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雞

本草綱目—雞


【釋名】燭夜。〔時珍曰]按徐鉉雲:雞者稽也,能稽時也。


【集解】〔時珍曰〕雞類甚多,五方所產,大小形色往往亦異。雞在卦屬巽,在星應昴,無外腎而虧小腸。


丹雄雞肉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補虛溫中止血。《本經》


能愈久傷乏瘡不瘥者。《別錄》


補肺。(孫思邈)


【發明】〔宗奭曰〕即赤雞也。


〔時珍曰〕雞雖屬木,分而配之,則丹雄雞得離火陽明之象,白雄雞得庚金太白之象,故辟邪惡者宜之;烏雄雞屬木,烏雌雞屬水,故胎產宜之;黃雌雞屬土,故胂胃宜之;而烏骨者,又得水木之精氣,故虛熱者宜之,各從其類也。


白雄雞肉


【氣味】酸,微溫,無毒。


【主治】下氣,療狂邪,安五臟,傷中消渴。《別錄》


調中除邪,利小便,去丹毒。《日華》


附方


癲邪狂妄,自賢自聖,行走不休。白雄雞一隻煮,以五味和作羹粥食。《心鏡》


水氣浮腫。小豆一升,白雄雞一隻,治如食法,以水三鬥煮熟食之,飲汁令盡。《肘後方》


烏雄雞肉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補中止痛。《別錄》


止肚痛,心腹惡氣,除風溼麻痺,補虛,安胎,治折傷並癰疽。生搗,塗竹木刺入肉。《日華》


附方


補益虛弱。曰:虛弱人用烏雄雞一隻治淨,五味煮極爛,空腹飽食之。食生即反損人。或五味淹炙食,亦良。


腳氣煩懣。用烏雄雞一隻,治如食法,入米作羹食。《養老書》


黑雌雞肉

【氣味】甘、酸,溫、平。無毒。


【主治】作羹食,治風寒溼痺,五緩六急,安胎。《別錄》


安心定志,除邪辟惡氣,治血邪,破心中宿血,治癰疽,排膿補新血,及產後虛,益色助氣。《日華》


附方


中風舌強不語,目睛不轉,煩熱。烏雌雞一隻治淨,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作三次,連服之。食蔥姜粥,暖臥,取小汗。《飲膳正要》


虛損積勞。用烏雌雞一頭,治如食法,以生地黃一斤(切),糖一升,納腹內縛定,銅器貯,於瓶中蒸五升米熟,取出,食肉飲汁,勿用鹽。一月一作,神效。《姚僧垣方》


黃雌雞肉


【氣味】甘、酸、鹹,平,無毒。


【主治】傷中消渴,小便數而不禁,腸澼洩痢,補益五臟,續絕傷,療五勞,益氣力。《別錄》


治勞劣,添髓補精,助陽氣,暖小腸,止洩精,補水氣。《日華》


補丈夫陽氣,治冷氣瘦著床者,漸漸食之,良。以光粉、諸石末和飯飼雞,煮食甚補益。(孟)


治產後虛羸,煮汁煎藥服,佳。(時珍)


附方


消渴飲水,小便數。以黃雌雞煮汁冷飲,並作羹食肉。《心鏡》


脾虛滑痢。用黃雌雞一隻炙,以鹽、醋塗,煮熟乾燥,空心食之。《心鏡》


產後虛羸。黃雌雞一隻,去毛及腸肚,背上開破,入生百合三枚,白粳米半升,縫合,入五味汁中煮熟,開腹取百合並飯,和汁作羹食之,並食肉。《聖濟》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虛勞羸弱,治消渴,中惡鬼擊心腹痛,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一切虛損諸病,大人小兒下痢禁口,並煮食飲汁,亦可搗和丸藥。(時珍)


【發明】〔時珍曰〕烏骨雞,有白毛烏骨者,黑毛烏骨者,斑毛鳥骨者,有骨肉俱烏者,肉白骨烏者;但觀雞舌黑者,則肉骨俱烏,入藥更良。


附方


赤白帶下。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胡椒一錢,為末。烏骨雞一隻,如常治淨,裝末入腹煮熟,空心食之。


遺精白濁,下元虛憊者。用前方食之良。


脾虛滑洩。烏骨母雞一隻治淨,用豆蔻一兩,草果二枚,燒存性,摻入雞腹內,扎定煮熟,空心食之。


雞冠血


三年雄雞者良。


【氣味】鹹,平,無毒。


【主治】烏雞者,主乳難。《別錄》


治目淚不止,日點三次,良。(孟洗)


亦點暴赤目。(時珍)


附方


益助陽氣。〔詵曰〕丹雄雞冠血,和天雄、太陽粉各四分,桂心二分,丸服之。


對口毒瘡。熱雞血頻塗之,取散。《皆效方》


燥癬作癢。雄雞冠血,頻頻塗之。《範汪方》


雞子


即雞卵也。黃雌者為上,烏雌者次之。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除熱火灼爛瘡、癇痓。可作虎魄神物。《本經》


鎮心,安五臟,止驚安胎,治妊娠天行熱疾狂走,男子陰囊溼癢,及開喉聲失音。醋煮食之,治赤白久痢,及產後虛痢。光粉同炒幹,止疳痢,及婦人陰瘡。和豆淋酒服,治賊風麻痺。醋浸令壞,傅疵。作酒,止產後血運,暖水髒,縮小便,止耳鳴。和蠟炒,治耳鳴、聾,及疳痢。《日華》


小兒發熱,以白蜜一合,和三顆攪服,立瘥。(孟詵)


【發明】〔時珍曰〕卵白象天,其氣清,其性微寒;卵黃象地,其氣渾,其性溫;卵則兼黃白而用之,其性平。精不足者補之以氣,故卵白能清氣,治伏熱、目赤、咽痛諸疾;形不足者補之以味,故卵黃能補血,治下痢、胎產諸疾;卵則兼理氣血,故治上列諸疾也。


附方


產後血多不止。烏雞子三枚,醋半升,酒二升,和攪,煮取二升,分四服。《拾遺》


卵白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目熱赤痛,除心下伏熱,止煩滿咳逆,小兒下洩,婦人產難,胞衣不出,並生吞之。醋浸一宿,療黃草疸,破大煩熱。《別錄》


和赤小豆末,塗一切熱毒、丹腫、腮痛神效。冬月以新生者酒漬之,密封七日取出,每夜塗面,去鼾黯驢皰,令人悅色。(時珍)


附方


面生皰瘡。雞子,以三歲苦酒浸之三宿,待軟,取白塗之。《肘後》


湯火燒灼。雞子清和酒調洗,勤洗即易生肌。忌發物。或生傅之亦可。《經驗秘方》


面黑令白。雞子三枚,酒浸,密封四七日。每夜以白傅面,如雪白也。《普濟》


卵黃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醋煮,治產後虛及痢,小兒發熱。煎食,除煩熱。煉過,治嘔逆。和常山末為丸,竹葉湯服,治久瘧。《藥性》


卒乾嘔者,生吞數枚,良。小便不通者,亦生吞之,數次效。補陰血,解熱毒,治下痢,甚驗。(時珍)


【發明】〔時珍曰〕雞子黃,氣味俱厚,陰中之陰,故能補形。昔人謂其與阿膠同功,正此意也。其治嘔逆諸瘡,則取其除熱引蟲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