的組織能力作為支撐,而組織能力構建不是簡單招一個能人就可以解決的,需要企業家精神的引領,在組織能力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什麼樣的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的角色是什麼,應該做什麼?”

01

企業家精神只屬於企業家嗎?

華為為什麼能夠不斷的成長?2010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EMT會議上曾說,華為不想做世界第一,但是華為已經走在了世界第一的路上。話雖如此,但確實有很多事情是擋不住的,為什麼?

其核心在於

華為創始人及大批高管身上以企業家精神為引領的戰略聚焦和組織能力的不斷提升。

企業家精神是組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是一個組織健康長壽的基因和要學。企業家是一個角色,企業家精神是另外的一種所謂的特質、領導力,企業家可能只有一個,具備企業家精神的人有很多。所以,企業家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企業家精神變成組織的能力,變成組織的要求,讓更多的高管和員工都有企業家精神。

在華為,要有一種機制,叫賽馬機制。華為通過賽馬機制打破平衡,讓人才倍出,讓最主要的中間層做出改變,讓他們有更多的企業家精神,讓他們也幹活、承擔責任,所以,華為對幹部的要求是:高層的要有使命感,中層要有責任感,基層要有飢餓感。

企業家精神有兩個非常關鍵的特質:

  • 企業家精神特質之一:知道做什麼、知道什麼時候做、能夠把握節奏。


企業家在不同的階段做的事情不一樣。有些企業走過了創業最早期,獲取了一定的利潤,到達了一個相對舒適的平穩期,就覺得應該還是這樣保持慣性,其實這個時候企業就要有所改變。這種改變首先要從企業家開始,企業家不改變,想讓企業改變不可能。

企業到了一定成長階段不能只是慣性成長,這種成長猶如爬坡,一旦力量不夠無法推動就會滑落,企業需要的是上臺階式的成長,而不是慣性的成長,依靠慣性的成長不持久,只有上臺階的成長才可以穩的住。但這種成長並不容易,需要企業家突破自我,不斷變革。

  • 企業家精神特質之二:企業家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自己要不斷的突破自己


從公司早期到現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企業家精神也是不斷變化的。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像一個大家長,什麼都幫大家搞的好好的,吃飯不要錢、住房不要錢,沒事就找下面人聊天。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任總說不要把華為當家。這是一個經營理念的轉變,從家的氛圍變成商業的組織,自己不完成這個轉變,是不可能說給下面的人的。

所以,企業的變化首先是創始人的變化,這種不斷的變化正是企業家精神的一種體現。作為企業家既要堅持,又要跟隨外部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堅持和變化怎麼才能很好的統一起來,這在任總身上表現的非常淋漓盡致。

02

企業家與企業經營者有何區別?

不是每個企業家都具有企業家精神,也不是每個企業經營者都可以稱之為企業家,企業家和企業經營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日常說的企業經營者我們稱之為企業主。這個“主”字,由一點加一個王字組成,企業主在企業當中是一個創造者,甚至是主宰者。在企業裡企業主說了算,想如何經營就如何經營,是企業之主。

而企業家的“家”,中國人對家的理解雖然有很多,但是一提及,就會想到責任、傳承,一家老小衣食無憂。所以企業家的這個家,是有責任的,有擔當的。

很多企業創業者,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一個很重要的瓶頸——不能很好的定位企業和企業創始人之間的關係,到底誰是主誰是從?到底是企業的企業家還是企業家的企業?這個概念其實是每個企業家要思考的。

如果是企業的企業家,會把企業放到比較高的位置,一切圍繞著企業,對企業有利方可行,哪怕讓我的老闆不舒服也要堅持。如果是企業家的企業,企業的存在是為已服務的,企業要圍著企業家轉,企業家可以在這個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隨心所欲,這就是另外一種態度。所以,能否對兩者進行清晰的定位,是創始人能否實現自我突破的關鍵。

華為在發展中也是慢慢把企業做強做大,甚至要做世界級企業,在發展中感知到瓶頸,所有的企業資源都是圍繞著自己,還是屬於企業家的企業。這是一個楚河,真正跨過河的這邊,需要構建更多的戰略聚焦的團隊,從唯一變成其中的一個,從淡化個人色彩變成一種組織、一種團隊。

因此,企業家最重要的是消滅自己,把組織做強做大。這種消滅不是鴕鳥政策,把頭埋在沙子裡,而是真正把團隊、把企業的魂建立起來。

03

如何成為卓越的企業家?

要成為卓越的企業家和高效的領導者,首先對自己應該幹什麼要有一個很準確的定位。任正非給自己的定位是:佈陣、點兵、陪客戶吃飯。佈陣就是組織建設,點兵就是幹部隊伍建設,陪客戶吃飯就是市場。

要成為卓越的企業家和高效的領導者,需要做到以下8個方面:

第一、要有正信的信念。做企業需要一些信念,比如說華為的天道酬勤、厚積薄發,以客戶為中心,以規則的確定應對結果的不確定和未來的不確定,自我批判才能使人進步等,這些其實都是信念。企業想要做大做強,首先要有正信的信念。

第二、以企業組織為管理對象。很多企業家比如技術出身就熱衷於技術,營銷出身就熱衷營銷。但是企業不僅僅包含技術、營銷等某個方面,而是一個組織,組織要有共同的任務才能把成員凝聚在一起,組織成員為組織做貢獻的絕對先決條件是讓其知道組織的任務和使命,

一個組織必須有其使命精神和任務負責的人。而這個人就是企業家,因此企業家要以企業組織為管理對象。

第三、需要有一套事業理論。企業的事業理論能夠回答我們企業是什麼,其中包含了企業的價值觀、使命、信念、政策,以及遇到困境時,如何走出困境?事業理論要從形而上的層面去解決。

第四、要適應外部的環境。

第五、要生存要有戰略,戰略不是達到的數字,是基於目標能夠明確位置,下一步去哪,怎麼做?包含戰略制定、戰略共識、戰略解碼以及執行等這樣一整套體系。

第六、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比如說幹部政策、人力資源政策等。華為人力資源的價值鏈循環,通過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在幹部政策上,華為形成了從幹部選拔到幹部配備到幹部考核到幹部激勵的循環。

第七、要讓組織一直處於激活的學習型組織。 作為企業家要把組織構建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在應對問題、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上形成基於企業價值觀的行為取向,並不斷地進化這個過程。

第八、迴歸管理常識。在管理上很多就是常識問題,因此企業家要不斷的夯實管理基本功。現在,組織中人的因素越來越重要了,與人打交道,就不能只把人當成機器,而是要人性化的管理,瞭解其訴求,進而把這種訴求和企業的目的形成有效的結合。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公眾號“華夏基石e洞察”。本今日頭條號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如果您認為此文涉及侵權或標註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