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暴力傾向,說明心理不健康,父母不要忽視

孩子有暴力傾向,說明心理不健康,父母不要忽視

孩子怎麼就喜歡到處打人呢,不管開心還是難過都想要打人出氣,這要是長大了還得了。對此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暴力行為倍感頭疼。

小孩子的暴力行為主要分為言語暴力和行為暴力,言語暴力通常是拿"要打死你"這種話來嚇唬人,但行為暴力卻可輕可重。輕微的行為暴力只是簡單的打人或者咬人行為,但是重度的行為暴力卻會對人造成傷害。

孩子有暴力傾向,說明心理不健康,父母不要忽視

孩子為什麼會有暴力傾向

1、吸引別人注意

有的寶寶有很強烈的表現欲,在不被人注意的時候,就喜歡做一些小的“暴力”動作,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比如,打別的寶寶一下,抓一下媽媽的頭髮,欺負一下小寵物等等。

2、模仿成年行為

小寶寶的心理其實是會想很多東西的,在1~3歲的時候正是寶寶模仿行為的黃金階段,在一些時候寶寶的暴力行為有時候是來源於模仿。別以為寶寶周圍的暴力行為對不懂事的寶寶沒有任何影響,讓寶寶總處於暴力的環境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寶寶的暴力心理,心理是行為的起因,所以新手爸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生活的環境。

孩子有暴力傾向,說明心理不健康,父母不要忽視

3、家庭不和睦

有少數父母本身舉止不文明,雙方愛吵架,甚至打架,摔東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孩子在6歲以前主要以家庭中最親密的人為模仿對象,如果父母之間存在暴力衝突,或者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如果遇到孩子出現問題,經常用暴力解決,而不是講道理的話,孩子就會從中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4、彌補語言的不足

有的寶寶可能在語言表達方面不是很好,在受到別的寶寶語言上的“攻擊”時,無法用語言“還擊”,因此採取一些暴力行為來維護自己。

5、要求不能滿足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對寶寶是有求必應,突然對寶寶的要求不能滿足時,一些寶寶就開始發脾氣,甚至出現一些暴力動作。

孩子有暴力傾向,說明心理不健康,父母不要忽視


父母應該怎麼糾正孩子的暴力行為呢?

查清楚孩子暴力行為的源頭

孩子出現暴力行為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年紀太小,只能通過行為來抒發情感;再比如孩子的自控能力太弱,力度把控不好誤傷了別人;

又或者孩子是出於對大人行為的模仿等等。想要糾正孩子的暴力行為,必須先了解孩子暴力行為出現的原因,從源頭開始查起,再根據原因對症下藥,這樣孩子的暴力行為才有可能得到徹底的根治。

孩子有暴力傾向,說明心理不健康,父母不要忽視

父母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對於孩子存在的暴力行為,父母絕對不可以姑息。有些父母過度溺愛孩子,會幫助孩子推卸責任,但是這是不對的。孩子打了人應該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避免釀成大錯。

如果孩子喜歡咬人是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度,那父母必須嚴格制止這種行為的發生,並且對孩子要更加上心,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做法。如果孩子咬人是出於抒發情緒,那麼父母更應該制止這種行為的發生,並且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用正當的方式抒發自己內心的不滿。

孩子有暴力傾向,說明心理不健康,父母不要忽視

採用合理的制止行為

父母在制止孩子暴力行為的方式上不可以採用太過強硬的方式,這隻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增加孩子暴力行為的次數。父母可以採用柔軟一點的方式,假如是孩子之間發生口角,自己的孩子不對在先,那麼父母應該先替自己的孩子說個對不起並且緩和對方的情緒,然後再來跟自己的孩子說道理,打人是不對的行為,勸解自己的孩子敢於認錯。

孩子有暴力傾向,說明心理不健康,父母不要忽視

對於孩子有暴力行為,父母不可以直接標籤化孩子,應該採取正面積極的鼓勵方式讓孩子改正這個錯誤。

孩子有暴力傾向,說明心理不健康,父母不要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