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許昌全市人民吃上放心鹽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都按下了“暫停鍵”——工廠停工,商鋪閉店,原本人來人往的街道空曠和安靜下來,居家隔離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疫情來勢洶洶,但全市群眾的生活供應卻從未中斷,米麵油鹽等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當疫情防控的重點轉為防止境外輸入後,4月8日,記者來到許昌市鹽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市鹽業公司),探尋全市食鹽市場穩定有序背後的調運、儲備、配送等“新聞故事”。

疫情面前 調運就是從鹽廠“搶”貨

“疫情發生後,作為許昌市唯一一傢俱備批發資質和認證的食鹽批發企業,我們立即意識到,要爭分奪秒完成儲備任務,不惜代價、不計成本地保障市場供應,這是責任也是政治任務!”市鹽業公司業務經理毛建新告訴記者,從大年初二開始,該公司各業務部門就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當時,負責調運業務的女同志已經懷有7個月的身孕,但是接到任務後,二話不說,立即著手與各大鹽廠聯繫。

據毛建新介紹,當時有合作關係的山東、新疆、陝西等地的鹽廠雖然不少,但大部分處於停產停工狀態。個別鹽廠雖然沒有放假,但是僅有很少工人上班,產能遠遠不夠。這個時間下單調貨,即便是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其難度也可想而知。

“時間緊,任務重。得益於多年建立的良好合作關係,也得益於同志們積極有效的溝通聯繫,我們最終按計劃拿下了所有食鹽調運訂單。”言談之中,毛建新對該公司調運部門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不計成本 把鹽運進許昌的儲備庫

訂單完成僅僅是第一步,更難的是運輸問題。恰逢過年又趕上疫情,幾乎沒有車輛願意外出拉貨,運費也高得驚人。為了避免2003年“非典”時期個別地方哄搶食鹽事件在我市出現,市鹽業公司領導班子定下了“不計成本、不惜代價”的工作方針。

“市場上一車難求,運費大幅上漲,但大家當時只想找車把食鹽拉回來,儘快做好儲備工作,全力保障市場供應。”負責食鹽調運工作的任煊麗告訴記者,當時從公司領導到普通員工,大家的共識就是顧全大局、“成本增加自己扛”。

困難不止這些。嚴密的疫情防控措施下,調運食鹽的車輛到達許昌卻下不了高速公路。市鹽業局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向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進行彙報,並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幫助該公司與高速交管部門協調溝通。通過多方努力,外地運鹽車輛在拿到通行證明後,得以順利進入許昌市區。

加強儲備 保障全市食鹽供應

“在我們公司設置的安全區域內,首先由穿戴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對運輸司機進行嚴格檢查,包括測量體溫、酒精消毒並登記信息等,其次還要對運輸車輛進行整車消毒,為的就是確保食鹽的安全衛生。”毛建新說。

記者瞭解到,由於當時所有的搬運工人居家隔離,公司的值班人員只好“客串”搬運工,但沒有一個叫苦叫累。從大年初二開始近一個月的時間內,公司上下齊心協力,在完成食鹽儲備的基礎上,又從各大鹽廠調進了600噸食鹽,以應對食鹽市場突發事件的發生。

目前,我市各大超市鹽產品供應充足、品種豐富、價格穩定,絕大多數超市的鹽產品均由合法途徑購進。對此,市鹽業公司也提醒廣大商超經營者,購進、銷售食鹽一定要認誰具有資質和認證的企業,這樣不僅產品品質有保證,而且也可有效規避經營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