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單身男,三四十歲還不脫單?

龍鳳寶寶一家


我來回答

首先申明我就是農村人。前不久和朋友一起聊天的時候說起一個四十多歲了還沒結婚鄰居,然後就說了我們村有多少三四十歲的單身,不說不知道還真有幾十號人沒結婚呢,有幾個是家裡兩個兒子的都沒娶媳婦,家人乾著急。然後延伸至我們這個鎮其他村都一樣,基本每個村都有,而且還不少,現在看來是比較普遍現象了。老一輩雖然也有單身漢,但數量少得多,大部分都娶媳婦的。基本三四十歲都沒結婚的也是在外地打工。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

大概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 年輕時不懂事就知道玩,總認為自己年齡還小,玩心太重,誰知道一晃就三十多了,年齡越大越不好找,就這樣拖著了。

第二 在外打工找個女朋友談戀愛容易,反正大家都寂寞,然後帶女孩子回家,看到男方家庭條件不是那麼好,女孩子就不同意結婚了,又被耽擱了

第三 現在女孩子要求也越來越高了,需要家裡有樓房,還不能是以前的老房子,修房子現在至少也得四五十萬了,還有彩禮也不低,我們這裡都要七八萬了,彩禮問題不大,要有房有車才是大問題,對農村一家人來說不是那麼容易的。

總結起來就是我們這邊並不是經濟太好的地方,讀書也不多,個人能力也有限,然後年輕時沒把握機會,過了三十歲就不那麼容易娶媳婦了,所以農村的結婚早點的好,不知道大家認為如何?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探討。


山裡的故事2


“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你以為他們不想嗎?他們是沒有辦法,如果有的選擇,他們也絕對不願意這樣。

題主的問題有點誇大,其實農村的大齡單身男也沒有那麼多,再說了城裡也有找不到媳婦的單身漢呀?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農村的大齡單身男問題這樣受人關注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

一、最主要的原因:經濟條件差,這是放之農村還是城市皆準的硬道理。

農村農民因為其生產生活方式及生存環境,已經決定了他們在市場經濟大潮下的生活水平。

現階段農民已經能以單單依靠“口糧地”來解決生活問題,“口糧地”已經真正變得名副其實,只能是解決“吃糧”問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無論農村還是城市,經濟條件好的男孩子一般較之家庭條件困難的男孩子更容易找到媳婦。

二、地區原因:現在,在農村的女孩越來越少。

大家可以瞭解一下,現在農村平時已經很少見到年輕女孩的身影,因為她們已經很少有人在農村居住和生活。

“求學”、“就業”,大多數農村女孩會沿著這條軌跡,融入到城市中,城市化的發展,最先適應的就是年輕人。

農村女孩少了,在農村的男青年更難以在農村找到媳婦。

三、社會原因:男女比例的失調。

各種原因導致的男女比例失衡,這是造成男青年找對象困難的主要原因。

男多女少的社會結構,必然會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

四、人們婚姻觀念的改變。

“城市大齡剩女不找對象”,這實際上加劇了農村光棍的問題。

女孩子對於婚姻的觀念已經轉變,“寧缺毋濫”已經成為很多年輕女性的信條。

那麼有什麼辦法解決這一窘態呢?我給大家出個主意。

一、最佳捷徑:外出打工,找女職工多的企業。

這是實現脫單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也是目前對農村大齡青年來說最可行的辦法。

二、根本的部分:提升自己,提高經濟收入。

無論怎樣說,你要想組建家庭,你就要有養家餬口的本事和能力,如果連自己都養不活,人家憑什麼和你在一起。

無論怎樣,農村大齡青年必須要徹底轉變自己,主動去想辦法,努力提升自己,不拋棄、不放棄,這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

我是農村媳婦,關心三農問題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問題聯繫處理)


農村媳婦愛農村


現在農村存在越來越多的三四十歲的單身男沒有脫單,這已經成為農村的一個現象。

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農村青年男多女少,比例嚴重失調。在80-90年代,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現在部分地區仍然存在。很多家庭把生男孩作為傳宗接代的政治任務,長期這種思想造成男女比例失調,很多地區農村青年到了結婚年齡還是找不到媳婦。

部分農村地區結婚彩禮要求過高,動不動就是十萬、二十萬,很多女方家庭把彩禮的多少作為選擇男方的標準。家庭不富裕的農村青年就犯愁了,女方要求的彩禮過高,家裡負擔不起,對於結婚就只能是奢望或者望而卻步了。甚至很多地區出現年青小夥由於家境原因結不起婚,只能娶一些寡婦和上了年紀的中年婦女。

相信這種局面以後會慢慢改善,畢竟農村現在在慢慢發展,家庭也逐漸變富裕。但還是希望結婚的彩禮不要那麼高,不要給結婚青年造成那麼大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