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青年專家說科普丨李紹堂:不可掉以輕心的“痔瘡”

作者:溫醫一院

痔瘡是很常見的疾病,所謂“十人九痔”。於是,很多人出現便血情況後不以為然,經常自己安慰自己,“這應該是痔瘡吧”。沒有對此引起重視,不去醫院診療,自己誤診為痔瘡,活生生地把直腸癌給耽誤了!我們臨床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在這裡,溫馨提醒大家要引起重視!

這是一位46歲男性患者。間歇性大便出血1年餘,以為是痔瘡,自行到藥店買了痔瘡藥用,便血時斷時續。後來體重明顯下降,才在家人的建議下來我門診就診。我問診之後,給他做了直腸指檢,基本明確是直腸癌而不是痔瘡。接下來我又安排他做了結腸鏡檢查和胸腹盆腔增強CT及直腸、肝臟MRI檢查,結果發現是直腸癌伴肝轉移,屬於晚期。患者就這樣被自己的不重視,耽誤了病情,非常可惜。

一醫青年專家說科普丨李紹堂:不可掉以輕心的“痔瘡”
一醫青年專家說科普丨李紹堂:不可掉以輕心的“痔瘡”

患者肝臟磁共振顯示肝臟佈滿腫瘤

痔瘡和直腸癌的主要症狀都是便血,那該怎麼區分呢?其實,如果是典型病例,我們醫師在門診通過問診和做一個簡單的檢查,就能基本區分到底是痔瘡還是直腸癌。

第一問:“便血的顏色?和大便的關係?”

痔瘡的便血,一般是間歇性的,在某些情況下誘發或加重,比如喝酒、吃辣椒、久坐,久站以後,或者便秘時大便乾燥等等。上完廁所後發現手紙上有血,或者便後滴血,厲害的時候甚至會噴射狀出血,搞得滿便池都是,的確挺嚇人的。但這種出血呢,一般顏色比較鮮紅,而且跟大便不混在一起。大便是大便,血是血。而直腸癌引起的便血就不一樣了,便的血大多數暗紅色,呈果醬樣,甚至有膠凍粘液混雜,而且血跟大便常常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第二問:“最近的大便習慣是否改變?”

大便習慣的改變指在原來大便習慣的基礎上,發生大便次數的變化,可以伴有大便次數的增多以及裡急後重等。痔瘡患者腸道刺激症狀往往不明顯,便血時一般沒有大便習慣的改變。也就是說,平時一天一次還是一天一次,很規律,只是有可能出現便秘,大便乾結等情況。

而直腸癌患者由於中晚期腫瘤導致腸道刺激症狀嚴重,經常有大便習慣的改變。比如說以前大便很規律,一天一次,最多一天兩次。而最近不知怎麼回事老是要大便,一天三四次甚至很多次,而且出現裡急後重,也就是自覺拉不乾淨,拉了又想拉。部分患者還出現體重下降、消瘦等症狀。伴有這種情況的大便出血是直腸癌引起可能性非常大。

直腸指檢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

中國人直腸癌和西方人比較有三大流行病學特點:①直腸癌比結腸癌比例高,大約佔60%。②青年人(少於30歲)直腸癌比例高,約佔10%-15%。③低位直腸癌佔的比例高,約佔60%-75%。

低位直腸癌通過直腸指檢就能摸到。所以結直腸外科醫師直腸指檢非常重要,相當一部分腸癌患者通過指檢就能基本確診。

在中國,結直腸癌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據2018年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的結直腸癌新發病例達到37萬例,約佔全世界的26%;發病率約為28/10萬人,在所有的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肺癌和胃癌。上海、溫州等東部發達地區發病率更高。在死亡率方面,中國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率約為13.13/10萬人,佔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總數的7.8%,排在第五位,城市患者的死亡率也相對較高。從數據來看,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處於持續上升的態勢,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一醫青年專家說科普丨李紹堂:不可掉以輕心的“痔瘡”

當然,不是所有腸癌的患者病情都非常典型。無論如何,當患者出現便血等異常情況時,應該積極去醫院找專業醫師就診,必要時做相關的檢查(包括直腸指檢、大便潛血、結腸鏡等檢查)來明確診斷。在此,溫馨提醒大家,便血時千萬別麻痺大意,掉以輕心,自認為是“痔瘡”,耽誤了病情。

來源:結直腸肛門外科

文字:李紹堂

編輯:王堅連

審核:黃麗穎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