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古籍是孤本,為什麼就不能多抄錄一本呢?

小飛象190588241


1.因為沒有錢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沒有錢的刺激沒有傳播的動力,抄書也需要成本,“洛陽紙貴”很早就表明了這個道理。

2.文化的禁制

很多孤本由於不符合當朝統治者思想或利益,被列為禁書,或燒或毀,造成孤本。

3.作者或傳承者自身原因

古人講究甚多,傳承方面各種規矩的限制,造成很多書籍或技藝在傳承方面斷代,如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等。

4.戰爭或天災人禍

戰爭的破壞對文化傳承破壞最大,天災人禍也有毀滅文化的歷史,各種思想運動既能推進文化發展,也會消滅一些文化。

終上所述,孤本由此產生。


林子源


古籍的收藏是最高雅的收藏之一,上個世紀90年代,古籍同字畫一起投入拍賣市場,越來越多的收藏者加入了這個行列。有突然驚現拍場的孤本善本屢創天價,古籍陡然升溫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介入。孤本多是在後世收藏整理之中的概念,有的孤本是在印刷術發明之前的手寫本,這種孤本一般人難得見到,都存在各大博物館,圖書資料館室,為鎮館之寶。有的孤本為刻本或石印本,這些原本不是孤本,但在大自然的災害,或戰亂中度過,戰爭使許多書和書版一併被焚燬,致某些書籍成為一書難尋之孤本。現存的古籍善本宋刻本有一頁宋版十兩金之稱,但這在拍場也只是偶爾見到之鳳毛憐角。宋刻本:五燈會元存卷六至卷十:曾在十多年前從近500萬元成交後再也無其蹤影。退而求次,現今明刻本和清初刻本也屢創天價,如明末毛氏吸古閣刻:湘山野錄三卷續湘山野錄一卷:也以近500萬元成交,元刻本:蒼崖先生金石例十卷:成交價也為400多萬元。從市場看宋刻本,明刻本是:古籍善本:的熱點塊版,尤其是那些經過歷代藏家遞藏.流傳有序.題跋的刻本.既有收藏價值.又能滿足學術研究的需要,已經成為:古籍善本:新的增長點。個人認識僅供參考。謝邀答!


老羅194763


▲提問者腦洞大開,提出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問題。你以為古代人都是與現代一樣的自動化印刷機印刷出來的。雖然古代的印刷術、造紙術都是中國人搞出來的,都但是要印刷它需要真金白銀的。用有一個孤本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該有好多被當時的統治階級燒燬的喲,例如有著名的一個“焚書坑儒”你知道嗎?

最早,歷史記載採用竹子上刻寫記載,文言文往它上面寫非常麻煩,而真正能夠識字、寫字的人寥寥無幾。
後來出現了紙張,由會識字的人一點點往上面寫。真實苦了古人了。


一本厚厚的歷史或者事情記載沒有三年五載搞不出來。你要它怎麼多寫呢?那個時候沒有拍照手機,也沒有計算機可以隨便複製粘貼吧!相當幼稚的問題讓人無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