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紫外線可殺死冠狀病毒?專家提示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視隔離

亞太日報綜合 興徽

據法新社報道,美國高級官員於23日(週四)宣佈,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很快就被陽光破壞,儘管該研究尚未公開並在等待評估。

美國國土安全部科學技術顧問威廉·布萊恩在白宮對記者表示,政府科學家發現紫外線對病原體有強大的影響,希望其傳播能夠在夏季得到緩解。

他說,“截至目前,我們最引人注目的觀察是,無論是在物體表面還是在空氣中,太陽光似乎對殺死病毒中都具有強大的作用。同時,我們看到溫度和溼度有著類似影響,溫度和溼度的升高通常對病毒不利。”

夏季紫外線可殺死冠狀病毒?專家提示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視隔離

但是該研究報告尚未發佈以供審閱,因此獨立專家很難對其表述發表評論。眾所周知,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因為輻射會破壞病毒的遺傳物質及其複製能力。然而,關鍵問題在於,實驗中使用的紫外線的強度和波長是多少,以及這是否準確地模擬了夏天的自然光條件。

德州農工大學德克薩卡納分校生物科學系主任本傑明·諾曼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我們需要知道測試是如何進行的、測量結果如何得出的。“並不是說他們做的不好,只是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對病毒進行計數,具體取決於研究方向。”

布萊恩分享了一張幻燈片,總結了馬里蘭州國家生物防禦分析和對策中心進行的實驗的主要發現。結果表明,在無孔表面(括門把手和不鏽鋼之類的東西),溫度為70到75華氏度(21到24攝氏度),溼度為20%時,病毒的半衰期(減少到一半的時間)為18小時。當溼度提高到80%時,半衰期降至6小時。而在方程式中加入陽光後,半衰期降至2分鐘。

當病毒被霧化(意味著懸浮在空氣中),溫度為70至75華氏(21到24攝氏度),溼度為20%時,半衰期為1小時。在有陽光的情況下,半衰期下降到只有一分半鐘。

布萊恩總結道,類似於夏季的條件“將創造一個可以減少傳播的環境”。 他還補充說,儘管如此,減少傳播並不意味著該病原體將被完全消除,並且不能完全取消社會隔離準則。

他說:“如果我們說覺得夏天可以完全殺死該病毒,那是不負責任的。這樣的話人們可能無視社會隔離等指南,自由放任起來。”

此前有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在寒冷乾燥的環境中比在炎熱潮溼的環境中表現更好。南半球國家在早秋仍然很溫暖,病毒傳播率很低,也證明了這一觀點。例如,澳大利亞的確診病例近7000例,死亡77例,遠低於許多北半球國家。主要原因可能為,在較冷的天氣中,呼吸道飛沫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更長。而在較熱的表面,病毒降解得很快,因為包裹它們的脂肪保護層會更快地乾燥。

美國衛生局也認為,即使新型冠狀病毒在夏季傳播會變慢,其感染率也可能在秋季和冬季再次增加,類似於流感等其他季節性病毒。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