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兩抓一烤”

新疆的“兩抓一烤”新疆的“兩抓”即手抓羊肉和手抓飯。過去我雖吃過,但那是在餐館吃的。唯這次去新疆是在維吾爾族人家中吃的,這才讓我真正領略了邊疆少數民族的風情。

那是受邀參加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20週年大慶活動後去吐魯番時,在綠蔭覆蓋的葡萄溝品嚐的。主人是維吾爾族,他,人長得英俊,約50歲左右,全家6口人,以種葡萄為業,同時放牧,年平均收入每人1000多元。我們一行5人進入主人的房裡,盤腿圍坐在約3米長、2米寬的大炕上。炕的最裡面整齊放著高高堆起的被子,牆上掛著各種圖案的壁毯,顯示著濃厚的維吾爾族傳統風貌。

我們落座不久,主人先端來切好的西瓜。新疆的西瓜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又甜又沙,吃起來特別解饞。接著是饊子和

新疆的“兩抓一烤”

,這都是新疆少數民族共同喜吃的主食。饊子比內地個大得多,酥脆甘香,

新疆的“兩抓一烤”

則類似內地烤餅一類食品,是放在特製的

新疆的“兩抓一烤”

爐烤熟的,有甜鹹兩種,頗有地方特色。

序曲已完,手抓羊肉端上來了,切好的大塊羊肉擺滿了一大盤,尚未 下箸已滿屋生香了。新疆維吾爾族的手抓羊肉與口內回族手抓羊肉有顯著區別,內地回族多選用帶骨羊窩肉,煮得較爛,維吾爾族多選用肋條肉,略煮斷生,再配以洋蔥和調料,入籠蒸至剛熟即成。吃起來雖熟不爛,越嚼越鮮美,毫無羶氣。

吃完手抓羊肉,大家已有飽意,可是節目才進行了一半,接著端上來的就是手抓飯。手抓飯有葷有素,有牛肉有羊肉。這天我們吃的是用羊肉做的,主人稱為“羊肉抓飯”。它是將羊肉剁成小塊,投入熱油中炸酥,加鹽、洋蔥片和黃色胡蘿蔔翻炒,再加水燒開,放入洗好的大米和葡萄乾,燜煮半小時左右便成。這種製法類似我家鄉的燜調和米飯(不過那是沒有羊肉的),吃著特別油香,且微帶甘甜。

吃手抓飯還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必須用右手來抓,否則,就是對主人的不敬。一般是將中間三個指頭合攏,在飯中一抄,大拇指隨即按上,送入口中。其所以用右手來抓,這與遵循“以右為上”的民族習俗有很大關係。他們不僅認為右手為上,還以右側為禮。如維吾爾族同胞見人施禮,便以右手貼胸,而決不會用左手。送人禮物,一律用右手捧上,若用左手便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即使是睡覺時,也是以右手著床。他們認為左側著床不僅讓人看著不雅,而且還會使人做惡夢。實際上,右側著床能減少人的心臟負擔,這是為今日科學所證明了的。“以右為上”的民族過去雖無這方面的科學知識,可他們總結出來的經驗卻是符合科學道理的。

手抓羊肉和手抓飯的節目雖然用了2個多小時,可我們絲毫沒有在一般飯店用餐的那種厭倦之感,反而一直處於高度興奮之中,一切都顯得那麼新穎有趣,特別是維吾爾族同胞發自內心的那種熱情,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一烤”,即烤羊肉串。自80年代中期,維吾爾族的烤羊肉打入北京、東進上海、南下廣州以來,如今已風靡全國,很多城市的食攤夜市均出現了烤羊肉串,也不知征服了多少能吃善品的老饕。

來到烏魯木齊的第二天,我們一行五人聯袂上街逛夜市,從賓館出發不遠,便是一個小吃集市。夜幕中,但見燈火點點綿延閃爍,叫賣聲此起彼伏,雖然時已十二點左右(烏魯木齊與北京時差約2小時),但鱗次櫛比的小攤前仍是人頭濟濟。攤主多為維吾爾族同胞,有賣油饊子、薄皮包子和

新疆的“兩抓一烤”

的,有賣羊肉飯、羊雜碎和烤南瓜的,也有賣哈密瓜和吐魯番葡萄乾的,但以烤羊肉串為最多。

剛一進入集市口,就有頭帶藍底花帽的幾個維吾爾族青年,操著生硬的漢話喊著“羊肉串,四毛錢一串。”並舉著不知烤熟的還是未烤熟的羊肉串,在我們眼前晃來晃去。那走出攤位,舉著食品招徠顧客的作法內地少見,可新疆維吾爾族作生意就是這樣主動熱情。既然是慕名前來的,當然不能不嘗,每人要了兩串。

“兩串?太少!太少!新疆的羊肉好得很,你們,一個人十串的。”聽到這猶似日本人說中國話的叫聲,著實把我們逗樂了。可一想“十串”,那不把肚皮撐破了。要知道新疆的烤羊肉串比內地實惠多了。光烤羊肉的銀扦足有二尺左右長,每個扦上的肉在10片以上,十串起碼有1斤左右,而我們又是吃過晚飯來的,咋能吃這麼多。經過一番解釋,終於達成協議,每人再加兩串。我們坐在攤前專為顧客準備的長條木凳上,邊吃羊肉串邊欣賞維吾爾族青年的操作表演,他時不時地也作一些講解。

烤羊肉串分為切肉、上串、加調料、烤炙和翻扦五道工序。前兩道工序是做完一道是一道,後三道工序是穿插進行的。切肉要大小一致,薄厚均勻,以免烤時出現生熟不勻的現象。上串時,左手持肉,右手持扦從肉的背面穿到正面,再從正面穿到背面,如此反覆兩次。片與片之間的距離要相等,不能間隔太大,以便於火力集中烤炙。肉穿好後把銀扦並排放在糟形的鐵皮爐上,隨烤隨將醬油在肉上刷兩次。烤羊肉串的調料主要有三種:鹽、辣椒麵和孜然。孜然最關鍵,當孜然投放後,一股奇異的香氣即刻撲鼻而來。翻扦烤炙至熟後,再給兩面肉上刷上芝麻油,顯得特別光亮油潤,吃起來肉質細嫩,麻、辣、鹹、香四味悠長。

各人將四串肉吃完後,仍然覺得意猶未盡,可惜肚子實在裝不下了。不過去時與鄰座的幾位維吾爾族食客相比太少了,四串對他們來講,恐怕只能是老虎舔蝴蝶,吊足胃口。維吾爾族人吃羊肉串,都是一坐下來先吃,吃完按扦多少結賬,一般一次都在十串以上。返陝之前,烏魯木齊市烹協為我們送行的宴會上,亦有烤羊肉串,雖然環境較雅,可我還是忘不了在食攤上品嚐的那特有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