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蘭州是一座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這裡始稱“金城”,由於它地處青藏高原與內地的交界處,又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擁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穿城而過。這裡擁有著燦爛文明的歷史,各種文化曾經在這片土地上交融匯通,共同書寫了這座城市的歷史。

曾經的輝煌已消散在時光的長河裡,但總有許多遺蹟留下,得以保存,被後世的我們瞻仰,被我們用來追憶,追憶那曾消失的年華。也可以從這些遺蹟中,想像一下當年的盛景。這也正是人們珍愛歷史,保護歷史的體現。

蘭州永登縣有一座妙因寺,這是一座有著數百年曆史的藏傳佛教寺院。妙因寺初建於明正德六年(1441),是元末平章政事脫歡後裔魯土司管轄區內的主寺。它與東大寺、西大寺、古城寺、尕達寺(石屏山尕達寺)、宣化寺、塔爾寺、宗家寺、顯教寺等8座寺院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寺院群。經清代三次擴建,成為青海、甘肅藏區和內蒙古一帶頗負盛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與魯土司衙門密不可分的關連

說起妙因寺的建立,不得不說說魯土司衙門。現存的魯土司衙門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土司衙門。有著西部小故宮的美譽。

魯土司衙門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宣德(1426—1435年)、嘉靖(1522—1566年)年間屢有修葺。現存建築為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第十五世土司魯紀勳從北京朝貢回來後,仿北京的王公府第,按工部法式建造,為磚、木、石結構,佔地面積225畝。氣勢莊嚴,雕樑畫棟,號稱“三十六院,七十二道門”,有王府氣派。整個建築地基逐漸提高,院落相連,中軸對稱,由衙門、家廟、內宅、花園、墓園等組成。

魯土司衙門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自然環境十分優美。沿中軸線依次建有大照壁、牌樓、儀門、大堂、燕喜堂、朝陽門、祖先堂等,各院落兩側配有廊房、廂房和配樓。

而妙因寺正是位於魯吐司衙門西側。自建立之初開始,就與著魯土司有著極其深遠的聯繫和淵源。

連城魯吐司為世襲正三品官,其如祖是成吉思汁的第六子闊列堅的玄孫,元末被封為安定王兼平章政事。公元1368攫,明軍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出逃,脫歡跟隨不及,流落河西,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脫歡降明,被安置在連城,為一世土司,因其夫人馬氏捕捉達官戳只有功,治地連城,建樓七楹。永樂二十一年因脫歡之孫三世土司失伽屢有戰功,升指揮同知,永樂帝給失伽賜姓為魯,名魯賢。

魯土司歷經明、清、民國,自1370年一世土司到1932年改土歸流,世襲十九世共二十一位土司,歷代土司地位顯赫,品級很高,多位土司因戰功而升任駐守西北的重要將領,官至一品。

魯土司系蒙古族,信奉藏傳佛教,是西北地區權勢較大的一個集軍事、司法、宗教於一體的地方特殊政權,有生殺大權,擁有土軍千餘人。連城魯土司統治永登及周邊地區長大560多年,對當地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產生了重要影響。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規模宏大的魯吐司衙門旁,有了這樣一座藏傳佛教的寺院。它是吐司宗教信仰的體現,更是因為他權利的體現和統治的需要。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一座美麗的寺院 漢藏民族特色融合的典範

妙因寺的建立,當然與著魯土司本人的信仰有著必不可分的聯繫。明朝初年,魯土司借“飛來佛”之因,在宅旁建寺。那時此地通稱西大通,故名西大通寺,藏語“代塘多吉羌”,漢譯“大通城金剛持寺”。明宣德二年,宣宗皇帝賜名寺名“妙因”。後經歷朝擴建,至清咸豐年間,已成規模宏大、融合漢藏民族特色的佛教寺院。

藏傳佛教的寺院,在我們心目中已經有了固定的樣子。金色的屋頂,充滿藏地風格的裝飾,色彩濃烈。經幡迎風飛舞,金色的轉經筒折射著太陽的光輝,耀眼而溫暖。

而做為西北地區極有影響力的藏傳格魯派寺院——妙因寺,卻完全是極有特色的漢藏融合風格。

整個寺院的建築,飛簷翹角,構思精巧,完全沒有藏地佛教寺院的建築特徵。

只是院中長長的轉經筒,金色明亮,向人們彰顯著它濃郁的宗教色彩。虔誠的信徒,轉起轉經筒,心中默唸經文,虔誠地祈禱。陣陣微風拂來,吹起經幡迎風飄揚。

這是一座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古剎,陣陣的梵音,已經在這裡飄蕩了幾百年。梵音、經幡與這古老的建築,一起歷經歲月的洗禮,穿越了時光的長河,雖然過去的時光無法追回,但這寧靜永遠不會變。

在這裡,我們聽到的是和幾百年前一樣的梵音,一樣的誦經聲。時光雖然靜靜地流淌,但也彷彿凝固了一般。雖然經歷歲月變遷,任時光荏苒,總會出現在人們記憶的深處。

如此美好。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一座古剎與《四庫全書》不得不說的故事

做為一座有著幾百年悠久歷史的古剎,有著極高的歷史地位,那它與《四庫全書》有著怎樣的淵源與故事呢?

眾所周知,《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部叢書,是清朝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編寫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自公元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第二部《四庫全書》抄寫完畢,送藏文溯閣。而妙因寺曾因秘密藏過文溯閣《四庫全書》而被世人愈加關注。

1966年10月,當時中蘇關係正處於緊張時期,因戰備需要,為保護《四庫全書》安全,中央批示將文溯閣《四庫全書》從瀋陽秘密運至蘭州,藏於妙因寺大經堂。文溯閣《四庫全書》共有36315冊,另有5020冊是清雍正時所印刷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這些書冊放滿了整個大經堂,從1966年一直放到1971年。後來考慮到該地靠近大通河,空氣溼度大,所以五年後又將這些書籍先運到榆中,後在蘭州九州臺文溯閣保存。

《四庫全書》是世人矚目的文化巨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留存,是國家的瑰寶。能與妙因寺,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剎結緣也是一樁美談。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妙因寺 聽凝固在時間長河的梵音 感受時光輕撫


一座漢藏融合的古剎,靜靜地佇立了幾百年。也許建築會隨著時光的變遷而逐漸老去,但它的歷史只會愈加燦爛。

幾百年來未曾改變的梵音,不曾改變的誦經聲,彷彿是穿越了一個個時空,依舊在你我耳畔迴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