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全喉切除後,沒了喉管和聲帶還能開口說話,怎麼做到的?

賀大爺今年66歲,每天早上到花園裡健身是他必備的項目,在他鍛鍊的時候,可以看到他手裡拿著一個紙巾,不停的在脖子上擦拭,仔細一看,他的脖子上有一定葡萄大小的圓洞,這個洞裡,會伴隨著呼吸發出粗喘聲,就好像我們剛跑完百米衝刺賽後,用盡全身力氣大口呼吸的喘氣聲。

15年前賀大爺在一次健康體檢時,發現喉癌,醫生建議做全喉切除手術,就這樣,他失去了喉管和聲帶,沒了喉結的他,在脖子上多了一個洞,平時的呼吸,都會從這個洞裡完成,從此,鼻子變沒了用處。因此,賀大爺也永遠失去了說話的能力,成為了一名“無喉人”。


六旬老人全喉切除後,沒了喉管和聲帶還能開口說話,怎麼做到的?


剛做完手術的時候,賀大爺想跟老伴說話,可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就是發不出聲音來,自此後,賀大爺變得越來越封閉,越來越暴躁。沒有人能夠和他交流,沒有人知道他要幹什麼,他只能通過發洩,表達自己想要說話的願望。

沒了喉管、沒有聲帶,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發出聲音來呢?賀大爺想到了食道,食道是一種肌肉組織,能不能利用食道發出聲音呢?通過不斷的嘗試,一個個模糊的字眼從食道中發出了。於是他就一遍練習又一遍的練習,就這樣,他逐步掌握了用食管說話的方法,

食管語言的練習,讓他的嗅覺和味覺逐步恢復了,現在的賀大爺不僅可以用食管發聲,還可以和正常人一樣與人交流了,“無喉人”說話也成為了現實。


六旬老人全喉切除後,沒了喉管和聲帶還能開口說話,怎麼做到的?


賀大爺用食管說話的原理是怎麼樣的呢?

正常情況下,我們是通過喉部的聲帶振動進行說話的,但特殊情況,比如全喉切除術後,聲帶缺失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特殊訓練,利用食道粘膜的振動產生出聲音來。

這種原理,就跟我們平常打嗝類似,就是讓氣體從下而上的衝擊食道粘膜發出聲音,通過反覆訓練,主要掌握了氣體衝擊食道粘膜的力度,就可以發出不同的節奏,不同的聲音,最後形成新的語言模式,同樣可以和人正常交流。

不過想要用食道發音,難度還是非常大的,需要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種食道發音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腹語還不太一樣,腹語其實還是用喉發音,只是舌頭沒有協同參加而已,所以,難度其實沒有食道發音那麼大。

六旬老人全喉切除後,沒了喉管和聲帶還能開口說話,怎麼做到的?


像賀大爺這樣成功用食管說話的人不是個例,可以說這種方法的存在,為聲帶缺失的人帶來的希望。相比無聲世界的孤獨,與無助,能夠開口說話對他們來說,就是莫大的幸運。

#哆咖醫生超能團##健康科普排位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