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雍也》

很喜歡《論語》中這句話,所以《論語讀後感》以這一句話作為開篇。

“質”是樸素的文質;“文”是人類自己加上去的許多經驗,見解,累積起來的這些人文文化。但主要的還是人的本質。原始的人與文明的人,在本質上沒有兩樣。餓了就要吃飯,冷了便要穿衣,不但人類本質如此,萬物的本質也是一樣。飲食男女,人獸並無不同。但本質必須加上文化的修養,才能離開野蠻的時代,走進文明社會的軌道。這裡有個很好的例子,那就是股市,我們個人在進行股票操作的時候都有個很深的體會,自己的操作受情緒影響很大,而這種情緒便屬於人的本質,這是人從生下來就有的,這是成為股票高手之路必須克服的一點。

所以孔子提出“質勝文則野”,完全順著原始人的本質那樣發展,文化淺薄,則流於落後,野蠻。“文勝質則史”,如果是文化進步的社會,文化知識掩飾了人的本質,好不好呢?孔子並沒有認為這樣就好,他認為偏差了還是不對。文如勝過質,沒有保持人的本質,“則史”。這個“史”,如果當作歷史的史來看,就是太斯文,太酸了。我們要拿歷史來對證:中外歷史都是一樣,一個國家太平日久以後,國勢會逐漸衰弱,而藝術文化,卻特別發達。藝術文化特別發達的時代,也就是人類社會趨向衰弱的時候。如羅馬鼎盛時期,建築,藝術,歌舞等等隨之逐漸發展,到了巔峰時期,國運即轉衰微了。所以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兩樣要均衡的發展。後天文化的薰陶與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樸素氣質互相均衡了,那才是君子之人。

近300餘年來,西方的發展開始是質勝過文的,後來文慢慢跟上。美國建國200多年來,從開始的13塊殖民地獨立建國,到一步步的慢慢擴張侵略,便是質勝文的開始。一直髮展到一戰二戰後,文發展的很好了,美國文化風靡全球。就在30年前,我國改革開放不久,在美國屬於普通快餐的麥當勞與肯德基進入我國,那時候在我國成了檔次高的餐飲,其價格相對於那時候我國工人收入來說是很高的,但還是趨之若鶩,這裡面就包含了對美國快餐文化的推崇,而現在它們只是很普通的快餐店。好萊塢電影剛引進我國的時候,其電影票房在我國所佔比例非常高,現在呢?國產電影票房份額已經大幅提高。以電影為代表的美國軟實力在全球已經不復當年,這背後是美國整體實力在全球範圍內走下坡路,比較像當初羅馬帝國的路線,其衰落成為必然。

整個國家文化如此,我們個人也是如此。書讀得很好的,一定能救國強國嗎?能救國,救世的人,不一定書讀得很好。假定一個人書讀得好,學問好,才具好,品德也好那才叫做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算是一個人才。所以不要把子弟造就成書呆子。近幾十年高考各省第一名,然後成為大才的很少,基本泯然於眾人矣。一個人知識越高,但才具不一定相當;而才具又不一定與品德相當。才具,學識,品德三者兼備,這就是孔子所講的“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不但學校教育要注意,家庭教育也要對此重視。

如果質勝文,缺乏文化的修養就不美。倘若文勝質便很可能成為書呆子。學識太好的人,也很可能會令人頭大。談學問頭頭是道,談做人做事,樣樣都糟,而且主觀特別的強。所以文與質兩個重點要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