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电脑》新自由主义引发的社会问题

《天堂的电脑》新自由主义引发的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

这就是我们第二部分的内容了,我要说的是作者对新自由主义的讽刺。在作者看来,新自由主义社会就是人们追求“姿态正确”的根源。

我们接着说西蒙死后的世界。这个世界像但丁写的《神曲》那样,有天堂、炼狱和地狱之分。

我们先来说天堂。西蒙是个基督教徒,按照教义,他死后,上帝会赦免他的一切过错,他满心以为自己会上天堂,结果却出现在一间等候大厅。这地方就像一个银行大厅,座椅是塑料的,又像旅行社,墙上贴着酷炫的海报,看上去像海岛度假村的广告,有高级大酒店、人工岛屿、帆船和小木屋,金色沙滩上写着“赢取天堂的海报”。西蒙这才明白,这海报里的度假胜地就是天堂,死去的人都要在这里排队等候。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只有一种语言:英语。墙上贴着No Smoking,天堂海报上写的是英文,柜台办事员也只讲英文。如果你是个来自非洲的土著,或者来自西伯利亚的伐木工人,对不起,你也得先学会英文,才有机会“赢取天堂的门票”。

这也是一个高度“文明”的世界。等候大厅,秩序井然,柜台前有防弹玻璃,一切都用电脑管理,每个人都要填很多表格,跟人世间一样烦琐,填完表格,会被送去心理援助室,心理医生会让你跟自己在天堂的家人打视频电话,尽管西蒙并不想在死后回归他生前的家庭。

这还是一个透明的世界,一个数字极权主义世界。天堂早就人满为患,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准入标准提升了不少,判断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不仅要看犯罪记录,还要看你生前的言行是否“姿态正确”。这就是所谓的末日审判。跟西蒙所处的那个“大乱套”时代一样的是,在这里,每个人生前所有的言行记录也都存在“云端”,没有任何隐私可言。天堂的管理部门能从互联网运营商那儿拿到西蒙的登陆详单,也能查阅他跟朋友的私人邮件,对每个人生前的一举一动一念一行,都明察秋毫。

《天堂的电脑》新自由主义引发的社会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上帝,西蒙去天堂的胜算自然就不多了,管理部门派了个律师给他。律师告诉西蒙,自己将对他进行有罪辩护,因为他有好几个黑历史:一个是他曾经在跟大学同学聚餐的时候说自己不相信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一个是浏览未成年少女的色情图片;还有一个,是他曾在私人邮件中开了移民问题的玩笑。西蒙这才明白,自己所梦想的永生,非但没有保留人世生活的精华,还千方百计地模仿着人世间的糟粕。但是,他能怎么办呢?在这里,他连死的权利都没有了。

于是西蒙来到炼狱。所谓炼狱,就是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地方,在这里,死去的人要经受试炼,才有上升或下降的机会。而在这本书里,炼狱是个类似航站楼的等候区域,有免税店,咖啡馆,餐吧,还有上网区,报摊,和私人沙龙。这里的人被称为旅行者,大家怀着去天堂的美好愿景,在这里打发时间,等着天堂空出位子来,好坐飞机去天堂。

炼狱也是一个高度等级化的地方。旅行者被分成三个等级:黄金级入选者,高级人士,和西蒙这样不属于任何类别的旅行者。黄金入选者有机会很快得到永生,高级人士要等上几千年,但可以去免税店购物,西蒙这种人则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只能坐在咖啡馆里吃发硬的三明治。

就在这时,西蒙看见一个著名的跨国公司老板被人群拥簇着走过,西蒙知道,他也是刚刚去世,而他却无须排队等待,可以直接去VIP休息室。他这才知道,炼狱也是一个有特权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天堂和西蒙所在的人间一样,早已变成了新自由主义的天堂。它曾经崇尚公平,但它的教义却被一群自由主义者所改变,他们是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罗纳德·里根……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呢?通俗地说,这是一套服务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践行这种思想的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精英建立的,尊重个人自由甚于追求平等,尊重市场逻辑甚于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任何思想都不是完美的。新自由主义的一个弊端就是,它主要维护的是有产者、社会精英的利益,这必然会导致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天堂的电脑》新自由主义引发的社会问题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格外强调“姿态正确”。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对第三世界、对社会底层的剥削的基础上的,新自由主义社会中,人们在言论上维护的,正是他们所伤害的。为弱势群体发声,这当然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但这种文明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姿态,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那样,它会造成表现与内心,言说与实践上的断裂,某种程度上是虚伪的。这应该很好理解,想想欧洲发达国家对难民的态度就可以了。简单来说,“姿态正确”把人们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转移到了言辞上,而他们真正应该愤怒的对象,其实是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本身。

律师告诉西蒙,如今的天堂就是一家公司。由于名额紧俏,天堂的管理部门让死者之间形成竞争:每个死者都想改变自己的阶层,赢取天堂的门票,为达到目的,每个人都要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过,所谓自由竞争只是一种姿态罢了。有钱人和名人在死后世界仍然享有特权,只有暴发户才有机会上天堂,而死去的穷人可能连一句英文都不会说,就被送上了飞往“临时居所”的航班,在临时居所里重复着自己生前的贫穷生活,做着天堂的美梦。所谓“临时居所”,说白了,就是难民营;由于天堂没有时间,所谓的临时,其实就是永恒。听到这里,西蒙义愤填膺。

你看,死后的世界完全就是西蒙生前世界的复制品,只是更加不容辩驳,更加别无选择。在航站楼,西蒙给死去的母亲打了个视频电话。她老人家是天堂的居民,永远地待在泳池旁喝果汁,过着高度现代化又千篇一律的度假生活。再加上天堂禁烟禁酒,追求养生,健康饮食,在西蒙看来,这样的天堂实在无聊。

在等待期间,西蒙还见到了圣彼得。圣彼得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中的领头者,也是耶稣最信任和喜爱的门徒。在这本书里,他却是一个小丑般的人物。他告诉西蒙,上帝已经无迹可寻,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似乎已经不关心生灵的命运,连他也不知道上帝去哪儿了,他和大家一样,也只能在网络中寻找答案,他暗示说,很可能,全知全能的“云”已经取代了上帝。

《天堂的电脑》新自由主义引发的社会问题


西蒙与圣彼得谈话后开了窍,他不再担心上帝的审判,决定在新自由主义的天堂门口,也就是炼狱航站楼,凭自己的本事放手一搏。他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特权,进入VIP休息室。然而就在这时,他却等来了自己的判决。让他意外的是,他居然被判下地狱,而且没有上诉的机会。心如死灰的西蒙推开地狱大门,准备面对充满火焰和血泪的深渊,结果,地狱的情景再次让他大跌眼镜。

如果说天堂是西蒙生前所在世界的未来的话,那么,地狱就是西蒙生前所在世界的过去。这是一个旧世界,一个像第三世界的地方。被罚下地狱的人坐上唯一一班绿皮火车,沿途是前工业时代的田园风光,没有商业中心,也没有高速公路。这里不禁烟不禁酒,可以一头扎进地下酒吧痛饮到天明,也没有健康饮食的规矩,就算你胡吃海喝,五毒俱全,也不会再死一次。马路上危险重重。骑车的不戴头盔,食物不是冷冻的也没有塑料包装,男人搭讪女人也不会被投诉。全球化不曾染指这里。人们说着各种各样的语言,英语帮不上什么忙。每次与人打交道,你都要耐心学习对方的语言。

这是一个现代经济缺席的世界。如果说天堂和人间奉行的是市场逻辑,追求的是效益,那地狱就是懒汉的天堂,它执行的是老规矩,没有激烈的竞争,也没有你生产我消费的忙碌。这个世界有点落后,有点不方便,人们没有义务也没有抱负,没什么消费也没有贷款。在这里,西蒙仰望星空,灵魂终于得到了久违的平静。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总的来说,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所呈现的死后世界完全颠覆了主人公和我们的想象,这个世界的天堂非但没有更好,反而复制了人间的弊端,还把这种弊端做到了登峰造极,而这个世界的地狱也没有更坏,相反,还让西蒙得到了解脱。对他来说,

人世间和天堂都是让人无处遁形的数字监狱和新自由主义的虚伪世界,相形之下,下地狱简直可以说是个意外之喜了。

《天堂的电脑》新自由主义引发的社会问题


总结

好,这本书的内容就说为你解读到这里了。我们分别说了西蒙生前和死后的遭遇,生前,他死于姿态不正确的言论,虽然不正确,但那毕竟是他私下闲聊,泄露他隐私和审判他言论的人打着正义的旗号,其自身却并不正义。西蒙生前是不幸的,他遇上了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边界不存的“大乱套”时代,并死于这个时代公共审判的暴力。然而,他死后的世界却并没有更仁慈,反而更严苛、更极权化了,也更加等级分明。

社会对姿态正确的过度追求,会造成公共伦理与个人隐私的断裂,这是一种言说的政治,而非实践的。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的虚伪。

还有一点我想简单说几句。西蒙所经历的死后世界,也就是书里所说的“后死亡生活”,用拉丁文说,是post mortem,谐音就是post-modern,后现代。这是作者的一个文字游戏。所谓后现代,就是传统信仰崩塌,不再有绝对真理。作者是在暗示我们,西蒙死后的生活,就是我们置身其中的后现代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上帝无迹可寻,全知全能的“云”取代了上帝。这看似荒诞不经,仔细想来似乎也顺理成章。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作者迪特尔特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辛辣的讽刺和深深的担忧。

撰稿:李迪迪

转述:成亚

脑图:刘艳脑图工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