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寒冬漸去,春意盎然,位於靖宇縣山區的白江河村寧靜祥和。幾年前這裡還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溝”,如今已經變成了讓人羨慕的“世外桃源”。
白江河村的村道筆直寬敞,這條長達3570米的全新柏油路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讓群眾出行更加便利。
“現在這條柏油路修得多好、多漂亮。村裡修的這幾條路,老百姓沒一個不拍手稱快的!”村民徐太成興奮地告訴記者,白江河村山好、水好、空氣好,就是路太糟糕。村裡原來都是土路,一下雨就走不了人,村道不僅狹窄,而且還有三條斷頭路。“大車不好進,小車不好出,村民們種植的農作物和藥材需要繞道才能運送出去。”提到過去的事兒,徐太成直搖頭。
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村裡的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們經過多次協調,從縣裡申請到一筆道路扶貧資金,把三條斷頭路的全部打通。路漂亮了、好走了,村民們紛紛叫好。
為了更好地提升全村整體環境,靖宇縣委包保白江河村責任人萬緒婷多次到村與村幹部、駐村工作隊進行商討,並就邊溝問題主動與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光路修好了還不夠,今年我們計劃幫助白江河村維修邊溝,到時候村裡整體環境能得到進一步改善。”萬緒婷說。
扶貧不僅要改善“面子”,更要徹底“翻修裡子”,讓貧困戶的腰包真真切切、長長久久地鼓起來。
曾經是貧困戶的村民李墨江如今摘掉了窮帽子,去年在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他家修建了130多平方米的牛棚。“現在我養了十多頭牛,多虧了共產黨的政策好啊!以前都不敢想。”
李墨江今年66歲,年輕時幹活落下了病根,常年吃藥,幹不了太重的體力活。他僅靠種地和老伴打工的微薄收入度日。後來在村裡的幫助下,他有了養牛副業,對生活的盼頭也越來越足。“這是個好營生!村裡幫我們發展養殖,如今牛的市場好,平均下來一頭牛能賣到一萬塊錢呢!”
據駐村第一書記王彥輝介紹,三年來,白江河村從最初發放的57頭扶貧母牛,到如今“扶貧牛”規模已達103頭,貧困戶獲利近20萬元。
“不僅有‘扶貧牛’,我們還協助20多戶貧困戶種植婆婆丁、五味子、養蜜蜂等以獎代補項目,激發貧困戶的創業熱情,用多種方式促進他們增加收入。”駐村工作隊成員馬也告訴記者。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白江河村的扶貧工作還注重“扶智”。農閒之餘,馬也、張啟銘等來自省廣播電視臺的駐村工作隊成員積極策劃、組織村民開展“紅色歌曲”卡拉OK大賽、“扶貧知識”有獎問答,還組建了舞蹈隊和秧歌隊。駐村工作隊員們發揮職業優勢,親自上陣參與排練舞蹈和小品,積極聯繫和組織舞蹈隊在村裡和縣裡進行演出。同時,針對村裡留守兒童和務農青壯年較多的現狀,工作隊還組織開展了“小記者、小攝影師、小主持人”培訓班,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我們村總戶數172戶,人口456人。曾有貧困戶61戶,116人。目前,全村已經實現‘六通’,即通水、通電、通水泥或者柏油路、通電話、通網絡、通有線電視。2018年我們已經實現全部脫貧的目標了!”村書記鍾彥激動地說。
錢袋子鼓了,村容村貌美了,精神生活豐富了,“窮山溝”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白江河村的村民越來越讓人羨慕。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寰宇 實習生 徐中強
編輯:於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