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按:還有11天,2019年就要離去,迎接大家的是2020年。以前編刊時寫卷首語,那好像是在過年之前的時候,在結尾處,會模仿《中國週刊》的寫法,總不忘為大家拎起希望,這次也必須這般告誡自己。書店故事自2015起,連續五年在12月中旬特約朱曉劍先生髮布年度書店觀察。

2019年,重要的事情已經發生並還在不斷髮生,然而也有溫柔的夜色每天降臨。在這個時代,讀書的時光變得更加珍貴而有意義。書店觀察,五年時光,書店業起起伏伏,卻又自有其韌性。書店觀察,觀人,觀事,觀行業與生活。謝謝朱先生賜稿,同時,也謝謝諸位讀者的閱讀。

風雨兼程度一年

文/朱曉劍

愛書人雖然在閱讀大環境變化的情況下,閱讀消費卻並沒有打折。只是因網上書店的折扣相對於集中幾個“節慶”,平時購書零星,且到實體書店消費的次數減少。這種情況下,實體書店的經營也就多了些困難。

書店業經歷過近年來的多輪淘洗,存活下來的書店在2019年以平穩的姿態持續發展。從全國範圍來看,新舊書店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甚至於書店倒閉的消息也甚少聽到,這大概是“沒有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反映吧。

舊書店的“新生”

2019年11月,受春風習習讀書會之邀,布衣書局在南鑼鼓巷開店,《北京日報》說:“小店不過21平方米,只是佔據四合院的一個房間,但對布衣書局而言,意味著15年後再度迴歸到城內,像是個嶄新的開始。”這家店在全國帶有標誌性,不少愛書人到北京,從此愛去這裡看看,以此瞭解舊書店的動向。但在12月中旬,衚衕在《販書日記》裡透露,布衣書局的庫房面臨著新的搬遷。南京薛冰先生認為,只要物流通暢,庫房在哪裡都一樣,儘量選個便宜而穩定的地方。北京留一個南鑼店這樣的窗口,聯絡各方,展示風采,兼顧收書。

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與布衣書局面臨著相似的問題是,老六的“讀庫”庫房在這一年因房租原因,也不得不搬遷到河北去。這看似微小的庫房搬遷,卻也是一種微妙的變化。

天津的舊書市場雖然多為書攤,經歷過“海河風波”之後,搬遷回古文化街文化小城的銀杏廣場,這是當地為了穩固天津舊書業穩定發展的結果。在12月,一紙告示則讓舊書攤“休市”,這猛看上去是為了迎接春節的一個舉措。倘若換一種角度看,當大多數市民春節休假期間,不是更好的進行全民閱讀推廣嗎?天津的多位愛書人為此提出了“抗議”,希望春節期間繼續有舊書攤存在。這也是愛書人維護“閱讀權”的案例。

與天津相對應的是湖南株洲的“湘江邊的舊書攤”,這沿著300米湘江邊擺開的固定舊書攤有16個。當地政府考慮到舊書攤主擺攤的艱辛,花費數十萬元為每個舊書攤進行改造,在舊書攤,我們看到木棧道抬高了,還安裝有遮陽雨棚和仿古燈柱。“木棧道高度由原來的15釐米抬高到35釐米,成了一條長凳。市民可坐著選書、看書,同時也方便攤主休息。”而仿古燈柱則是為了方便市民選書看書,這無形中就促進了當地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

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湘江邊的舊書攤

再來說說成都的舊書店。這一年我到訪過成都區縣的多家舊書店(攤),發現相遇到的“好書”、“自印本”數量再減少,不僅如此,一些當年出版的新書也流落到舊書攤。而一些印量較少的圖書則價格上漲,由此觀察當下的閱讀趨勢,不難發現,成都人對閱讀需求依然有著自己的期待。

毛邊書局·桃蹊書院、縹緗書局的玉雙閱讀空間與當地街道(社區)銜接在一起,走過了一年,雖有免費空間使用,卻需面對社區居民開展固定場次的閱讀活動。由於當下對閱讀評價體系的“升級”,書店面臨著新的壓力,比如活動嘉賓的邀請、社區人員的組織等皆有具體考量,如此書店在做好本身業務的同時,需兼顧活動的開展。

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毛邊書局·桃蹊書院

在2018年舊書店開設實體店中,這兩傢俱有示範作用,但在實際運行中卻面臨著一系列的新挑戰。這也讓成都的一些舊書攤有志開店,卻在開店時有了更多的實際考量(是不是有具備組織活動的能力等)。

幾何書店:新書店中的“黑馬”

這幾年的書店發展,給我的印象是,西部地區的書店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雖然有了較大的提升,但與東部地區的書店相比,也還是有潛力可以挖掘,這大抵跟西部地區人文環境相對要弱一些,而閱讀人口的多少則決定了書店的未來。

起源於甘肅蘭州的幾何書店,成為2019年書店中的“黑馬”,在成都成華區的“下灣”開店,這是西南第一家店。而成都作為“書店之都”,成為許多品牌書店的試金石。因此,不少外地書店也湧向成都。

幾何書店,在書店業名不見經傳。卻從2018年開始,相繼在西寧、南昌、成都、合肥等多個城市開店。可見其有著怎樣迅速擴張的魅力。

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from幾何書店微博

去年的4月23日,幾何書店在西寧起步。2019年5月的《青海日報》有一篇名為《幾何書店的魅力》報道說,試營業當晚,僅3個小時就創下了5萬的人流量17萬元的營業額。在報道中,介紹了書店創始人林耕:

學美術出身的他很有些藝術氣質:黑色的休閒西裝,燙染過的長髮隨意紮起一個馬尾辮,細長的手指握著一個深棕色的菸斗,鏡片後面的一雙黑眼仁始終透露出友好和善的神情。出身書香世家,自幼對書籍就懷有一種親近和敬畏之心,對林耕來說,創辦一間文化氣息濃郁的書店也許是最佳的選擇。

對一個“書店病人”來說,在書店體驗現場感,或許更為要緊一些。事實上,今天的書店都在尋求不同的“賣點”。

作為連鎖書店的幾何,在城市宣傳中,強調洞穴體驗。當然,這裡所說的“洞穴”,依然是一種自然的模擬。從其風格和內容來看,自有其特色。

但愛書人除了體驗這“洞穴”之外,還能提供什麼呢?手作、咖啡在今天幾乎成為連鎖書店的“標配”。

但僅僅如此,似乎還不夠。書店給人提供的體驗,還包括一種被稱為“閱讀感”的感覺。所謂“閱讀感”,即書店是一個閱讀的場所。這就如同商場強調購物體驗的道理一樣。書籍的陳列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來的是書店對圖書的態度,也可以解讀為對閱讀的尊重。

幾何書店裡,我看到將書籍完整陳列的方式,而不是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確實有讓人購書的慾望。

在書店裡靠牆的一側,有著老舊的桌椅。有資料介紹說,這些都是從舊物市場上淘回來的。這些老物件所營造的是與書店風格相匹配。閱讀的人,可以在這裡找到閱讀的感覺。

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from幾何書店微博

在書店裡遊逛,不只是為了拍照。更為重要的是在書店尋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冊。在這一點上,幾何書店給人的驚喜要少一點。

我留意到相關的新聞報道說:這裡會根據成都的文化特性,開展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展示和活動。比如在青海,就有很多藏族文化和像唐卡等手工藝在這裡進行分享,這是雪域淨土的魅力屬性。

即便是連鎖書店,在今天也在強調個性。畢竟每個城市的閱讀喜好有著細微的差異,這不僅包括書籍的選擇,也有著閱讀理念的差異。正是因為如此,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書香氣質。

誠然,在閱讀的追求上,成都雖然有潮流的一面,但更多的愛書人都有自己的閱讀領域。因此去逛什麼樣的書店,是有著自己的選擇。當書店的品位與個人的選擇有交叉,且能帶來新奇的閱讀感,無疑會受到愛書人的青睞。

在幾何書店,看到不同的人群拍照、閱讀,但尚無數據提到書店的經營情況。不過,對幾何書店來說,這是在成都人閱讀生活的剛剛開始,需要時間予以檢驗。

我相信,有理想的書店,在未來,一定會給愛書人提供更多去書店的理由。

書店餘事

書與人,始終是書店的主題。不管書店以怎樣方式發展,都需具有人情味和親和力,這才帶給讀者更多的閱讀體驗。也正因如此,書店倘若忽略了這一點,也就難以取得更大的發展。

連鎖書店在新的一年表現得頗為平靜,並沒有出現太多的波瀾。這也許是受整個經濟發展放緩緣故。西西弗、言幾又等書店雖然同樣在一些城市開店,卻多了一份穩重。不過,由於各地重視全民閱讀的推廣,給書店以活動補貼的方式購買服務,這雖然是杯水車薪,卻也多少緩解了書店壓力。

不僅如此,獨立書店聯合起來通過發佈書單、推薦好書等活動,它們雖然是微小的個體,卻也還是逐漸展現了書店力量。這樣的活動假以時日,相信會讓我們看到獨立書店的未來更為美好一些。

方所書店在成都舉行的書店論壇在2019年繼續進行,而言幾又書店推動的亞洲書店論壇則移師西安。成都在2019年11月有了“天府書展”出現,但這是否能帶動成都書店的發展,也還是未知數。

鄉村閱讀雖然不是以書店為主題的閱讀活動,在全國範圍內也有不小的力度推動。在鄉鎮上已是很難看到書店的存在,書屋代替了書店,卻並沒有表現出更多的活力。在讀書機構的帶領下,鄉村閱讀有望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書店之書”

各有精彩

人與書的相遇,讓書店多了故事,而“書店之書”以關注書店文化、書店生活為主,看上去小眾,卻極有市場。在我看來,通過這些“書店之書”可關照當下的閱讀文化潮流,2019年的這類圖書可謂各有精彩。

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書店東西:世界二十一家獨立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

2019年初,韓國出版家、作家,韓吉出版社總裁,坡州出版城(Paju Book city)文化財團理事長金彥鎬出版了《書店東西:世界二十一家獨立書店》,讓我們看到韓國文化人眼裡的獨立書店。金彥鎬是一位資深出版人,也是一位狂熱的愛書人,二十年來探訪世界最美二十一家獨立書店,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用生命踐行理想的書店人於歷史和現實中鮮為人知的堅守故事。1月10日,這本書在單向空間(愛琴海店)首發,董秀玉、汪家明、許知遠、錢曉華等助陣,讓我們看到了中外書店人的對話。

英國書店店主肖恩的《書店日記》記錄他開二手書店的歷程,諸如收購舊書、相遇奇怪讀者等許多細節讓我們看到中外書店主人的喜好是多麼的相近。這本書也讓我想起了布衣書局衚衕先生《販書日記》系列,假以時日,也是舊書業的掌故了。此外,溫州的鄭金才開設有桃源書院,現在他每天在朋友圈發佈販書情況,雖然記敘簡略,但也可看出當下的書店生態了。

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書見:30位獨立書店者說》,金城出版社,2019年6月

雅倩長期關注獨立書店,並在新媒體上對書店文化進行推廣,繼《中國獨立書店漫遊指南》之後,由金城出版社推出了《書見:30位獨立書店者說》,這是中國獨立書店的最新呈現。這本書集資料性、欣賞性、實用性於一體,每一個書店故事的背後都是店主的一段人生。30位獨立書店店主講述他們的書店與人生故事,打開一家書店的大門,即可窺見人生百態。

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行走的書店:大樹空間和它的手藝人》,河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12月首發

張嬌編、馮傑繪圖的《行走的書店:大樹空間和它的手藝人》則記錄了“大樹”書店的成長。一家名為“大樹空間”的鄭州書店,五年間行走於河南各地,以“大樹探險家”“大樹歸鄉”的名義,尋找好吃的美食、好玩的美景,同時把民間的“非遺”物產帶給城裡人,由此把城市與鄉村緊密地連在一起。而在近百場“大樹讀書會”上,作家與讀者面對面,分享著文學的盛宴……這本書裡,字裡行間印滿了大樹空間堅定又沉著的足跡,瀰漫著理想主義的情懷,感染了眾多作家和詩人,送上“大樹寄語”,祝福成長。五年來,“大樹空間”一直在路上。他們將一直在路上……

在“書店之書”當中,還有一部分圖書為以書店為背景的文學書寫。日本作家村山早紀的《櫻風堂書店》就是講述了處於人生低谷的愛書青年月原一整,遇到了這家奄奄一息的櫻風堂書店,由此引發了種種故事來。這本書系“本屋大賞提名,全日本書店店員一致好評,數百家書店聯名推薦的治癒之作”,堪稱《島上書店》的姊妹篇。星姐倬倫的《深夜書店》是國內少見的以書店為題材的作品。深夜書店位於南京市的一條小街上,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創意書店。小說以這家24小時營業並附有心理諮詢業務的書店為媒,用12個故事深入淺出地闡釋了12種人格。胖貓駐店,三人同行,偶爾一次的諮詢,人們走進店裡,訴說自己的故事,透視城市之下的悲歡和人心。日本幻想兒童小說《下雨的書店》則以兒童的視角關照書店生活。

-END-

2019年度書店觀察作者:朱曉劍,專欄作家,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2013年,其家庭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全國“書香之家”。曾任《成都客》等刊物主筆,在多家媒體開設專欄。著有《書店病人》《書式生活》《杯酒慰風塵》《閒言碎語》《美酒成都堪送老》《閒雅成都》《吃茶記:一半成都一半茶》等二十部作品。

圖片選自網絡不同出處,感謝。

書店故事年末徵稿:

1.你的家鄉是哪兒?在你的家鄉都怎麼過年?

2.2019年度閱讀總結

E-mail: hansonhan@gmail.com,發送文稿或圖文稿分享上述內容,獲選發佈者將獲得自印本精美冊子一份。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特約 | 2019年度書店觀察:風雨兼程度一年

書店·故事· 記錄

媒體·出版·讀書

投稿郵箱:591183724@qq.com.

豆瓣小站:書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