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95後“老年人”的早起故事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95後的“老年人”。

為什麼這麼說?在身邊的人看來,一個小夥子幾乎每天晚上9點多10點左右就睡覺然後早上5點多就起床簡直和他們是格格不入的,他們很難不把我和他們的爺爺奶奶聯繫在一起。

的確,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下,特別時處於這樣的一線城市,夜間和白晝的分界線似乎已然消失了蹤影。夜幕下的流光溢彩和一棟棟樓房的燈火通明彷彿在向我們示意,這才是一天生活的開始。也難怪我這“特殊”的習慣成為了他們口中的梗。不過我卻樂在其中。(還是要辯解一下的,晚上如果有活動的話我還是會晚一點的。。。。。。)

這其中也發生過一個小故事的:有一天晚上9點多,領導微信問我在不在,在等了幾分鐘沒有答覆後,便在大群裡召喚我,這可好,一群同事在下面接起了龍:“這時候你還找**啊,人家早已進入了夢鄉了”、“領導,此時我就在他旁邊,是否要我把他從周公處叫回來”、“巴掌已經準備好,請領導批示”。。。。。。第二天醒來後,我急忙給領導“負荊請罪”,並保證晚上無意外一定不早於11點睡。(結果有沒有做到,你懂得)

有些人羨慕我如此自律,每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學習運動;也有些人好意提醒我,在大城市,當大家都在晚上進行交流時,你不和他們同頻,可能會錯過很多機會。

也許這是和我小時候一直以來的習慣有關,家裡人也是這麼早睡。但其他人小時候又何嘗不是呢?在大學時,我也曾一度晚睡晚起,一下子整個人好像失去了約束,找不到方向。直到工作後經過幾番調整才最終適應了下來。這已經成為了我的日常模式。

那,為什麼要早起呢?

工作後的我發現,自己有很多不適應。也許是以前習慣了沒有拘束的環境,現在突然要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一呆就是一天,身體百般難受。我甚至一度找不到工作的意義,也不知道以後的目標在哪。

那時的我,和這個大城市的其他上班族一樣,根據上班時間給自己定個起床鬧鐘,然後步伐飛快的去擠地鐵,在慌忙中開始一天的工作,在辦公室待上一天,下班後又是擠著地鐵,拖著一副疲憊的身軀回到宿舍,什麼也不想幹,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機。

在這樣度過了一段時期後,我突然意識到,我不能這樣,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的生活毫無意義。

我開始去尋找怎樣才能讓自己不再這麼匆忙,可以讓自己每天過得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在這期間,我翻看了許多關於早起的書籍和文章。從他們的早起故事中,我漸漸清晰起來。沒錯,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節奏。

於是,我開始去學習不同人的方法。剛開始的時候,非常痛苦,因為這意味著你要和自己已經習慣的生活模式作鬥爭,這需要消耗極大的意志力,使得我經常感覺心力交瘁。嘗試過很多方法,但是每一次都是打回原形。

但是,之前所做的一切也並非一無所獲的。一次次的失敗經驗讓我去反思,為什麼別人成功的案例我卻做不到,我該如何去尋找一種更科學的方法幫助我養成早起的習慣呢?

在一次偶然中,我遇見了“R90”睡眠法,才算是終於找到了答案。我開始依照更科學的方法,先從瞭解人體的生物節律入手,再去了解人體的生理結構,最終才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了調整。經過一次次的調整,我最終養成了早上5點27分起床,晚上睡4-5個睡眠週期的習慣。

一個95後“老年人”的早起故事

為什麼要早起?這個問題縈繞在我腦海中許久。我想,我的答案就是,我享受早起的那種感覺:難得的靜謐,經過一晚上充足的睡眠,我恢復了充沛的精力,我可以專注地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去學習,去運動,去規劃我這一天要做什麼。我可以錯峰出行,不用再和一群人去擠地鐵,讓自己一早上匆匆忙忙。我感覺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