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九十一期】(歷史系列第679講)

高考是古代科舉的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的第一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舉行。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毋庸置疑,高考同科舉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今天很多人攻擊科舉制度,其實在古代,科舉制度恰恰是中華文明最大的瑰寶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就不提了,那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世襲制度。

老百姓永遠是賤民,食肉者鄙也永遠是食肉者。

這種世襲制度,形成了很多嚴重的社會問題。

比如陳勝吳廣,兩人既然能夠搞出那麼大的起義,說明他們是頗有能力的。

即便是“大楚興,陳勝王”的把戲,整個秦國也沒有幾個人玩得出。

然而,此等人才卻只能淪為低級軍官。要知道,秦國藉助商鞅變法,部分打破了世襲制度尚且如此,其他各國也就很容易想了。

封建王朝的漢朝時期,採用的不是科舉,而是舉孝廉制度。

曹操就是舉孝廉被選拔出來的人才。

所謂舉孝廉,其實是一種推薦制度。由於漢代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遺風,地方實際上是門閥家族控制。

所以,舉孝廉推薦的人才,大多是門閥家族的代言人。

換句話說,舉孝廉仍然世襲制度的變種罷了。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世襲制度的問題不僅僅是國家沒有人才,都是一群酒囊飯袋。

更重要的是,階級不流動,導致有才能的普通民眾,永遠在底層。

誰都知道,人只有這一生,誰都不願意虛度過去。

有才華的人,都用盡各種手段試圖出頭。

由此,社會就存在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一旦有機會,比如中央政府腐敗、外敵入侵、經濟混亂等等,這些野心家就會跳出來搞事,形成無窮無盡的內患。

隋唐開始的科舉制度,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即便是普通老百姓,只要好好讀書,有一定的才能,也能從容做官。

我們熟知的名臣,如清末的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藩之流,都是科舉考試選拔的人才。

誠然,科舉到了後期只是很垃圾的八股,至少遊戲規則是固定的。

即便是玩八股這種文字遊戲,通常也是思敏捷的人才能夠勝利,當然也不乏擅長考試的書呆子。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科舉考試,讓中國的階層可以流動,底層人民具有依靠才能到上流社會的機會。

這就大大緩解了社會矛盾,同時也為國家選拔了一些人才。

可以說,科舉考試是中華文明領先於世界的重要元素,在古代絕對是超級先進的制度。

自然,到了今天,這種制度也仍然有效。

清末就已經取消八股文,開始類似於今天高考的選拔考試。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1949年民國時期,各大學考試是自己決定的,沒有統一高考這種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去各大學參加入學考試,這所大學考不進去,還可以去那一所。

1952年,中國實行新的高考制度,就是全國統一高考。

1966年因為“知識越多越反動”“工農兵領導一切”,高考被中斷了。

文革時期,全中國實施“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方法招收具有兩年以上實踐經驗、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工)、農民(農)、解放軍(兵)上大學。“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而是“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簡稱“上、管、改”。

對於這種行為,有識之士自然是極不贊成。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國家的副領袖林彪,也認為“這樣下去不用幾年,各行各業都會出現人才荒”。

於是,1973年,鄧小平復出後,重新舉行了高考。

這也不是真正的高考,而是針對推薦選拔工農兵上大學,增加了文化考試項目。

這裡需要說明一個重要人物,白卷“英雄”張鐵生。

張鐵生是遼寧人,只有初中文化,分配到農村,成為大隊倉庫保管員。1971年,他成為生產隊長,加入共青團,還同當地農村少女小侯談戀愛。

1973年,張鐵生被生產大隊推選為工農兵學員。他只有初中文化,而且考試前一天才拿到複習資料。顯然,他參加文化考試是不可能通過的。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6月28日第一天考試是語文,張鐵生已經抓耳撓腮了。

29日上午是數學,下午是物理化學。

考慮到工農兵學員文化水平低,考場可以翻書和資料查看,甚至可以詢問監考老師得到幫助。

張鐵生基礎太差,對於物理化學幾乎一竅不通,只是寫了一些判斷題和選擇題。

鑑於考試成績肯定極差,張鐵生就在卷子後面寫了一些話,大體是認為文化考試是故意為難工農兵學員,應該取消。

6月30日,張鐵生試卷批改完畢:語文38分,數學61分,物理化學6分(不是白卷)。

這本身沒什麼了不起,就算今天高考也經常有人交白卷甚至寫怪話。

然而,張鐵生事件卻牽扯了政治鬥爭。

文化考試是鄧小平要求開展,而四人幫和鄧是政敵。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而張鐵生考試是在遼寧,而同江青關係不錯的毛遠新,恰恰是瀋陽軍區政委、遼寧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分管文教和宣傳)。

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因此張鐵生被樹為榜樣,用來反對高考。

1973年8月10日,《人民日報》轉發了《遼寧日報》刊登的《一份發人深省的答卷》,並另加編者按:“七月十九日,《遼寧日報》以《一份發人深省的答卷》為題,刊登了一位下鄉知識青年的信,併為此加了編者按。這封信提出了教育戰線上兩條路線、兩種思想鬥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確實發人深思。”隨後,《紅旗》雜誌轉載時發表評論,認為搞文化考試是“舊高考制度的復辟”,“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反撲”。

1973年的文化考試很快作廢。

1973年9月,根據張鐵生想學獸醫或農田水利的志願,有關部門分配他到遼寧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學習,破格錄取。

於是,文化考試不及格的張鐵生,成為了大學生,還順利畢業。

有意思的是,張鐵生考取大學以後,立即甩掉了村姑女友小侯,同女大學生董禮平戀愛,出獄後結婚。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張鐵生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並受到江青和王洪文接見,成為政治明星。

鄧小平仍然堅持高考必須進行文化考試,知識絕對不是無用、

事實勝於雄辯,鄧的主張顯然是正確的。

即便如此,在毛去世之前,鄧仍然備受打擊。

相反,張鐵生被樹立為榜樣後,青雲直上:1975年8月,張鐵生被任命鐵嶺農學院領導小組副組長、院黨委副書記。

這幾年的大學生涯,讓張鐵生也懂得了一些政治。

他投桃報李:1975年11月29日,張鐵生在《遼寧青年》發表《對教育界某刊物上奇談怪論的批判》,批判《教育革命通訊》第10期上刊登的《培養無產階級革命接班人的正確道路》一文。張鐵生在文中稱:“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妄圖趁我們實現‘安定團結’、‘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時機,趁全國各條戰線飛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要在教育戰線上打開缺口,復辟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舊教育制度。”這篇文章被“四人幫”譽為張鐵生的“新答卷”,後被刊登在1976年1月6日《人民日報》。

此時,張鐵生同四人幫綁在一起了

1976年7月13日,新華社電刊登了出席遼寧省召開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代表座談會的吳獻忠、張鐵生等19名知青在1976年6月12日撰寫的信,信中稱,鄧小平就是“拔根”復辟的總代表,是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罪魁。7月14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了該新華社電,標題為《向“拔根”復辟的罪魁禍首鄧小平猛烈開火——遼寧省吳獻忠等十九名下鄉知識青年給全省人民的信》。

張鐵生此舉卻引起了公憤,尤其讓在農村艱難度日的知識青年們,對他極度痛恨。

在他們看來,作為普通知青的張鐵生,依靠政治投機擺脫了惡劣環境後,竟然對以往的同學們落井下石,實屬無恥。

任何政治鬥爭,都有贏家和輸家,遺憾的是張鐵生是輸家。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幫”後,張鐵生作為他們的黨羽也被逮捕。

鄧小平在1977年7月21日復職,迅速就做出兩個重要決定。

1977年10月21日,新華社公佈:中國政府恢復中斷11年的高考制度。1978年10月,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決定,停止上山下鄉運動並妥善安置知青回城和就業。

此舉,對於中國有著重大影響。

而張鐵生被判處15年徒刑,到1991年刑滿釋放。

其實,張鐵生此人談不上好壞,只是政治大潮下的棋子而已。

除了寫了幾篇文章以外,他也沒有什麼惡行。雖有些政治投機,在那個時代也是尋常事。再說難聽點,他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政治丑角而已。

1977年12月10日,中斷10年的高考正式恢復。

而1978年,全國才開始了統一高考。

可以說,70年代高考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在這之前,社會高階層的人,比如王朔這種軍隊幹部子弟,可以毫不費力的在參軍。當時參軍以後包分配,當兵期間供應待遇很好,社會地位高,比今天公務員牛逼多了。

沒有背景的普通孩子,只能在農村種地,即便你再有才華也沒用。

高考是科舉延續嗎?1977年12月10日恢復後第1屆高考開始


70年代高考恢復以後,迅速出現了一批人才,解決了長達10年的人才荒。

第一次高考是極為重要的,國家也非常重視。

由於試卷的印刷紙張不足,竟然特批了用於印刷毛選的紙張。

在當時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據統計,當年的報考人數570萬,錄取人數27萬人,錄取率4.7%。今天看來,這個錄取率太低,100個人才錄取不到5個。這些大學中,真正有名氣的大學還不到五分之一。

那個年代,只要能夠上大學,等於端上了鐵飯碗,也會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一個年輕的小學老師回憶:考上大學以後,我就向暗戀多年的女孩子表白了。之前我覺得自己地位太低,配不上她,一直不敢說。成為大學生以後,我覺得有資格了,才當面對她說了。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