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開課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一定重視教學意識的導入藝術。而應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優化數學開課導入,還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之產生探究欲,為新課教學聚攢更多人脈。下面,我結合多年實踐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信息技術在優化開課導入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開課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應用信息技術優化開課導入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信息技術本身具有強大的功能優勢,為我們提高教學有效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無限可能。但真要把這種優勢變為良好教學效果,還需要我們科學應用,深度融合。這幾年小學數學教學告訴我,要讓信息技術真正擔負起優化導入教學的責任,我們還應遵循一定原則,才能使其更為地為教學服務。

  (一)科學性原則。在數學導入教學中,我們應在充分認識其功能基礎上科學設計,整合使其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教材內容相貼近,切忌粗造濫制,牽強附會,為電教而電教而撇開為教材內容服務的目的。只有鑽研教材,充分了解課堂教學目標、內容、重點、難點,瞭解傳統的教學缺少什麼(或者說要補充什麼),設身處地地從教學實際出發,表現手法和形式上也要嚴謹周密,緊扣教學目標,避免讓學生產生錯誤理解。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必須是為了開課能激趣,能誘思,能聚焦學生注意力為目的,否則就是費時費力。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開課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直觀性原則:小學生愛看好動,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抽象的問題,學生往往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而應用信息技術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利用它可使數學課的導入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通俗直觀,淺顯易懂,從具體事物到抽象理論,通過學生的直接感知去理解知識。然後能靈活實踐。

  (三)趣味性原則:導入數學課要寓趣味於其中,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例如,在導入直線教學時,只簡單用語言描述“直線可以想象為黑板邊無限伸長”。學生會覺得乏味,空洞。但利用信息技術的幾何作圖功能,進行旋轉縮放會使學生在興致勃勃的觀察中引起求知的慾望,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音象等功能,也能使導入自然,趣味橫生。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更是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距離。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開課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數學開課導入教學的有效實踐

  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要真正優化數學導入教學,僅靠信息技術一種手段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配合更多教學方法,才能使手段與方法高度統一,作用於導入教學中,從而起到優化目的。

  (一)配合歸納導入法應用信息技術。歸納導入法是通過對一類數學對象進行不完全歸納來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這是數學導入的常用方法之一。如傳統教學,一隻粉筆一個黑板,會佔去板面大部分空間且不能移動。但利用信息技術,會省時,省力,增加容量。也便於學生比較觀察。比如引入長方形面積時,若在黑板上把所有對應的橫線和豎線連接,得出1米=10分米,10x10=100(平方分米),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依次類推1分米=10釐米,結合圖形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若只是抽象地把這兩個單位換算交給學生,學生怎麼也不能理解。結合信息技術,學生就容易接受,也省去了老師很多的勞動時間,緊湊了教學結構,也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開課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配合懸念激趣導入法應用信息技術。數學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設置懸念,使學生產生探求問題奧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從而達到“疑中生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技術在這方面的應用,能得到充分的體現。比如:在教學“平均分”這一概念時,你只是讓學生看著書本的插圖平均分竹筍,學生沒有什麼興趣。教師這個時候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創設一個情境:森林裡住著一群快樂的小動物們,它們星期六早上去熊貓媽媽家做客,熊貓媽媽採來6個竹筍,但它遇到一個難題:這時信息技術畫面顯示已知條件和問題。(畫面展示),然後要求學生解決這個難題,學生興趣就這樣被激發了。當然,設置懸念要注意適度,不“懸”,學生不思即解,達不到激發學習熱情的目的;太“懸”,學生會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會收到良好效果。因此,科學設“懸”,非常關鍵。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開課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配合以舊換新法應用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通過複習舊課,設計問題啟發思考,在學生產生“意猶未盡時”導入新課,這種方法是由數學知識系統本身的發展決定的,其關鍵在於教者,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設計問題也要似在溫故,而實在知新。此法也是常用手段。如教學“通分”時,首先複習因數,倍數的概念,信息技術以習題與定義的形式呈現出來,很快能喚起學生對因數與倍數的記憶,然後層層引出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對於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信息技術以集合的方式展示給學生,用彩色標出公倍數,然後再找最小公倍數,難點不攻自破。從而取得了一石二鳥的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