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招百寶箱:開學季將至,大學新生如何培養"理財觀"

臨近9月,不少家長已經在不捨的情緒中幫助孩子整理好行裝,目送他們踏上遠方的大學。對於這些大學新鮮人來說,這種傷感情緒倒是並不濃重。新的大學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生活環境,更使得他們逐漸實現了財務自由。

父母每月的生活費多少?孩子們如何處理好生活費的使用?各家都有自己的一筆賬。不過,值得提醒的是,作為沒有固定經濟來源,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大學新鮮人,在大學期間首要培養的就是"理財觀"。學會節省開銷,養成有計劃、有目的的理財習慣非常關鍵。

單招百寶箱:開學季將至,大學新生如何培養

制定預算

量入為出是大學理財第一步

對於不少大學生家長來說,孩子上大學後,最頭疼的一件事是每月該給多少生活費。給多了,怕孩子瞎花錢,給少了,又怕孩子苦著自己。對於這種情況,從事財務工作的趙女士卻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讓孩子每月給出預算計劃,根據上月記賬情況發下月的生活費。

"理財的第一步,就是改變孩子的用錢習慣,讓她學會記賬、制定好自己的預算,實現量入為出。"趙女士說,"制定預算第一步就是記錄自己的消費支出,通過手機app中的理財軟件,建立個人的每日消費記錄單,並堅持保持一個月,將每一筆支出都記下來。一旦孩子知道了自己的錢花在哪裡,就能夠正確制定計劃進行消費了。"

根據上一個月的消費,趙女士就幫助女兒理清了資金去向,為她下一個月的預算支出理好頭緒。衝動性消費是每個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將錢用在"刀刃"上是關鍵。因此,在制定預算時,她建議女兒制定了各種支出的優先級別。"最重要的支出就包括了課外學習培訓、食宿費用、服裝購置、同學間交往這幾大方面,那麼,就可以根據大學期間各個時間段的需要,對其中的某些項目給予30%-40%的支出優先保障,對於40%則進行靈活支配。"她說。通過這種預算方式,趙女士逐步幫助女兒培養起了理財觀,消費更加理性量入為出。

單招百寶箱:開學季將至,大學新生如何培養

開源節流

參與社會實踐培養獨立意識

除了通過理財預算和支出記賬等方式,幫助孩子培養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外,鼓勵孩子在不影響功課的情況下,積極利用假期和課餘時間參與社會實踐,開源節流開闢除了父母生活費和獎學金之外的其他財源,也是很不錯的做法。

大學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開源,養成理財習慣。首先是去做家教,家教是目前家長最認可的一種大學生兼職方式,"目前不少家教中心都在招聘大學生做兼職教師或者輔導員,可以獲得20-50元/時的收入,對於師範生來說,這種經驗對於未來從事職業更能起到鋪墊作用;此外,一些有文采的學生可以選擇當撰稿人,撰寫稿件掙錢。此外,推銷、當禮儀、發傳單等方式也是兼職的一種選擇。"

嘗試理財產品

學會投資技巧

此外,對於不少學生來說,掌握一些理財技巧,嘗試一些理財產品也有必要。尤其是對於學習金融、管理、財務等方面的大學生來說,通過小筆資金的投資運作,一方面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用於實際生活,讓理解更為深入透徹,培養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儘早接觸投資理財產品,積蓄經驗。

理財規劃師建議,學生可以用每月生活費中的10%進行理財投資。先期可以選擇門檻較低、靈活性較高且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比如各類貨幣基金、寶寶類理財產品、票據理財工具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學生的自控能力和風險意識還是比較低的,因此,嘗試的前提是建立在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基礎上,不要沉迷其中荒廢學業。

單招百寶箱:開學季將至,大學新生如何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