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候鳥又南歸

2020年10月26日10:45,之於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賢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曾慶靈而言,這一天這一刻的意義如同過去的一年一樣重要,“‘省鳥’來啦!白鶴來了!今年的第一隻。”曾慶靈難抑激動的心情。當天,該站點工作人員在開展“逢八”鳥類監測時,驚喜發現1只江西省“省鳥”白鶴的到來。當天14:30,該保護區大汊湖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同步開展“逢八”鳥類監測時,又於轄區發現17只白鶴抵達。

事實上,今年候鳥的“先頭部隊”到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這標誌著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正式拉開。

又一個冬天即將來臨,一批批候鳥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過千山萬水又回來了。

從春天到冬天,從西伯利亞到我國的東北再到江西鄱陽湖,這是越冬候鳥的遷徙路線。這看似常規的路線,對於候鳥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們需要飛躍千山萬水,只為一個生命的承諾。

9月12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進行水鳥調查時,在馬影湖上驚喜地發現了4只越冬的白琵鷺,這也是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

9月24日13:45,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都昌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當地馬影湖開展日常巡護監測時,清晰監測到11只越冬大雁(豆雁)抵達湖區,與此前抵達的“先頭部隊”白琵鷺和今夏留守的大雁家族成員(6只白額雁、2只豆雁)會面。這是今秋以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鄱陽湖範圍內監測到的首批越冬大雁。大雁的到來,正式拉開了江西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標誌著鄱陽湖開始進入候鳥越冬季節,將陸續迎來各類越冬候鳥。

10月26日10:45,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賢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開展“逢八”鳥類監測時,發現1只江西省“省鳥”白鶴的到來。當天14:30,該保護區大汊湖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同步開展“逢八”鳥類監測時,又於轄區發現17只白鶴抵達。

10月底來,在九江市湖口縣的南北港的一片水域,水退後的灘塗地裸露出來,大批候鳥已經抵達這裡過冬,可以直接觀察到小天鵝、灰鶴、白琵鷺、赤麻鴨、斑嘴鴨等二十多種鳥類在此棲息,這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鳥。據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湖口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通過對5個監測點進行巡護監測,共監測到水鳥種類36種共6640只,林鳥種類22種共239只。根據往年監測數據,湖口水域越冬候鳥總數在高峰期最多時將達到4萬餘隻。

根據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外公佈最新的數據顯示,11月初止,已經有3萬餘隻越冬候鳥已抵達江西鄱陽湖。

目前,世界上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經過我國的主要有3條:一條是西太平洋路線,從阿拉斯加等地到西太平洋群島,經過我國東部沿海省份;一條是東亞—澳洲路線,從西伯利亞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經過我國中部省份;一條是中亞、印度路線,主要是從中亞、南亞各國到印度半島北部,經過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區。

江西鄱陽湖生態優良、溼地廣袤,水草豐茂、水生眾多,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穩定的食物來源,成為世界聞名的候鳥遷徙越冬地。每年冬天大約有60-70萬隻候鳥來此越冬,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11種、Ⅱ級達66種。白鶴是鄱陽湖候鳥中的旗艦物種,全世界共有4000餘隻白鶴,其中98%以上在江西鄱陽湖越冬。還有佔全球種群95%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等候鳥在此越冬。“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這是對江西鄱陽湖越冬候鳥壯觀場面的真實寫照。同時這也是候鳥對我們的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